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北伐后秦是刘裕完成其代晋事业采取的对外措施之一。从刘裕来说,要代晋,必须有足够的功勋。后秦收留反对刘裕的政敌,企图干涉东晋事务给刘裕以借口。后秦在姚兴死后陷入权力的争夺中,政局混乱,在刘裕的打击下很快灭亡了。至此,刘裕基本完成了代晋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北伐后秦是刘裕完成其代晋事业采取的对外措施之一。从刘裕来说,要代晋,必须有足够的功勋。后秦收留反对刘裕的政敌,企图干涉东晋事务给刘裕以借口。后秦在姚兴死后陷入权力的争夺中,政局混乱,在刘裕的打击下很快灭亡了。至此,刘裕基本完成了代晋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东晋末年。朝政夷陵,世族衰落,寒门庶族乘时崛起并以刘裕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随着该集团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其内部不断分化;另一方面。它的世族化趋势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4.
吴姓士族与刘宋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末年,由于一系列历史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出身寒微的刘裕和仕途坎坷的吴姓士族结成了同盟关系。吴姓士族对刘裕忠心耿耿,追随刘裕南征北战,参与了刘宋建国前几乎所有重大军事政治行动,为刘宋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到了刘裕的器重和信任。刘宋建国后,虽然吴姓士族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刘宋皇室为取得侨姓高门的认同,大力笼络侨姓高门,吴姓士族的地位依然低下。  相似文献   

5.
宋武帝刘裕及其"造宋"功臣的研究史学界历来颇为重视,对于"造宋"集团与"匡晋"集团的分野以及二刘之争,学界目前鲜有人论述,本文则针对此二题作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宋武帝刘裕出自布衣,早年以孝谨著称,这就使其对僚属是否具有忠孝观念格外看重,而这又构成了其驭人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或可说这也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忠孝观念是相暗合的。进而这也影响到刘裕“造宋”过程以及刘宋建立后的人事格局。  相似文献   

7.
8.
公元416年,东晋太尉刘裕分兵数路北伐,历时一年,最终灭掉了建都于长安的后秦政权.刘裕这次北伐取得胜利,除了战略布署得当、充分利用了后秦内乱的机会以外,主要原因是此次战争类似祖逖、桓温的北伐,负有收复中原、统一南北的使命,得到了中原汉族人士的响应和支持.刘裕北伐后秦,也是东晋历次北伐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襄阳地区的武力豪族是支撑南朝宋、齐、梁三代的重要军事力量,其主要由秦陇、河洛的侨寓士族和汉水流域的土著豪族组成。其代表人物多凭藉武力勋功进仕,有的位列朝廷显职。不过,在崇尚士族门第的南朝社会,作为门风尚武的晚渡士族和地方土著豪族雍州豪族的社会地位偏低,其入仕道路不畅。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这个地域势力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南朝时期河东柳氏“东眷”之家族文化风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东柳氏家族是刘宋时期新起的雍州地方武力强宗,奠定其家族基业的第一位关键人物是柳元景。此后,其家族人物皆能依附新朝,追逐功名,与世浮沉,以保持其家族之荣显。柳氏人物重视孝义,宗族意识不断强化。随着社会政治地位的上升,其家族显支受到了高门士族社会文化习尚的影响,其门风迅速雅化。齐、梁之间,柳世隆及其子孙多擅长玄谈、文学、弹琴和棋艺等,皆具名士气质,家族亦为高门士族社会所接纳,成为新兴门第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生活于金代后期的王郁是一个年青而富有才华的诗人,率真任情乃其个性;他不满当时的文风和诗风,要求文章合韩柳之文辞与程张之理学,以“唱起斯文”自任;还要求在“复古”中革除诗弊。其存诗虽极少,但仍有特色可寻,他擅长于乐府诗的创作,风格上也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问题的辩论,发生于九世纪初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柳辩论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史官可不可作?可不可有作为?如可为,应怎么作?其实涉及史官的职责、史官的命运、史馆的建置以及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等等,可谓中世纪前期近千年以编纂当代史为重心的文化体制的一次总结和回顾。正因如此,就成了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中的一道难以回避的论题。  相似文献   

13.
杨宏道,字叔能,号素庵,又号默翁、坚白子,人称淄川先生,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早年一度与元好问齐名,晚年诗名亦盛,人有许为诗坛盟主者.著有<小亨集>15卷,已不传.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存诗292首,文30余篇,作品保存仍相对完整.本文对杨宏道生平事迹作粗略考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施宜生这一宋金关系史中的重要人物在出使南宋之事史料记载上的疑义,运用史源学比较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正分析,研究认为《金史》中施宜生给南宋通报敌情的记载来源于《桯史》,而非金国实录。施宜生的确通敌,却未被金国察觉,故而为金国实录等缺载,当时的宋人对此事的记载确实可靠,可以勘正《金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忆语体文学的兴起由晚明尚情思潮发端,贯穿以清代感伤之风。明末以来,女性文学的兴盛与女性在文学世界中地位的提升促使了忆语体的产生,而明清变革的时代创伤及遗民的怀旧情结则沟通了从小品文到忆语体文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刘撝和雷思都是浑源人,是金代著名的刘、雷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刘撝娶雷思之"女"为妻后,使得两家关系更为密切。但笔者在研究了刘、雷两家的族谱后发现,刘撝和雷思的年龄差距较大,结合他们自己及后代中进士的时间及生卒年推算,认为刘撝不可能娶雷思之女为妻,而很可能娶的是雷思之姑或姊。  相似文献   

17.
对汉末魏晋前书法艺术的生成环境作一系统考察,发现从商甲骨文到秦汉隶书,具有无限审美意蕴的各类书法图式均伴随着理性思维的不断成熟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广泛传播、功能的全面实现和书法艺术本体的逐步觉醒。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观念的生成是民族文化、文明逐步发展进步的结果。正是这一灿烂辉煌的文化文明史,给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生成提供了丰厚肥沃的土壤,使之能在文明、理性、觉悟的怀抱中诞生其自觉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言行轶事与人性人情,其中也记述并歌颂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女性标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招隐诗在西晋异军突起,众多诗人涉足其间,降至晋宋又悄然衰歇,其原因一直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向来为人忽视的问题。文学题材的递嬗,其中必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动因和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约。招隐诗诗题与诗文内容的悖离、游仙诗内容上的受容以及山水诗的滋兴是招隐诗衰歇的直接原因,这一题材的递嬗也预示了晋宋诗歌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