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5,26(6):31-34
<离骚>分为多少章节,怎样分,历来众说纷纭.众多学者认为它纲领不明晰.它的结构确有问题.<文心雕龙>说的"规范本体"、"剪截浮词",它都做不到;它"委心逐词","辞溺者伤乱".拿<离骚>和杜甫<秋兴>、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作品比较,不难发现,表现世乱伤心、狐疑矛盾的诗文,其结构、纲领是可以明晰井然的.虽然如此,<离骚>仍然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今存在五大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业经济新闻>.这五家全国性报系,如今已居于日本报业的垄断地位.这五大报的办报方针和办报原则,均强调公正、进步、自由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两个"金麒麟"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3,(4):113-120
<红楼梦>两个金麒麟乃是二百年来红学一桩历史公案.我们认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本义乃是指<风月宝鉴>里史湘云和贾宝玉二人结为夫妻,白头偕老.而这本义随着<石头记>出现新人物薛宝钗而湮灭.因为薛宝钗替换史湘云和宝玉结为良缘,因而金玉良缘由金麒麟和宝玉结为良缘而变为金锁和宝玉结为良缘.而史湘云被改为因嫁给一位才貌仙郎不久逝世而过着婚后守寡生活.<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随着本义湮灭而被改为<拾麒麟侍儿论阴阳>.后来曹雪芹又把史湘云改为嫁给卫若兰,二人白头偕老,成为今本<红楼梦>八十回后里史湘云结局.<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随着这种新义的产生而复生.<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产生、湮灭和复生的演变过程,也是史湘云结局的演变过程,也是<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余集<四库全书>提要稿虽有学者提及,但罕见引用.经与<总目>、<四库全书>文渊、文溯二阁本原卷提要对核,可见其反映<总目>原貌及演进痕迹的特殊价值.参以有关提要所及书种和历代传本与书目著录,亦可见余氏学术素养和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5.
《楚辞小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是从楚国早期原始宗教习俗母体中孕育出来的.<离骚>的创作极有可能是屈原在经历过一系列长时间的巫术降神活动之后,再经过艺术构思写成的.<九章>、<卜居>、<渔父>、<远游>等作品大都出于屈原门生弟子或崇拜者之手.宋玉的<九辩>实现了楚辞主题的转换.其<高唐>、<神女>诸赋则奠定了汉赋散文化的基础.而汉初的郊庙歌辞亦源于汉乐府及其对楚辞的承传.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中的先导性问题.刘勰继承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思想,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意象,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刘勰<神思>篇、<比兴>篇和<隐秀>篇为核心,全面探讨了刘勰言意之辩思想及其对古代修辞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贾学鸿 《江汉论坛》2005,(6):117-119
<楚辞·天问>中的"帝何竺之"是解读作品的难点之一,从古到今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竺字的含义与毒字相同,它们在先秦楚文学作品<老子>、<庄子>和<天问>中分别出现,并且具有一以贯之的意义,指的都是相通、通达.<天问>中的"帝何竺之",反映的是古代天人相通、人神感应观念.毒、竺是先秦通用的楚语,保留了它的原始含义.  相似文献   

8.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1,22(4):9-12
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楚辞>对<诗经>的承传事实.除受<诗经>的影响外,<楚辞>还受战国诸子散文及楚国土著文化"楚歌"、"巫歌"和"楚声"等文化乳汁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通论>是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两书各有其特色,将两书作整体观,可以说<通论>的宏观、全面与<导论>的具体、专门,能形成有机互补、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恒先",道之用、道之动为"域"、"恒气".元气是自己生成、自己运动的.<恒先>重点讨论了域→有→性→音→言→名→事的系列,尤其是言名与政事、无事与有事的关系,肯定名的作用.本篇与战国末年至汉初文献如<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及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有关道论的文章及有关审合形名的文章相接近,可会通.  相似文献   

11.
字典辞书是无声的教师,对读者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字典辞书应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中发挥重要的典范作用.舛误多达百处,以讹传讹,影响不可低估.指出不按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及<简化字总表>(1964年)、<汉语拼音拼写法基本规则>、<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及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1986年)等规范标准解字释辞,因而造成不应有的种种错误.如何改变这种滥编乱出版、讹衰之多的语文工具书现状,当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鲍照的<芜城赋>和茅盾的<香市>是古今文章中的经典之作.在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上惊人地相似,相互辉映.同时又在选材、旨趣、语言上各具匠心,相互争美.  相似文献   

14.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祗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部小说都是费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继承了<冬天的梦>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创作艺术,也是反映"美国梦"幻灭的主题.德克斯特和盖茨比分别追求两个金姑娘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大量色彩,象征虚无缥缈的"美国梦".黛西的个性和遭遇也颇像裘迪的.但是<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反映的是美国梦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面都有创新,它的写作技巧更成熟,结构更严谨,表现手法更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相似文献   

17.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加强"句子或语段"教学的趋势,但<现代汉语>课程仍然拘泥于字、词、句、语法、修辞的孤立、机械地讲授和学习,造成了<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剪刀差".作者认为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句群和语段教学是促进二者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剪刀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龙绍讷是清朝时期一位"思力沉厚"、"刻意深入"、"肄力于学,著述侈侈隆富"的苗族思想家.著有<亮川前集>二卷、<续集>二卷、<试帖>二卷、<文集杂俎>四卷等.<亮川集>集中体现了龙绍讷的哲学及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9.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朱文通 《河北学刊》2003,23(6):178-182
弄清李大钊有关文稿、特别是一些重要文稿的写作或发表时间,是研究李大钊思想产生、发展和有关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正确的结论.本文主要探讨了李大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我的自传>等文稿的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