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品之  彭忍钢 《云梦学刊》2004,25(1):117-118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同一种深层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表层意义表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题中,该理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在短文中,反复出现了多个表层意义的同义词,表述同一深层意义;在提问中,大多出现通过全文的表层意义推测其深层意义。这给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特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各·格林有一个精辟的观点:“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①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籍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汉语的表层意义理解并不困难, 真正感到困难的是对隐含在语言表层之后的深层文化的理解。张永言教授在他的《词汇学简论》一书中谈到词义和概念的关系问题时说道: “词义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范畴, 而概念一般说来是各民族共通的逻辑范畴。”②比如, 作为概念, 冰和玉的含义对于中国人和英国人来说, 在理解上不会有什么差异。但是汉语中, “冰”、“玉”含有高洁、清纯等意味, 所以汉民族用“冰清玉洁”来形容高尚…  相似文献   

3.
论言语义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义是语言单位在实际言语运用中的意义 ,是语言单位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我们认为把言语义分为语境义、语用义和修辞义是不合理的。在本文中我们把言语义分为具指义 (含具化义和类化义 )、修辞义 (含比喻义、借代义、双关义、反语义、词类活用义等 )、搭配义、会话含义、主题义和联想义六类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研究》最后的部分才出现的“深层语法”这个概念对于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谈到了深层语法和表层语法的比较,在了解了深层语法的大略所指之后,进一步区分了语法命题和经验命题,并说明语法命题是深层语法的执行者,但也指出语法命题和经验命题不是截然分开的.接下来又谈到了他的著名的私人语言,对私人语言的批评催生出了深藏在表层语法之下的深层语法.从而得出结论:维特根斯坦的深层语法倚靠语法命题得以实现,并尽力解决私人语言所昭示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类型上和特质上对40年代有关“家”的寓言文学进行了划分,指出,送葬寓言通过送子原型的深层结构寓意着旧文化之家的腐朽和颓败过程,礼赞寓言则通过再生原型的深层结构隐喻着新文化之家的生长过程。与古典式寓言指涉义的单一、明晰化不同,现代式寓言的指涉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义”与“感情”分别作为婚姻的一般条件利弊互见。“义”较之于“感情”,在对婚姻本质的揭示上,更准确、客观一些。并且,“义绝”之“义”有效实现了婚姻制度与整个法律体系的贯通和协调,在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指引方面,具有明显的正向立法价值。将“义”与“感情”作比较,不是试图从立法上用“义”来取代“感情”,而是要进一步说明,法律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性,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立法者,必须正视和尊重法律科学的规律性,以此来改进我们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李峻在《求索》2 0 0 1年第 2期撰文指出 ,口头语言是人类以有义、有序的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信息载体 ,书面语言则是人类以有义、有序的文字为物质材料的信息载体 ,态势语言即是人类以面部表情、身势动作、空间距离和服饰装束为物质材料的信息载体。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依靠运用这些“态势”而表情达意 ,也凭借着视读这些“态势”感情悟意。态势语言是人类无可替代的特殊语言 :(1)从语言内质上看 ,态势语言具有思想表达的通达性。态势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首先体现在反映思想的快捷上 ,其次表现在反映思想的真切上。这里所指的“真切” ,是指…  相似文献   

