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真法和写假法是在真值表方法的基础上构造而成的一种确定真值表所对应的真值形式的方法。借助真值表方法对写真法和写假法的构造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及特点予以探析,进而把写真法、写假法整合为一种新的方法———写真写假法。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法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法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伊斯兰教这一现实的社会基础。尽管伊斯兰法和伊斯兰教法都以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精神为原则 ,它们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近之处 ,但它们是一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简单地说 ,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法的主要内容 ,它只是伊斯兰法的一部分 ;伊斯兰教法的内容都可以归属于伊斯兰法 ,而伊斯兰法的内容却并非仅能归属于伊斯兰教法 ,它们二者间具有一种包容关系  相似文献   

3.
法的法益疆界与外延疆界在逻辑上基本吻合,并且往往是广义上法体系中特定法的法益疆界决定着其外延疆界。在国家层面,国家法和民间法构成广义上法体系的基本法形态。国家法的法益疆界旨在保护国家范围内的政治秩序法益,决定了其外延疆界为构成国家法之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特定法的诸种渊源形式。以国家法的疆界为参照,民间法的法益疆界旨在保护国家范围内不同区域或领域,亦即各种场域法域范围内的场域公共秩序法益,决定了其外延疆界为民族法、乡村法、行会法,以及各种习惯法(包括禁忌、习惯、惯习、礼俗等)。民间法疆界之具体内涵的确定有其特定法哲学依据,场域公共秩序逻辑决定民间法的法益疆界和外延疆界,是廓清民间法疆界的基本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法按照其与政治、宗教和道德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专业性法、政治性法、宗教性法和道德性法四大类型,其中宗教性法和道德性法属于传统法的范畴,专业性法和政治性法属于现代法的范畴。世界各国法不可避免地发生汇合,现代法正在影响传统法。对于第三世界和其他非西方国家来说,法的现代化是这些国家法律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也谈民间法     
近些年来,民间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对"民间法"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是民间法研究中一个十分混乱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民间法的定义作进一步的界定。要达到这一目标,则要从"民间"与"法"两个层次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法律实践活动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认为,邓小平法哲学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从哲学的类型上来看,邓小平法哲学属于应用法哲学;从哲学的功能来看,邓小平法哲学更注重法的实效,注重法实现人民的功利,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统一起来,把法律实践观与价值观统一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法哲学更多地具有价值法哲学的特点;从哲学的阶级基础来看,邓小平法哲学是大众性法哲学。  相似文献   

7.
法人类学在研究领域等方面的确和法社会学有一定类似之处,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本质差别.回溯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初创时期的发展简史,可以发现二者走的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都市人类学的出现,表明法人类学已经不再固守简单社会,但其分析区域的复杂度和广泛度仍然无法与法社会学相比;分析问题的着眼点、基本概念、理论构建模式和法社会学相比也均有较大差别.尽管在当今中国学界法人类学似乎远不如法社会学风光无限,但同样可以为法学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民间法研究做出自己独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法的起源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本文从分析法的概念和本质以及法与法律的区别入手来探讨法的起源问题,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和论述法的起源.随后指出"法起源于国家"这一认识是对真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学说的误解和歪曲,是完全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法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规范的出现和原始习惯的产生是法产生的标志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的真理与真理的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真理源于物质的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经济基础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每一部法律必有体现法的真理的部分,而这正是真理的法的表现形式。法将不断趋向于法的真理和真理的法的完美结合,更好地指导人们依规律作为。  相似文献   

10.
法条是构成民法的基本单元,根据法条可否作为请求权的独立依据,法条又分为完全性法条和不完全性法条。不完全性法条是立法技术的产物,在民法中十分普遍,有的是为了描述或说明其他法条上的构成要件或法律效果,形成了说明性法条;有的是为了限制其他法条的适用范围,形成了限制法条;有的是为了避免法条的重复与繁琐或者为了赋予相同的法律效果而要求参照、引用其他法条,这就形成了引用性法条和拟制性法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