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诗家李瀷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析,包括对杜诗的细读,如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八哀诗》中《赠司空王公思礼》、《故司徒李公光弼》、《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诗,虽存在主观臆断现象,但新见叠出.李潩还对杜诗的词语进行了考释、辨析,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见解.李瀷更以比较批评法论杜诗,把杜甫与李白、韩愈、屈原等诗人作对比,在比较中见杜诗风神.这些解构,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李瀷在各家注杜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正确的释义,大胆纠正了许多前人注杜的纰漏、错误;李瀷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实证的方法考究杜诗,提出了注释杜诗的方法——“以杜释杜”.李瀷的杜诗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杜甫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杜诗赵次公注中出现了阐释后人学习杜诗的体例:所引文献是杜甫以后诗人的具体诗句;有"用杜""使杜""得……之法"等明确表示文本关系的指示语;强调杜诗后代接受,展现了杜诗经典性确立过程以及诗歌创作内在延续性。其重视文本应用的阐释观念诞生于北宋思想文化转型下诗歌创作理论和阅读观念的新变中,由诗话、笔记等批评系统进入诗歌注释体系,在体例、观念、功能上突破了李善《文选》注为代表的传统诗注,开拓出全新的注释范式,影响了《杜诗详注》《杜诗镜铨》以及钱钟书《宋诗选注》等注本。  相似文献   

3.
朝鲜诗家李(氵翼)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析,包括对杜诗的细读,如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八哀诗》中《赠司空王公思礼》、《故司徒李公光弼》、《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诗,虽存在主观臆断现象,但新见叠出。李(氵翼)还对杜诗的词语进行了考释、辨析,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见解。李(氵翼)更以比较批评法论杜诗,把杜甫与李白、韩愈、屈原等诗人作对比,在比较中见杜诗风神。这些解构,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李(氵翼)在各家注杜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正确的释义,大胆纠正了许多前人注杜的纰漏、错误;李(氵翼)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实证的方法考究杜诗,提出了注释杜诗的方法——"以杜释杜"。李(氵翼)的杜诗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杜甫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注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后出的注本如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对仇注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洪保所著《读杜诗说》驳难仇注,不遗余力,其中  相似文献   

5.
钱笺、朱注从杜注传统资源的挖掘入手,他们在校勘、注释中的进步,或是从前注的疏舛里参悟而出,或是凭借前注之成果向前推进.这样不仅很好地保留了旧注的精华、总结了前人的成就,而且以更为缜密的精神拨正了旧注中的讹夺之处,解决了杜诗学史上诸多疑问.在经历了元、明一段退却的时期之后,清初的社诗学者在前人已有的矿床上作了更为细致的开掘,使杜诗笺注愈为精密.  相似文献   

6.
一、赤谷赤谷,王嗣奭《杜臆》、仇兆鳖《杜诗详注》(以下简称《仇注》)引《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里,中有赤谷川。杨伦《杜诗镜诠》(以下简称《镜诠》)引《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十里。《仇注》又引蔡梦弼注:秦州陇城县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其坂九回。(杜)公前《赤谷西崦》诗云:“跻险不自安,”此诗又云:“险艰方自兹,”盖是登大陇,历九回坂也。  相似文献   

7.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陈尚君一宋人喜治杜诗,“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辞,即如元好问《杜诗学引》所云“杜诗注六七十家”,已颇可观。持论严苛的钱谦益指斥宋人所注“大抵芜秽舛陋.如出一辙”(《钱注杜诗略例》),虽失于偏激,但各家水平相差悬殊,多因袭逞臆...  相似文献   

8.
《钱注杜诗》诠释方法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诗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钱谦益于明末著述的《读杜小笺》对杜甫的《秋兴八首》作了笺注,入清之后,《钱注杜诗》又更为详尽地为这八首诗作了注解。两次笺注侧重不同,方法各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钱氏在“天崩地解”之后,于笺注《秋兴八首》中,以史证诗,寄寓其对前明的忠诚,满怀遗民之痛。  相似文献   

