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静海县居民储蓄增长迅猛,截止2005年底,静海县居民储蓄余额达83.6亿元,比2000年纯增37.6亿元,年均增长12.4%,人均储蓄达16024元,比2000年纯增6843元,年均增长11.8%。  相似文献   

2.
王文平 《统计与决策》2012,(19):108-110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短期内储蓄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但长期内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即经济增长是储蓄的格兰杰原因,高储蓄并不能导致高增长。国际资本流入与储蓄在短期和长期内皆互为因果,但经济增长与国际资本流入之间只存在从前者到后者的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在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提高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政策以鼓励投资和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但在长期内应将政策重点置于消费引导的经济增长,以此促进国内储蓄与外国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居民储蓄增长模型,可以对影响居民储蓄增长变化的主导因素作出分析,从而对居民储蓄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在分析居民储蓄增长原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变量建立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解释。一、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1.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是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624亿元,到1995年增长到5749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7.7%,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从1638亿元增加为39759亿元,年均增长20.6%。经济规律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高于消费的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4.
国民储蓄是资本投资和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在的资本资源.文章用滞后分布模型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运行中国民储蓄的形成、储蓄决定投资、资本形成、金融机构信贷和经济增长等数量规律,从而得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论,有利于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储蓄与信贷、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5.
卫桂玲 《统计与决策》2017,(16):103-105
高储蓄、高增长是中国的一大特点.文章基于1992-2016年中国GDP和城乡居民高储蓄余额的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城乡居民储蓄额(Savings)推动GDP增长的经验回归模型,通过积差系数检验、回归系数检验、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的齐次性检验验证了经验回归方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奇异值和异方差,城乡居民储蓄余额(Savings)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9.7%.  相似文献   

6.
肖成刚 《四川省情》2006,(10):35-36
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速增长,1月份突破12万亿元,5月份突破13万亿元;2006年新年钟声刚一敲过,就突破14万亿元,人均达到1万元。从四川的情况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4年增长15.8%,2005年增长17.6%,分别比当年GDP增幅高3.1和5个百分点,总量近6000亿元。巨额的居民储蓄既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也不符合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向。如何分流庞大的储蓄,使其有效转变为消费和投资,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四川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主要特点总量高速增长。数据表明,近几年四川居民储蓄快速增长。2000年全…  相似文献   

7.
预防性储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居民储蓄的增长。引入支出增长预期变量,结合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够较全面解释居民储蓄和消费行为。VAR分析说明,教育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蓄 投资转化率一直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所忽略 ,如经典的Solow模型中资本运动方程 k =sy -δk实质假设储蓄 投资转化率恒等于 1(Solow ,1 95 6) ① 。尽管其后的Cass( 1 965 )、Koop mans( 1 965 )从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决策角度出发内生了Solow模型的储蓄行为 ,然而Solow模型储蓄 投资转化的假设一直被其后的经济增长模型所沿用。Kuznets首先指出 ,资本形成机制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因素 :其一为可供利用的储蓄资源 ;其二为投资需求 ;其三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和渠道。正是基于McKinnon( 1 973)、Shaw( 1 973)开创性的工作 ,金融发展在…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内蒙古常住人口在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7.56%,内蒙古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引起人口结构、劳动力、储蓄等经济因素的变化,所以定量地讨论内蒙古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消费行为看扩大内需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 ,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旨在通过扩大投资 ,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然而 ,内需不足尤其是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局面仍然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开拓农村市场 ,是缓解当前通货紧缩压力及培育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新机制的重要措施。  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消费与收入或储蓄之间的关系是若干经济问题的核心。居民储蓄是国内储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储蓄积累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资本积累性投资又一直是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的储蓄总是不断增加 ,如何将储蓄向投资转化 ,使储蓄转变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是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利用计量研究的方法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 ,对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变化进行分析 ,探讨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 ,试图找出并分析储蓄的主要决定因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思考转轨时期居民储蓄增长特点的基础上,认为人力资本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是直观的,并且通过构造一个计量经济模型,试图验证这一直观的想法。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成本和价格对居民储蓄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思考转轨时期居民储蓄增长特点的基础上,认为人力资本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是直观的,并且通过构造一个计量经济模型,试图验证这一直观的想法.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成本和价格对居民储蓄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消费需求的冲击 ,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 ,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 ,而居民储蓄在大量增加。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预防性储蓄模型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 ,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 ,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 ,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激励增加。这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岷  张桂霞 《江苏统计》2003,(10):33-34
储蓄和股市这两种投资方式是人们广为关注的话题,针对近年来我国股市发生的一些变化和城市居民银行储蓄不断增长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银行储蓄和上证指数的统计,采用了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储蓄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建立中国居民的储蓄模型,分析了当前中国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原因,比较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倾向的不同。运用居民储蓄的倒U曲线,分析了居民储蓄的过度敏感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中国"储蓄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作了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的宏观消费作了实证分析,认为当期收入和上期消费是影响当前消费的主要因素,资产即储蓄余额对消费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由此给出政策建议:应大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使储蓄转化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已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至1994年末的21519亿元,短短十六年间储蓄总量增长101.18倍,年平均递增33.53%。到1994年末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未余额已达1795.49元。居民储蓄占银行存款的比重也从1985年的39.97%升至1990年的60.4%和1994年的734%。在突飞猛进增长着的储蓄存款背后,是什么在影响着这个活跃的变量呢?本文借助相关分析这一工具,对可能影响储蓄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同时为尽量保证相关系数求解结论的正确性,将对求出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为提高精确度,对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分析选择适合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