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中衰,当时人们宗教信仰的迫切需要,懦学、道教、玄学、佛教相互间的融合与斗争以及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扶植,是佛教中国化的真正原因,佛教中国化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建筑以及风俗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同产生于本土上的儒道思想既相互排斥斗争,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发生着重大影响。就文学而言,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这种影响之深远。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以前研究文学史,谈到佛教对文学的影响,首先是禅诗、宝卷、变文等纯粹的佛教文学,其次是在思想上、创作上受佛教影响较深的作家,如王维、苏轼、严羽、江西诗派等。再就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阿尤喜固什的仪轨文《毗沙门斡布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佛教仪轨文,众所周知,在蒙古族传统文化领域里,佛教文学作品中不乏气势磅礴,场面宏大,佛学义理深奥,艺术造诣精湛,充满神秘色彩的上乘之作。这些仪轨文的大量涌现和经久流传,表明佛教文化已与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融汇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宣扬、传导佛教主旨意识的媒体──佛教法事活动及记述佛教法事活动的载体─—仪轨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具有宗教内涵和文学特色的综合性的仪轨文化。但是,无论是从文化观念还是从文学角度,蒙古族佛教仪轨文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必要的研究。也就是说,在蒙古族佛教仪轨文…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佛教、道教的传播和发展,魏晋以来中国文学小说的母题呈现出新气象,在文学情节、主题、意蕴等方面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唐宋以来,随着儒释道三家文化不断融合,唐宋笔记小说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学内容上也达到了顶峰,特别是一系列的灵验记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发展趋向,进而展现出佛教文学的核心内容。同时,灵验记又是中国化传统信仰,特别是以宗法制传统宗教为核心,杂糅佛教、道教以及其它民俗信仰的文化形态。灵验记贯穿的核心内容是已经定型的基本主题同民族心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互动,主要揭示了佛教受众的过程,其文化意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迅速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巨赞作《佛教与中国文学》,简明扼要地讨论了佛教同文学声气相求的关系。古今中外,宗教与文学休戚相关,佛教与中国文学更是声气相求。从汉代开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比皆是,无论是修辞造句、诗歌、绘画,还是其后的小说、戏曲。在思想上,特别是人生哲学、审美观念,佛教思想的深刻烙印无处不在,集中表现了巨赞"文以载道"佛教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中国,迅速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巨赞作《佛教与中国文学》,简明扼要地讨论了佛教同文学声气相求的关系.古今中外,宗教与文学休戚相关,佛教与中国文学更是声气相求.从汉代开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比皆是,无论是修辞造句、诗歌、绘画,还是其后的小说、戏曲.在思想上,特别是人生哲学、审美观念,佛教思想的深刻烙印无处不在,集中表现了巨赞“文以载道”佛教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典籍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也是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首次大规模的碰撞与融合.佛教文化随之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中国的语言、文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佛典中富有想象力的譬喻给中国文人插上了幻想的翅膀;佛教中超现实的空间观大大启发了中国人的思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更是离不开佛教思想的发展史.佛经翻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佛教文化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否认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尤其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儒家文化宣扬其乐融融的人伦关系,意在召唤人们回归家庭,在伦理亲情中寻找寄托。如果说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在上帝的怀抱中获得了永恒,那么中国人便在以伦理为基础建构的大家庭中获得温暖和慰藉,这恐怕是中国人尤其接受儒学思想熏陶的中国文人们之所以对宗教始终敬而远之并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中国文人的宗教信仰以及宗教与文学的成功嫁接互动,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体系创新以及当下文学价值观念的正确建构都有极强的启发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9.