8.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而修辞是语法与思维的中介物,实际上,语法和修辞都不能违背思维的规律,修辞的所谓“不合逻辑”只是一个假象,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考察一个语言形式合不合乎思维规律,必须从言语意义出发而不能从语言意义出发,语法必须透过语言符号的表层平面去认识修辞所体现语言形式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极大地拓展语法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说文通训定声》是第一部对词义做全面探究的专著,朱骏声在书中明确提出“别义”概念,将“别义”和“引申义”“假借义”并列起来作为独立的义类进行说解并且使之系统化。朱骏声所界定的“别义:’义项的性质非常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词义系统内部的混乱。朱书“别义”有的属于连绵词的意义,有的与本义实为同一义项,有的实为同形字的意义,有的实为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等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文化为底座 ,又受制于文化这个底座。文化的差异性决定着表现特定文化的语言也具有差异性 ,这会给人们的交流、语言学习带来巨大困难 ,因此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努力提高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外国文化知识具有可习得性 ,但学习的内容应有所选择并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词的褒贬是依附于词的指称义而存在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在一定条件下褒贬色彩可以发生变化。弄清制约词语褒贬的各种因素,对于把握词的感情色彩、增强词语表达效果、促进语言规范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略作窥探。语言内部因素一、语音因素词是语音与词义矛盾的统一体,语音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而依附于词义的色彩意义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好”通常读上声,是襄义。读去声为中性:“虚心好学”、“好为人师”。再如“恶”Q读j和读Wb虽都属贬义,但读e的贬义程…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语言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单音形容词作定语的语序规则问题,并试图从这些规则形成的心理现实性出发去加以阐释,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其语义指向说,单音形容词定语可以分为“分指性形容词定语”和“合指性形容词定语”两类,这两类定语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形式不同。在作定语时的顺序上,前者分别遵循“四声先后”、“积极义前置”、“程级递降”和“主体义前置”的规则;后者则按照“本质义后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金莉莉 《学术研究》2002,(11):124-128
本文用叙事学理论对童话语言的表层和深层特征做详尽分析 ,认为成人作者与儿童读者需要通过叙事话语达到心灵的对话 ;叙事学界定的转述语与叙述语分别在文本中所占比例的不同 ,直接影响童话审美性的强弱 ;童话叙事话语的深层特质是幽默和隐喻。在具体言语的修辞表达上 ,童话叙事话语又具有“模糊性”、“不可信”和快节奏等特点。成人作者对儿童思维与审美心理的模拟既在话语中传达自身的意图 ,又唤起儿童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从而真正实现对话。  相似文献   

14.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 ,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本文以动物词语为例 ,从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言中具有的相同与相异的文化涵义 ,相同的文化内涵由不同的英汉动物词来表达 ,以及出现相应的文化内涵空缺现象等方面来进行动物词语与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通过比较 ,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双关的分类及其审美价值英语修辞格Pun(双关 )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 ,构成双重意义 ,表面上是一种意义 ,实际上指另一种意义。英语中每一词语都由音、形、义三部分组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 ,有意使同一词语的音形义双方关联 ,言此而意彼 ,此和彼有内在的联系 ,所以听读者能够由此及彼地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 ,它含意深刻 ,耐人咀嚼 ,余味无穷 ,因此能引起深入的思考 ,丰富的联想 ,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英语双关类型复杂 ,从词的读音、含义、形状到它的上下文中引起的联想等都用来构成双关。(一 )谐音双关。…  相似文献   

16.
无力的出走:历史上陕北民歌的精神主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出走”与“逃离”是历史上陕北民歌的精神主题,也是陕北人万难更移的刻骨情结。其中,“出走”的卓绝同“逃离”的无望使陕北民歌形成表层热烈、深层苍凉的异质性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认为奈达的理论对口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遵循和丰富传统教学中涉及到的语言教学中的初级表层阶段的语言转换过程,更重要的是实现口译教学中的高级深层阶段———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双重作用下,才能使学生充分把握口译的动态对等,从而达到口译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共同性和人的差别性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共同性与文学人、人性、人的性格、社会地位、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心理结构、需要、意志、愿望,都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别性。人身上所拥有的一切因素、属性都是共同性和差别性的矛盾和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的辩证关系论述得十分深刻和精湛。恩格斯认为,任何事物的特性都是同一和差别的集合体,“这些特性,一部分是共同的,一部分是相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①。他进一步指出“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两者“是同一个东西的两极,这两极只是由于它们相互作用,由于差别性包含在同一…  相似文献   

19.
词义系统的隐含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词义系统中的“规约”和“隐含”现象 ,并分别就词义系统的各个层级上相关现象进行了论述。把词义系统分为义库、义位和义素三级 ,并根据“规约———隐含”理论 ,分别区分了规约义库和隐含义库、规约义位和隐含义位、规约义素和隐含义素。同时文章对词义的研究还自始至终贯穿着开放的语言观 ,主张语言和言语、静态和动态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0.“语言学概论”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这门课程中,大家要接触和了解诸如“语言是什么”、“语言本质论”、“语言符号系统论”、“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学方法论”等等看起来十分生疏和深奥的理论问题,在第一印象上就觉得与自己原有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之类的“现代汉语”的知识很不相同,因而多少会产生一点畏难的“心理障碍”。诚然,“语言学概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难度,因为它不像“现代汉语”课程那样以人类语言中某一特定的语种即大家的母语──汉语作为教学内容,而是从普遍性和共性即普通语言学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