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灰姑娘文学话语系统背后的生成话语是浓厚的男权中心意识,即女性地位的攀升需要依赖婚姻(男性)得以实现。门罗的女性成长小说《乞女》虽然启用了灰姑娘模式,但是将其放置于现代社会语境之中,从身份、阶级和性别三个维度揭露其内在矛盾性和潜在危机,同时依照成长小说的书写轨迹,使人物的成长动态地偏离灰姑娘模式,并最终解构了这一模式。此外,门罗对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视,也反映了她的理性和冷静,从而使整个灰姑娘命运变奏的叙事更加完整可信。  相似文献   

2.
男权语境下,女性冲决罗网的盲目与乏力,增强了<雷雨>的悲剧意义,而女性与生俱来的依附和对男性掠夺的坦然,几乎消解了突围的价值意义.女性的解放,最终取决于女性的自觉.<雷雨>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剧作中女性与作者自身无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德国喜剧作家格拉贝剧作《灰姑娘》的源头有三,一是他早期喜剧《玩笑、讽刺、讥讽及深层意义》,二是查尔斯.佩劳特的《鹅妈妈的童谣》中的《水晶鞋》,三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故事。但剧作中又增加了高利贷者艾塞克和鼠变马车夫。前者源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后者是其早期中的魔鬼形象的转变,可以游走于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魔法王国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男权主导的社会,但是到了晚明和清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平等"的社会观念,这样就使男权意识被弱化。《聊斋志异》通过一些书生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男权意识的弱化。  相似文献   

5.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识地遵循着男权文化的评判标准,不自觉地流露出压抑女性生命欲求、否定女性生命价值的错位判断。  相似文献   

6.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可食的女人》中女性人物的外貌、服饰、繁衍、性爱甚至所吃的食物都是由男性控制和决定的。女性丧失了有声的话语权,处于他者的位置。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无声的战场,既受到男性的主宰和控制,又是女性反抗男权制的有力武器。《可食的女人》中女性身体和男权制度的关系体现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妇女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女性需要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反抗男权社会,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从而确立女性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和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伤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寻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冲破男权社会的束缚,从觉醒到幻灭的悲剧命运的比较与剖析,展示了中美两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状况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铁凝在《玫瑰门》中塑造了姑爸、竹西、司漪汶、苏眉四位典型女性形象,她将这些女性放置在与男性的不断周旋中,来展示她们的苦难生活,从而揭示出女性由身体觉醒到灵魂觉醒从而完成自我觉醒的艰辛历程。同时,以苏眉为代表,女性开始有意识地争取自我的解放,在苏眉身上,可以看到铁凝对女性实现自我解放可能性的有益探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诗歌《灰姑娘》在对传统童话进行现代化改写的基础上,揭露了消费社会对人和人际关系的异化,对消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畸形的奋斗观、亲情观、婚姻观和女性的自我价值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同时对新时代下的消费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母系制与父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解释,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历史的解释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期望。本文列举了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种种误读,并根据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经典论述及理安·艾斯勒的《圣杯与剑》所记叙的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及我国考古发现,结合一些相关文学文本分析,对母系制与父权制这两个女性文学研究的元概念从社会结构与人与人的关系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厘清与梳理,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阳具中心主义”这个概念是对男性性能力的一种自大狂式的夸张和一个纯生物主义的虚假概念,从而认同了女性主义者的名言:“在中国,如果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就同时意味着必须承认自己是男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女权与父权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并非始终势不两立。英国哥特小说对父权制度及其代表往往表现出既向往又恐惧的暖昧态度,两者关系中对立与依赖常兼而有之。这种矛盾态度实际上是十八九世纪中产阶级对于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的一种批评,反映中产阶级对这种制度与生产方式复杂的认识与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理分析美学的角度研究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的一个原始意象———父权制下的女性歧视 ,并结合作品分析指出这种性别歧视的人类集体心理如何以改头换面的无害形式保留并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成为父权制抹不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女性非农转移和流动的父权制因素探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村女性在非农转移和社会流动过程中相对于农村男性处于劣势 ,父权制通过性别角色分工与性别意识影响其转移和流动 ,使其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要促进农村女性与男性平等地转移与流动 ,必须挣脱父权制性别角色分工与性别意识的禁锢。  相似文献   

15.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奥斯丁在父权社会中为女权主义写作的艰难历程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权主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巴将19世纪的英国文学概括为女性“想象力得以驰骋的黄金时代”。19世纪的英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大多都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笔下的反传统家庭的小说彻底地颠覆了父权制的统治,解构了传统的男女两性关系,构建了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新女性形象,为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尧舜禹的婚姻与父权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尧、舜、禹三代的婚姻传说来分析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历史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和确立。通过神话传说中鲧、禹、启的禅让、退位,指出这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历史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和确立的生动真实的写照。并且利用我国少数民族在近代社会发展的活化石来说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化和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社会矛盾冲突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女性作家为争取大众听到自己的声音而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着对女性作用的地位的不断关注,她们的形象在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一部长篇名著,是奥斯汀突破自己过去的艺术主题和表现方式的一种尝试。爱玛这个崭新的女性形象是作家为奥式花园培育出来的又一朵放射着奇彩异光的绚丽之花。她的出现为奥式花园增添了新的光辉,也为我们的女性意识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本文结合相关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爱玛》中爱玛形象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基于陕西省汉中市农村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考察了影响普通公民上访倾向的政治文化因素。重点关注政治文化中一个相对狭窄但却适合中国语境的领域——普通公民对理想政府的一般性期望,用父权制政府的想象来概括普通中国人的理想政府观念,指出这种想象是中国人采用上访这种中国式维权抗争方式的很重要的原因。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了本文父权制政府的想象中关于政府功能的三条假设,表明那些受父权制政府的想象影响越深的人,越可能具有上访倾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早期英国女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已不可小觑,同时也令父权制度下的男性作家深感不安。在短篇小说《灵机一动》中,主人公福雷斯特夫人是专职作家,表面上她具有男性气质、创作多产且赞誉不断,实际上她被作者列为次等文人,她视丈夫为仆人与宠物,却最终被其抛弃。作家毛姆对此类女性形象含蓄、歪曲的刻画和嘲弄讥讽体现出他对女性、特别是当时的女性作家的反感态度,从而再次证明毛姆反女性的性别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