论王维的佛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感应母题"是中外文学共有的文化母题。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史记载中便蕴含了"天人感应"母题。从印度传入的大量佛经及民间故事中也蕴含了这一母题。佛经"感应"故事所具有的印度神话的夸张性、荒诞性、神异性及虚幻性对唐传奇小说母题起到了很大的触媒作用。此外,佛教"感应母题"所宣扬的果报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有机融合,亦极大地催化了"感应母题"的风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学关于入世之中追求出世的精神内涵对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源于西方文化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历程中同样面临着佛学当初进入中国的处境。佛学十分注意外来文化本土环境适应的重要性,其一方面注重依附统治阶级和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不断地改造自己并努力调和与儒道学说的关系,极力证明佛学与儒道学说在根本宗旨上的一致性,直至真正融入中国本土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从佛学的中国式成功嬗变和精神内涵改造经验得到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汉文佛教文献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研究汉文佛教文献的学科,即汉文佛教文献学.汉文佛教文献学是以汉文佛教文献及佛教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佛教文献产生、发展、整理、存藏、传播、利用的历史和规律,并为佛教文献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的专科文献学.汉文佛教文献学与汉文佛教史料学、汉文佛教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欧美佛教文献学方法不适用于汉文佛教文献,而汉文佛教文献学与中国传统文献学又有诸多不同.另外,汉文佛教文献在整个中国文献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有必要建立汉文佛教文献学.  相似文献   

13.
酒与文字犹如酵母与酒瓤在互为因果相与发酵的漫漫岁月中日见其产品之醇正、醇厚和醇香,这就是酒与文学的天然缘分。酒之于文学的巨大威力要从生理心理以及酒文化的美学原理上来加以考察。美学生理学认为,人之所以爱美且能够十分准确地感受到美,是因为生命活力的作用,而生命活力要依靠一种被视为重估价值所最终根据的“强力”支撑。尼采认为在所有的强力状态中,“醉”是第一条。酒神精神就是生命的自由精神,中国的道家思想更接近西方的酒神精神。因此中国的酒文化精神应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对于酒文化而言,道家思想在儒道释三家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国的酒文化却肇始于儒家,这一则是因为酒的生理作用及其客观效力,二则是因为中国的儒道释三家并非水火不相容。相反,儒道释三家都很重视心灵问题,都建立了各自的心灵哲学。儒道释三家所追求的人生与审美境界都以天人合一的“和雅”之境为最高目标。三家互补相融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美整体。儒道释三家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中国传统美学使中国的酒文化精神迥然有别于西方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赋予中医药文化鲜活的文化意义阐释功能。一方面,中医药文化表征成为作家笔下的“调和符码”与“对立符码”,以对应美国主流的主导文化符码;另一方面,华裔文学作品的中医药文化表征实践,作为写作手法和写作需求,不仅让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走出了唯文化批评的漩涡,而且促使读者更多关注华裔文学作品与中医药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学巨匠林语堂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中西文化交流更是有深远的影响。林语堂自幼受到西方式的教育,成年后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他也由此获得对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林语堂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描述、对幽默闲适之风的推崇、对翻译文学理念的革新,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作品中的不实描写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17.
在对传统文化的梳理中,康有为、谭嗣同将诸子百家都归为孔子之学,致使孔子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并被称为孔教,以与佛教、耶教(基督教)分庭抗礼。另一方面,他们对孔教与佛教位次的排序截然不同:康有为坚持孔教立场,谭嗣同将佛教置于孔教之上。这使两人所讲的孔教演绎出以孔释佛与以佛释孔的原则性区别。这种分歧在对孔教内容的理解上充分展示出来,致使孔教具有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作为孔子之学现代化转换的最初尝试,康有为、谭嗣同的做法发人深省,孔教称谓引发的儒学是否是宗教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思想和文学三个方面。在越南文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中,这些影响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佛教、道教等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的影响,则贯穿了整含越南文学的创作进程。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探寻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印度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源头。中印佛教的传播,通常有海、陆两条道路。海、陆佛教交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打通。中印佛教交流实现了海、陆环形循环,相对于陆路佛教传播,海路传播研究相对要冷清一些。不过,钩沉中古时期的佛教入华文献,可以发现:自魏晋始,海路弘法的道路逐渐顺畅;至东晋南北朝,外籍僧人沿海路来华者渐具优势。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交流史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后 ,伴随着佛教的不断世俗化和普及化 ,从发展走向成熟的中国小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在小说的思想内容、小说的结构 ,还是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 ,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佛禅思想对小说的影响。当然 ,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 ,佛禅思想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另一方面 ,借着小说的深入人心 ,佛教又无形中加速了其世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