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以侗族民间传说及史料记载、现存的侗族芦笙词等为依据,探讨了侗族芦笙文化的起源、芦笙的制式及侗族芦笙文化的主要内容,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讨论了侗族芦笙文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侗族芦笙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观点新理论新资料──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杨权侗族学者邓敏文的新著《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已于1995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应时而出,别开生面,是中国各民族文学史理论建设的一件喜事。该书第一次从多民族文学的角度,回顾、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侗族传统文化与侗族人工林业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黔、桂区边区的侗族人工林业萌芽于13世纪,在明代、清代和民国年间曾辉煌一时,并作为侗族社区的经济支柱而挤身于当时的“市场经济”。本文章力图从侗族传统文化的视角去分析侗族人工林业形成的成因,提出了侗族传统文化中“侗款”和“家族公有制”是侗族人工林业形成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4.
侗族人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用鲜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文化,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侗族社会的人情、风貌,再现了他们的理想愿望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侗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种类繁多。从作品的形式来看,大体可区分为三大类:即韵体文学、散体文学和说唱文学。本文就试从整体上、从大文化的角度,以枚举的方法,探寻侗族民间文学文化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侗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善于利用当地各种优势媒体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掘弘扬侗族和谐文化,尽量减少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媒介内容.电视等媒体的普及和使用,从瓦解侗族文化赖以存活的社会土壤、消解和取代其社会功能等方面,对侗族文化传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其传承、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手段和机遇,尤其是侗族网站等网络媒体的兴起,为侗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渠道和广阔的接受空间,使其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在传播交流上有望摆脱"二八定律"宿命,看到了由长尾理论所展示的"长尾"前景.  相似文献   

6.
侗族文化资源,从其形态上看,可分为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物态文化如鼓楼、风雨桥、民居、侗锦等日用品,它们具有实物属性,表现了侗族特有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民族特征;符号文化包括侗族神话传说、诗歌、音乐、舞蹈、侗戏、礼仪风习等,它们通过象征和特有的拟喻手法反映侗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观念文化如“萨”崇拜、伦理道德等,它直接表达了侗族意识形态的过去和现在。从内容上看,侗族文化资源概括了侗族  相似文献   

7.
湖北侗族是清代从湘、黔、桂三省迁居到鄂西南地区的侗族移民后裔,是湖北省第三大少数民族,二百多年来,其生计已发生重大变迁.迁鄂侗族的生计变迁是其对鄂西南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文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同时迁鄂侗族的文化又对其生计变迁进行着回应,从这一阐述出发,可以概括和厘清二百多年后散杂居湖北侗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因侗族芦笙习俗而形成的侗族芦笙文化,为侗族民众所喜闻乐见。侗族芦笙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不尚武,只追求亲和。和侗族其他文化一样,其精髓就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可以说侗族芦笙文化是最能体现东方文明的文化。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人类团结、和谐、友好相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侗族大歌在国内外演出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侗族大歌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通过对侗族大歌发源地和现状进行介绍,看到了侗族大歌在传承方面存在的危机,指出构建侗族大歌生态保护区和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型的歌师是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哆耶舞”是侗族人最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集体式舞蹈,具有宗教文化与农耕文化特征,显示了侗族文化的神秘性与娱乐性。侗族“哆耶舞”在形态、结构、音乐、表演及生态生成等方面的原始性与不成熟性,为侗族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哆耶舞”中所表现出的祭祀性、封闭性、群众性、传承性、变异性等文化特征,体现了丰富的侗族人文精神,蕴含着侗族人朴素的审美追求。生态与民俗的结合、审美与环境的结合、文化与自然的结合,构成了侗族“哆耶舞”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草标现象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标的社会功能有表明归属、提示、示警、禁忌、约会、祈祷等,对社会和谐起到了明显作用。草标文化已经成为侗族社会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在侗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手段等方面受到巨大威胁和挑战的背景下,笔者结合侗族文化腹心地区——贵州省黎平、从江、榕江3县的教育人类学田野考察分析,对侗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模式与策略、侗族文化的学校教育3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广东传至广西三江侗族地区并与当地侗族文化相融合且完整保留至今的抢花炮文化仪式,已流传500多年之久,它已成为三江地区侗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传统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功能,承载着当地侗族群众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期望和梦想,构筑着三江侗族群体的精神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侗族的原始信仰,经历了自发盲目的阶段。本文以侗语地区绝大多数侗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观和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侗族信仰文化,略作论述。侗族地区原始宗教崇拜主要有,以祖母神“萨”为核心的祖先和英雄崇拜,泛神论的自然崇拜,以及种类繁多的图腾崇拜。其中,又以对“萨”神的崇拜最为普遍和广泛,历时最久,所崇拜和信仰的内容最为丰富,祭祀仪式也最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侗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草标现象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标的社会功能有表明归属、提示、示警、禁忌、约会、祈祷等,对社会和谐起到了明显作用.草标文化已经成为侗族社会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侗族建筑艺术更是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侗族建筑与"侗族大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需要被保护、传承。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侗族传统民居的自然条件、建筑形式、历史渊源、设计方法和空间区分等方面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解析了侗族传统建筑的结构、样式、建筑方法、选材用料和不同地形下的建筑方式。同时,结合现阶段侗族人民生活条件和文化认知的改变的现状,本着保护侗族民居和提高侗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提出适合该地区现状的现代民居设计及建造方向。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是一个纯侗族居住的乡村,人口15000余人,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和贵州省黎平县洪州区接壤。我们通过对此地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调查,发现这里的一些民俗及民族文化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原始社会中、末期的残余。笔者试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当地侗族在风俗、文化上的一些特点从社会组织、婚姻形态等各方面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明瞭史前史的普遍规律在侗族历史中的反映,为侗族历史和民  相似文献   

18.
所谓侗族传统文化,是指侗族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沉积而成的、比较稳固的、世代相传的、反复出现的、并渗透到侗族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中的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总和。换言之,是侗族共同体中特有的、稳固的、并由历史沿袭而来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生产、生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的传统现象,统称之为侗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侗族大歌是一种原生的艺术样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文化与教化手段。侗族大歌的内涵博大精深,它伴随着侗民族的形成与侗族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是一种独特的蕴涵民族精髓的具有教化性质的"百科全书",它传承了侗民族的文化和审美特色。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歌之中。大歌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其审美情趣、审美追求、审美理想和审美视界四个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侗族大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从美学的角度选取侗族最富有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等建筑进行论述,可以向世人展现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