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民族地方的经济工作,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立法工作要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宗教特点,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人文优势,使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立法成为逐步缩小的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形势下,由于各地改革的条件和深度不同,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出现了不断拉大的状况。就是在一个省(自治区)、地(州)、县范围内,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发展上,一般也出现差距拉大的趋势。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当前出现的“差距拉大”的问题呢?目前,这个问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沿海地区的发展更快的情况下出现的。据统计,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  相似文献   

3.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据lop年统计,全省总人口49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8%。全省共建立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8%;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省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距离,已成为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族自治地方要尽快地发展经济,经济自治权的落实和完善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4.
扬长避短,加快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郭长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等因素,民族自治地方同省内、国内其它地方横向比较,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对滞后,差距在逐步扩大。在深化改...  相似文献   

5.
从宪法等法律规定看,其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内汉族和散居少数民族不具有法定区域自治权利,导致在确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利(权力)的最终归属(本源)主体上难以自治,由此反映出立宪(法)者意欲协调促进民族平等与加强地方治理之间的平衡,在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同时,也为推进民族共治和优化地方治理保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自治地方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求相比,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平均每年以8.7%的比例递增,其他各项事业也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但是,与东南沿海和内地的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的差距仍很明显,甚至有所扩大.对此,不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颇感忧虑,迫切要求加快发展,而且党和国家也极其重视,为尽快缩小这种差距创造条件,如何看待这种现实的差距,已成为当前关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历史形成的差距是造成现实差距的基础,逐步消  相似文献   

8.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3.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7.52%。其中黎族人口最多,约132万人,其次是苗族、壮族、回族。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琼中、保亭、白沙、昌江、乐东、陵水6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市、五指山市和东方市,其余散居在万宁、琼海、屯昌、儋州等市县的民族乡镇。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党更能够密切地联系当地群众,充分发挥党在少数民族中的领导作用,逐步使民族自治地方党的领导机关中有本民族的工作人员和领导骨干,这是必要的。但是党的机关各民族干部的配备,应该根据当地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各民族共产主义干部成长的情况,决不应该勉强提拔某个民族的干部和追求数字。少数民族中的民族主义者,包括少数混进党内来的民族主义者,反对工人阶级政党的统一、团结和共产主义原则,企图按照党员的民族成份来组织地方的党委,安排党的负责人,按照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原则分裂党的组织,攻击少数民族地区觉的组织中汉族或其他民族成份的负责人不能为当地民族谋幸福。他们从党的机关领导骨干民族成份的情况去看党是否能够领导各少数民族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作,把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00年底,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共计154个民族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中有较大聚居地方的44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自治地方。我国成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年份:1954年。这一年成立了8个自治州、16个民族自治县,共计24个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2个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 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原称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56个自治县,共计58个民族自治地方。 我…  相似文献   

11.
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九五”是云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民族立法工作是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是依据中国历史和民族现状制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加强民族立法工作是为了从法律上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乌兰夫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民委二次会议上指出:“加强民族立法工作,在民族问题上确定完备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久安之计”。一、西藏自治区民族立法的基本情况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任务和工程,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就是发展差距问题,规划提出以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为切人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说明规划制订的很科学。同时,制订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假如仍按照老路子走,将很难追上发达地区,因此需要创新,制订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杂散居少数民族?在我国6700多万(1982年统计数)少数民族中,除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的4900多万人口外,其余都统称杂散居少数民族。其中,一种是虽有一定程度的聚居区,但构不成一级自治地方;一种是零散住在汉族地区或民族自治地方的某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基本情况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立足点,并指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民族有关的若干问题,即东部与西部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及非自治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杂散居民族与聚居民族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战略机遇期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过30多年的探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仍然存在着诸如法条制定较缺乏连续性和条理性、立法存在诸多空白、法条与当地实际情况存在差距等问题。进入新时代,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有效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填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空白;要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立法体系,完善立法程序;要强化当地人民的参与,深化立法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中国地方政府的一部分 ,在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上 ,它们与一般地方政府有着相同性 ,也有差异性。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行政地位 ,其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 ,但其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却是相同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不仅与少数民族发展本身密切相关 ,还与国家整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只有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才会是有效的和有益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有其内在的动力 ,这就是民族地区各民族要求实现现…  相似文献   

18.
边贸     
《中国民族》2008,(11):31-31
在全国陆地2.2万公里的边境线上,民族自治地方占1.9万公里。全国边境县有13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107个。其中,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民族风情独特,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政府转变职能浅论苏文豪(广西区编委办公室)民族自治县是我国地方特殊的县级行政区域。目前全国共有122个自治县,其中就有我区的12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县政府在机构改革中,如何在户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