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王光东《关于“浪漫”的沉思》蔡震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早夭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所幸这已成为既往。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反思,从理论上探讨“五四”浪漫派的沉浮,则仍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它能对新时期文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借鉴。这正是王光东所著《关于...  相似文献   

2.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教授的一部学术著作,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梳理以及与当代社会科学中若干重要理论的比较,探讨了《乡土中国》中的概念是否仅仅属于"乡土中国"的问题。本文认为,费教授提出的若干概念,具有超出"乡土中国"的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凤章是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他那以苏州城乡人民生活为题材的散文,象精心勾勒出来的时代的风俗画与风情画。它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有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苏州读它,更显得亲切可爱。  相似文献   

4.
伤痛是简媜散文集《女儿红》的一个文眼,写到了女性作为母者的疼痛,作为女人的伤痕,也写出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体验。这些痛苦的经验都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来源于灵魂的无处安放,从而表达了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地芬芳》是湖南作家陶少鸿背离了潮流性的写作方式而成就的一部大作品。作品抛弃了各种理念的束缚和缠绕,也没有采用过多繁复的技巧,以最接近小说原初本质的方式书写了一系列好看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的铺陈与展开中,土地与革命,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带着他们各自的丰富性甚至是矛盾性,如其所是地存在着,一个坚实的非常富有质感的大地也就在文本中铺展了开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当下乡土小说中非常稀缺的乡土风景的描写,这些风景中蕴含的饱满生命气息和宁静动感,构成了坚实大地上流转不息的芬芳,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既厚重又灵动的奇妙韵味。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百年不孤》在立体呈现南方乡土日常生态的基础上,正面铸造“乡绅形象”,展现出乡土精神坚守下的人生范式,揭示了乡绅文化通过“人心”影响乡村的精神法则,讴歌了中华文化的德、善基因,体现出作者浓厚的乡土情怀及对“乡土中国”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读过王忆惠同志的长篇小说《眷恋》后,那些年青钻井工人的形象,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地站到我的面前。小说《眷恋》是成功的。成功的原作为话剧的编导提供了基础素材。但从小说到话剧,还要进行艰苦的再创作。 山东省话剧团改编、演出的话剧《眷恋》,人物形象比之于小说更集中、更凝炼了。并且借助视听手段,发挥舞台艺术的特长,取得了小说无法取得的效果。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动情。一场演下来,掌声不下二十次。在今天影视充满屏幕的情况下,这是可喜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刘第红是一位有才气的青年作家,他以自己熟悉的童年生活为素材书写的儿童散文集《白蝴蝶黄蝴蝶》,想象力丰富,富于情趣与理趣,童真之心跃然于纸上;语言活泼灵动、本色自然,有着诗歌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青年女散文家中,王英琦颇有成就.一九七三年她发表散文处女作,以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有散文二百余篇行世.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号的《散文选刊》就以显著地位和相当篇幅重点推荐了她的作品.王英琦写散文,艺术准备比较充分.她有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和追求目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关注她散文创作的同志,都注意到她“已经初步出现了”“自家特色”.综观《热土》中的作品,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刘克邦的《自然抵达》将自然作为一种写作境界与美学追求,从自然而然的生命感知出发,抵抗媒介话语对我们感知的规训,还原了生存世界本身丰厚的质地和多维的面相。他坚决抵抗各种“后”思潮对情感的放逐,坚持情感对于散文写作的本体性与本位性,把俯拾皆是但又极为不易处理的世俗情感写得自然、逼真、圆润与饱满,显示其对这种普通情感状态独特的把握与掌控能力。《自然抵达》是一种有态度的写作,刘克邦以一种决绝而不妥协的姿态叩问自我,针砭时弊,守望理想,传递正能量,这与当前那种将散文写作闲适化与矫情化,放逐价值立场的写作态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最早的留日学生刊物《开智录》流传极少,以至中外各大图书馆藏报目录均无收录。近年来出版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搜罗己相当完备,但《开智录》亦无一期著录。因此,学者在介绍《开智录》时,只能根据收录在《清议报全编》中的《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等两篇文章,加以论列。两文观点确是与众不同,可惜作者及发表日期均无从查考。最近,我们在国内看到了六期《开智录》,从现有资料看,应是它的大部分了。沉睡了八十多年的刊物,终于让学术工作者窥见了它的状貌!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新作《秦腔》,与他过去同样以故乡为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了更多的思想冲力和深度。小说直面逼视当下乡土生存图景,同时为乡村传统文化的没落唱出深情的挽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写实的笔法忧思乡土生存又运用了现代小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第一部由战斗机飞行员撰写的飞行札记,《飞行者》具有独特的文本价值。在当代文学的散文园林中,宁明的《飞行者》不但以独特的战斗机飞行员题材、罕见的天空视角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以深邃的思考、深沉的抒情和诗意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美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黎德扬先生文集《谷雨沉思》既是先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与文化感悟,又表现着当代中国普遍性的历史经验与哲学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黎德扬先生文集《谷雨沉思》既是先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与文化感悟,又表现着当代中国普遍性的历史经验与哲学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耀山的敞文集《沙光山影》,倾注了他一腔诚挚的黄土情和山水意,读后给人以朴实、凝重之感。可以说,它比较真实地抒写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西北汉子,对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叙述了他蓄积多年的耳闻目睹和所思所感。这其间,既有他的自豪的夸耀,也有他深沉的思考;既有他由衷的赞美、颂扬,也有他白玉微瑕式揭露、批评。人们阅读这部散文集,不啻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享受。  相似文献   

17.
《逝水流伤》是学者、作家张天健晚年总结性的文字,这部精美的散文集概述其一生遭遇经历,从其散文中颇能看出一代知识精英的心路历程,以及一位知识分子古风犹存的士子情怀,这与他研究唐代文学的学者生涯及对杜甫儒家人格的追怀紧密地关联着。其所以命名为《逝水流伤》,仅从作者和他敬爱的女教师宋元谊的悲剧命运的概略描述,便可深切地感知一代知识精英在极左思潮甚嚣尘上之时,经受着血与火的煎熬。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张天健在《逝水流伤》中让读者看到了些什么呢?《逝水流伤》其所以受到众多名人作家的赞誉,不仅在于如泣如诉地追怀了昔年的坎坷与忧伤,更在于张扬了在危境中的苦撑苦熬、万难不屈、奋发有为。这当归功于张天健自幼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农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基本内涵的不同,而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带有明显的广泛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深刻性的特色.对农民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多年来虽然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此有所论列,但全面系统、构思新颖的研究和著述还很鲜见.最近,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敏先教授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一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广大劳动人民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取材的新诗,一脉相承,并且逐渐发展壮大。由副研究员潘颂德编著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就这一路诗歌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作者在广泛地搜集资料和采访老一辈乡土诗人的基础上,理清了中国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轨迹,揭示了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趋向。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专史著作中填补空白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陈丹燕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版了几部有关"洋场忆旧"的作品。陈丹燕用感伤的语言以今昔照片对比的方式营造"仿真"效果,试图进入"历史",但因对"华丽"判断的简单化、身为上海人的自得心理、作者的崇洋思想以及身份认同的尴尬,导致了追忆本身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