10.
明人对杜诗的研究主要方式是评点和集解,两种方法贯穿于整个明代。明代对杜诗的评点主要有杨慎、徐渭、郑善夫、郭正域、郝敬等人,采取眉批、行批等形式,评语要言不烦,多贬抑性文字,表达了明人对杜诗的看法。明人对杜诗的集解在类型上分为杜诗全集笺注、杜诗选本赏评、杜诗研究专著三种,以单复《读杜诗愚得》、邵宝《杜少陵全集分类详注》、胡震亨《杜诗通》、王嗣奭《杜臆》、唐元竑《杜诗捃》等为代表,是明人选杜、评杜、学杜的主要形式。明代对杜诗的评点和集解,与明代特定的时代环境、文艺思潮、批评标准密切相关。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也留下了不少失误,总结这些成绩和失误,对进一步认识明代杜诗学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史料对杜甫题画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如曹霸“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屡貌寻常行路人”问题、“肥”与“瘦”、“骨”与“肉”、“好奇古”问题、咏地图诗问题及韦偃、王宰的“手快”问题等进行了辨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杜甫作为唐诗的集大成,作为一位精心于近体诗创作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中的修辞也是杜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对杜诗中立字出现的次数、频度、对前人的继承、叠字和音乐的关系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杜甫诗歌创作的内在技巧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个体审美体验的角度论述了杜甫沉郁诗风的形成,运用美学欣赏的手法对这种沉郁诗风作了尝试性的解读,分析了它的含蓄凝练、悲壮与哲理之美。  相似文献   

14.
对偶是律诗体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初盛唐时期,对偶名目虽多,但却禁忌虚与实构成对偶。律诗至杜甫,勇敢打破"虚实自对"的对偶规范,大胆采用虚实对法,致使律诗体式的要素——对偶发生变异,从而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律诗变体"虚实对体"。此体与拗体律诗堪称杜甫律诗变体中的双璧,是杜甫为唐代乃至整个古代诗歌体式的丰富性做出的重要贡献,杜诗"备众体、兼正变"的特点,藉此愈加显得突出和鲜明。  相似文献   

15.
论杜诗的用典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诗派以及后世一些学者诗人把杜诗曲解为学问诗 ,是迫于政治压力而为诗歌寻找的一种出路。杜诗的灵魂是干预社会现实 ,其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写现实感受。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杜甫在用典艺术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主要是 :1.使用熟典 ,以豁人耳目 ;2 .活用典故 ,以方便抒情 ;3.不露痕迹 ,以增加韵味。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守儒持重的文人 ,但亦有极为狂放的一面 ,只是他的“狂”和李白有着很大的差异。李杜二人“狂”的共同之处在于狂得真挚 ,共有着“清狂”与“痴狂” ,而李白的狂态中少有杜甫那种蕴含着巨大痛苦的“迷狂”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以及抒情风格;最后论析杜甫七律的章法与句法.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论画诗记述了不少当时的绘画作品,是唐代绘画的记实,反映了唐代绘画的盛况和风貌。杜甫的论画诗也是形象的画论,通过对画家、作品的赞颂,阐明了诗人师法造化、以形写神、取舍剪裁、精心构思等艺术主张以及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在论画的同时,常常言及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注入无限的神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奋发有为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对画家的不幸遭遇则深表同情,也流露了自己抱负不能实现的郁愤之情以及向往山林之意。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及抒情风格;复次论杜甫七律的章法句法;最后论杜甫七律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时地为序,从纵向方面勾勒了杜甫山水诗6个阶段的不同的内容风格特点:1.泰山豪情;2.慈恩寺塔“百忧”;3.凤凰台自誓;4.成都楼伤感;5.白帝城“血痕”;6.洞庭湖畔眼泪。杜甫山水诗有着巨大的成就,但不受重视,其原因是受“诗圣”、“诗史”等传统研究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