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空间叙事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文学、影视文本空间叙事解析;空间叙事理论兴起及其发展脉络;空间叙事的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空间叙事概念梳理;图像叙事理论的探讨.空间叙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空间叙事理论的介绍多于建构,当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空间叙事理论;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形成对文本分析的有效指导;空间叙事研究缺乏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国外前沿的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及时地翻译、引入国内;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与国外空间叙事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互补.对此,我们应该树立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中积极建构本土的空间叙事理论,并形成对文本空间.叙事分析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到《豆棚闲话》叙事模式陡然一变。由“豆棚架”这一意象所结纳起来的众多的叙述者打破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叙述者单一的现象 ;叙述者套叙述者的现象又直接形成了该小说集叙述层次多重复杂的特点 ,从而构建起一个立体网状的叙事空间。这些打破了自“三言二拍”以来叙述者单一、叙述层次平面化的传统的叙述方法 ,体现了作者对小说叙事宏观把握和整体控制意识的加强。《豆棚闲话》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应充分予以肯定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礼经建筑空间的元叙事技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学与古代文化典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文化典籍的叙事技巧成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文本叙事的元叙事技巧,二者共享同一叙事规范.本文提出古代礼经的三部著作<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建筑空间叙事运用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元叙事技巧,礼经的建筑空间叙事采用间架设计结构、系统描述的总-分程序和起源叙事的返始描写.这些技巧启发了古代跨学科空间叙事理论用建筑概念"间架"作为自己学科的理论概念,影响了文学从总叙到分叙的叙事模式,形成从起源讲故事的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的元叙事手法转化为文学叙事技巧并在文学叙事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4.
纪兰香 《理论界》2014,(11):66-70
纵观清末民初的小说,可以看到其叙事空间方面的鲜明特点:首先是小说描写的国内本土空间的空前扩张;其次是小说广泛地拓展了国外异域空间;另外,小说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超现实的虚拟空间。这些精心设置和呈现的叙事空间,从文学史意义而言,不仅使得我国古代小说叙事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入,而且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古典小说叙事的时间和空间特点。提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真实的历史时间里讲述似史非史的故事,把“历史性”当作小说叙事的最高目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以春夏秋冬的自然时间作为小说故事的时间框架。古典小说叙事的历史时间和自然时间带规律性的现象是都呈现出时间循环的特点,表现出浓重的悲剧意识。在空间观念上,讲史小说以地域空间作为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古代中国重视土地社稷江山的中华意识和霸业意识。人情小说以园林空间作为小说叙事空间的构架,追求一种园林艺趣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小说的起源上看,源自于民间神仙信仰的"幻化生成"使古代小说包含了"幻"的特质,后经佛教文化的浸染,其想象空间得以拓展和深化。"幻"如同一种文化因子,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从未消失。从以神仙妖怪的传说幻境为主的普泛叙事,逐渐衍化为一种情节类型和文学结构手段,"幻"成为贯穿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叙事传统和审美形态。这种形态在经典的史传"信实"传统之外,一直本真地存在于中国古代小说中。  相似文献   

7.
赋体文学与小说两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和影响.近五年来,研究者们对赋体文学的客主问答叙事体、反复敷陈的铺叙手法、“遂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方式以及“卒章显志”的讽喻功能及题材等方面与小说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探讨了俗赋中存在的叙事要素与小说的关系.同时认为古代小说中赋作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小说的叙事模式,而且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赋与小说关系的研究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热点,但很大程度上还缺乏理论引导,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传统的理论,因此在研究深度上还有欠缺.  相似文献   

8.
礼经建筑空间的政治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叙事理论作为叙事学的前沿理论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从文化角度理解叙事,并把古代文化典籍从现代学科分类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进行跨学科研究,会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和空间叙事问题.本文对产生空间叙事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礼经"做研究,提出古代<周礼>、<仪礼>和<礼记>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礼经的空间叙事从建筑切入,规划了礼制"辨方正位"的建筑空间格局,建立了礼制国家的空间正位之治,规定了礼制身份的空间方位之礼,确立了礼制等级的空问高大之贵.礼制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建构礼仪制度,以建筑的恒常特性维护礼制的固定不变,使之成为政治伦理文化的常规.礼经的建筑空间叙事是在时间序列中进行的,政治叙事的空间理论转向为艺术的空间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空间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空间叙事学也成为叙事学的一个重点的研究领域。叙事空间成为现代小说的一项重要技巧。在杨绛女士的小说《我们仨》中,就是巧妙地运用叙事空间的转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叙事的进程,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唯美的亲情画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坛,林白是一位具有特质的女性主义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善于打破时间的线性结构,中止情节链,采用特定物理空间的选择和跨时间叙事、叙述空白的设置与独特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载体等方式进行叙事,从而建立小说的诗性空间.林白小说通过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和推动整个叙事进程,采用别样的叙述策略,抗拒主流叙事,表现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