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林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6):169-171
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为首在实践中常常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德育为首原则赋予德育极高的“优位”,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行难和低效,又使它处于很不相称的“弱位”。其最终实质都与对“德育为首是什么”的认识直接关联,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予以正解。德育为首是指德之于教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资于才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蕴于教的整体德育合力育人观。 相似文献
2.
王蓬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针对在办学思路上对”德育为首”与“教学为主”两种不同看法和偏见,结合当前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来阐述两者的双重要性,再从认识上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德育与教学的发展情况,寻找其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张跃团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3)
素质教育是一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系统工程 ,在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中 ,思想政治工作最为重要 ,而思想政治素质中 ,德育工作位居首位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 ,必须更新观念 ,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董国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00-104
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是推动社会进步 ,培养健康人格的精神动力。和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确保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2,(1)
觉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高等学校要执行和实现上述要求,就必须解决好使受教育者在具有健全体魄的基础上,既坚持德育首位又保证教学为主的问题。能否对这一问题在思想认识上求得统一,并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德育首位与教学为主之间的关系,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贯彻,关系到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求明确以来,各高等院校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加以贯彻落实。但是,也还有一些部门和人员对于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有的同志对德育首位虽然没有从口头上提出异议,但在思想上还有所疑惑,因而表现在行动上,被动应付者有之,贯彻不力者有之,设置障碍者亦有之。理由种种,借口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创新基本问题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坚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依据国家教重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附有关规定,结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从贯彻落实《德育大纲》、建立跨世纪高校德育体系的角度入手,紧紧围绕高校德育创新问题,论述了高校德育创新的基末原则、德育创新的基本方面、德育创新与面向21世纪高校德育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高校德育创新的十大原则,高校德育创新应当注意的五个方面,并对跨世纪高校德育创新做了科学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LEI Tian-xu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践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近代文学的定位,通过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理清其发展轨迹,并正确对待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公允地评价作家作品,这样才能真实地展示近代文学的面貌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建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94-97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出发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及其表现进行了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9.
周险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4):167-171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永远引起学生很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探索甚至探险的活动。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创造性教学需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这三者的关系,其中要特别重视中小学生的创造习惯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运用的深层旨趣在于鼓励人,给予信心,使学生自己愿意学。这就需要教师辩证看待不同教学法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师的创造性素质是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性条件。而教师的创造性素质的形成与提高,需要教师自觉地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刘佛年的创造性教学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先进性与实践性,值得去认真领会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吴智园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12):58-60
随着高中新课程在全国的逐步推开,高中历史将进一步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实施跨学科渗透教学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必须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必须基于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认识高度近几年,许多有关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文章探讨的是高三“文综”问题,有些实践者实际上也仅 相似文献
11.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现有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以及课程德育的优势使得这种融合能够发挥德育的最优效果。推动高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立足学生现实需要,构建融合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有效性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96-98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德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高校德育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失效”的现象。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 ,切实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金天相,李泉(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广播新闻听力课是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的发展而日趋受到重视的一门汉语听力课。它以我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内容为基本语料,利用现代化的语音设备,来培养外国留学生收听广播新闻的听力技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密切联系高校的具体实际 ,提出“以德育为首”的可操作性主张。文章认为高校德育工作主要应落实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确立德育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建立一支高度重视德育的教师队伍 ;认真研究、切实改进“两课”的教学 ;融德育于教学内容的深层之中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健全完善人格 ;重视科学素质教育 ,培育创新精神 ,把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强化重视“以德育为首”的正确导向作用 ;改革高校的评价评估标准和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彭万勇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多外国学生看到汉字形体变化多端,便望而生畏以致打消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因此探索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凸显了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文章以汉字字源为分析对象,在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源教学法,并着重就其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铁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73-76
在中唐士人普遍尚佛的大环境下,元稹与禅宗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他好游禅寺、广交禅僧、感悟禅理、寓禅于诗、以禅悟感发来观照社会与人生。特别是在调适贬谪心态与谪居情绪的过程中,在调整自己生命价值取向时,禅宗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彭万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6):110-111,124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多外国学生看到汉字形体变化多端,便望而生畏以致打消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因此探索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凸显了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文章以汉字字源为分析对象,在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源教学法,并着重就其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莫飞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2):59-62
“德育场”作为自然场的派生物 ,其本质特征是重视德育系统与过程中各要素的能量、信息辐射、吸引力以及相互作用 ,与传统德目主义、整体主义德育模式的“控制”、“强化”教育相比 ,场思维的德育模式更重视对德育对象的民主诱导和德育过程的双向互动。德育场的核心要素是吸引子 ,吸引子按其价值取向可分为主导吸引子、辅助吸引子、异构吸引子 ,它们彼此按照耦合原理、役使原理、涨落原理与自发对称破缺原理进行运作。 相似文献
19.
贺志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97-98
课堂情境定义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协调的过程,它的最大特色是强调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课堂情境定义引入德育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情境定义理论也有利于促进德育学习中正迁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兰金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Z3)
语言不仅仅是一个载体,同时是艺术,具有特殊的魅力,用汉语、英语和艺术的钥匙去打开儿童和青年的心灵,让他们去拥抱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可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