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咪拉 《北京纪事》2010,(11):86-89
从事摄影工作20多年来,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摄影作品近千幅;在全国各类摄影比赛和展览中有100多幅作品获奖。撰写数十万字的摄影记录;整理了数万张底片和数码文件;2000年出版了《李宗印摄影作品集》;2006年编辑出版了《摄影基础知识》;2009年出版了《澳大利亚》摄影作品集。2008年11月,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成就奖;2009年6月,荣获北京市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2009年9月,荣获"辉煌60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贡献奖。  相似文献   

2.
日本摄影家藤井秀树在50年的艺术实践中,探索出摄影与绘画完美结合的全新模式"你到底拍到了在艺术手法上和技巧的处理上都十分满意的作品了吗?"日本人像摄影大师藤井秀树在50年的摄影生涯中经常这样"拷问"自己。这种不满足的心态促使藤井秀树不断去探索新的摄影艺术形式。藤井曾经说,创作要像杯子一样,如果要装入新水,就要先把旧水倒  相似文献   

3.
模糊摄影论要卓昌勇一、模糊摄影概述纵观摄影艺术诞生150余年的历程,摄影领域也和其它领域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格和新的流派,摄影的美呈现出多元的形态:清晰美与模糊美;具象美与抽象美;写实美与浪漫美等等。为了使摄影登入艺术的殿堂,摄影艺术家们不懈地探索...  相似文献   

4.
摄影艺术自诞生,经过160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多姿多彩的视觉造型艺术形式。摄影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着各种摄影艺术风格、摄影艺术流派和摄影艺术思潮的繁衍和演递,兼容与对立。同时,从艺术学的层面,亦可从中见出摄影艺术作为摄影的自律性和作为艺术的共律性。  相似文献   

5.
摄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作品要具有深邃的意境,要有情与景的交融和艺术的内涵。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使摄影作品的意境景与情高度契合。含蓄、寓意是创作摄影佳作的表现手法;忠实地再现景物的原貌,利用再现的手法,同样可以获取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代摄影艺术美在意识形态中的体现、现代摄影艺术美的内涵、现代摄影艺术美的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摄影艺术的美学内涵。摄影创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的情操与意志,才能创作出具有美学价值又能激励人们前进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平面艺术的许多新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商业摄影中,摄影术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记录手段。波普艺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平面艺术,以夸张、复制、商业化为标志。文章研究了平面艺术中的波普元素与人像摄影结合的实例,从多方面展现新摄影有别于传统摄影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纪实美是摄影艺术独具的美学品格。但是 ,纪实性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方法。摄影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 ,“情”与“景”的结合。摄影艺术的真实是“双重的真实”。典型化是一切艺术美的核心 ,也是摄影艺术美的核心。摄影艺术典型化的基本方法是选择。决定摄影艺术美的 ,还在于摄影作品要有形式美。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有特有的组合材料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摄影界经过“分裂”主义运动,使摄影从早期对绘画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但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又使报道摄影凸现了艺术的特征。这一走向从罗钦可和寇德卡的摄影实践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俯瞰或仰视视角的大量运用;空间形式的独特把握;“陌生化”效果的有意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又与报道摄影的纪实性质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充分继承了“分裂”主义运动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摄影技术上的精良,摄影技巧上的娴熟,不等于摄影艺术上的进步。只有摄影能动地再现社会生活时,才能成为摄影艺术,这就是摄影艺术的真谛。从“纪实”到“能动纪实”,是摄影升华为摄影艺术的标志。摄影艺术的“能动反映”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就是创造主体按照“社会人”...  相似文献   

11.
<正> 走在前面的时代观念,往往是在陈旧观念依然强劲的时候,就开始引发着摄影家的艺术灵感,以呈现新世界的视觉方式,或者关于这种方式的种种启示。摄影家则基于艺术直觉,一旦获得这种启示,便勇敢地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以应时代精神的召唤。因为艺术的夭职就是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桎梏,去开辟创造新的领域,抽象摄影正是时代与创造的产物。然而,在中国,虽然七十年代末以来,摄影艺术的观念和表现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抽象摄影的发展仍然是步履维艰。因为欣赏习惯的惰性总是使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2.
对观念摄影这种新媒体艺术的早期艺术形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观念摄影的产生及早期实践、观念摄影与观念艺术的密切关联.考察和分析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家的本土化实践经验,分析具体作品,概括出中国观念摄影的实践主题.这些主题指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各个层面,包括生存境遇、家庭生活、身份认同、城市化、都市文化、消费文化等,指出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书画、园林艺术中,写景造境的艺术技巧几臻完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是诗词书画作品最显著的民族特色。书画作品与摄影诉诸视觉器官,诗词的跳跃性的灵感的闪现与摄影艺术瞬间情境的捕捉,有着极其近似而微妙深层次思维关联。本文意在研讨古典诗词与现代摄影艺术的内在的联系,诠释现代摄影艺术与古典诗词境界、格调、韵味诸因素的神气相通之处,使得现代摄影艺术因具备源远流长的古典美质而彰显其高贵典雅的深邃内涵,亦祈愿古典诗词之神韵重获信息时代载体更凸现其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以解析广告图像的创作思维、艺术表现与传播效果为基础,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广告摄影在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表现与市场定位,旨在探索现代广告摄影的发展路径、寻求多样的影像承载与传播方式,加速广告摄影创作与制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不同广告受众的需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广告摄影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摄影是近几年来中国摄影艺术中新兴的一个主题创作形态域,它既是生态传播的一大重要媒介,即摄影者生态意识的物化表现,同时又展现为一件艺术品,从而兼具社会教化和艺术审美的复合功能.本文将生态批评的视野置入生态摄影中,首先厘清了生态摄影的概念及其特征性,重点阐释了它的价值转向;其次运用生态关学理念观照生态摄影这一新兴主题摄影艺术形态;最后指出了生态摄影的社会价值、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摄影艺术就是通过光与影、构图真实及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瞬间的艺术,是艺术家投入现实生活实践中的艺术再创造.群众摄影是群众自我拍摄、自我欣赏、自娱自乐的普及形式,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摄影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摄影教育纳入人才素质培养的轨道,旨在拓展和重视摄影在传统的以音乐美术为主导的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及独特作用。摄影艺术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觉思维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摄影能有效地开发培养人的直觉思维,并促进人的全方位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摄影具有易学、易会、易见效的特点,借助摄影去开发和培养人的智能素质是有效和可行的,也是其他艺术媒介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因而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线条和影调是构筑摄影艺术形象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础,亦是构成摄影艺术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一切摄影艺术作品,不论它们表现的是名山大川,还是微妙的眼神,都要借助影调的深浅和线条的变化。可以说,线条是构成摄影画面的骨架,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的血肉,两者都是摄影画面所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人们欣赏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总离不开它的线条美和影调美。  相似文献   

19.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何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摄影艺术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摄影作品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等。我们从摄影艺术中,所获得的美感,是与这些形式感密切相关的。(1)空间感,亦称深远感,在中国传统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画家们所倡导的“画贵深远”,就是强调绘画要有深…  相似文献   

20.
摄影术诞生已经150多年了.摄影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个从大洋彼岸传来的,用机械纪实,用光线作画的技术,后来之所以能升华为一门艺术,是人的审美态度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正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所说:“照相机是机械的,但支配照相机的人却是有生命的.正因为人的审美态度对机器起着支配作用,摄影才能成为艺术.”可见,摄影自跨入艺术殿堂起,就与审美,就与美学结下不解之缘.多年以来,人们从摄影术的诞生地,从西方美学的土壤中寻觅着摄影艺术的审美感知,呼唤着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