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主客体关系范畴由认识论提升到历史本体论层次,乃是历史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诚然,对主客体关系范畴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认识论的阐释,然而,认识论自身毕竟要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才能完整地解释主客体关系自身的现实的历史的生成。因此,从历史本体论角度,批判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范畴,不仅可以逻辑地再现其内在的历史涵义,以满足历史思维的要求,而且亦为从认识论意义上阐发主客体关系范畴提供其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文艺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论,另一种是主观论。客观论的批评主要偏重于作品自身的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仅仅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阐发的是否精当、透辟,令人信服;新崛起的主观论的批评,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强调以主体为尺度,在文艺批评中高扬自我,文艺批评成了批评家的主观构想。这两种批评观,从某一方面说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又都失之偏颇。我们认为,应该在审美主客体的同构关系中把握文艺批评,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哲学上审视实际上就是处理历史主客体相关性的历程。从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建立历史主客体的相关性,进而提高和加强主客体相关性的正效应,避免其负效应。通过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主客体问题,可以揭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是现代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自觉意识。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与发展目标的总体设计。人类基于自身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或社会发展正反经验的深刻反思,醒悟到必须重构主客体关系以利于社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而这种“重构”又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6.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这是无庸置疑的。那么,作为学生的主体与作为知识的客体,二者间是如何作用的呢?知识的产生,对于产生知识的主体而言,是以其具有应用价值为前提的。因此,知识的产生就是产生知识的主体在其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些认知一旦用文字进行系统的表述,它就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变成了知识,并随之成为学习的客体。于是,在学习中便出现了学习主体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双向作用。这种主客体间的双向作用,在学习中的表现即是学习主体原有知识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运动。在这里,“原有知识”是指…  相似文献   

7.
沙市地处古云梦泽西部边缘,濒临长江,当水陆之冲,物产富丰,为湖北名市之一,以市容繁华、新兴轻纺工业城市称著于世。探明沙市历史地貌及其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对当地历史的了解,而且直接关系着该市的市政建设。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者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文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主客体关系的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市场经济中主客体,即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市场对企业的制约以及企业如何适应并改造市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主客体研究中的问题与局限迟艳杰教学过程主客体问题是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至今还是新作迭出。本文将对10年来教学过程主客体研究作一反思,旨在指出以往研究中的得与失,并提出拓展教学过程主客体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展示这一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经济法是国家直接干预(或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手段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接受,但在经济法的历史过程乃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典作家告诫说:“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改变,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使传统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发生变化。作者从现代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交替与互动规律出发,指出教育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交替与互动规律对品德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依据列宁有关论述,对感觉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感觉的物质基础是由作为主体的感觉系统与作为客体的感觉对象这两方面的物质特征共同构成的;感觉系统对客体对象的反映是包括一系列机制在内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处理过程;感觉是实践的起点和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组成部分;人的感觉系统和感觉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日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包含着客观见之于主观,主观见之于客观两个环节,二者是有机联系,相互交叉的。所谓客观见之于主观,就是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而主观见之于客观则是人们实施和检验他们在理性思维过程中,基于感性认识的材料而得出的理论、意见、计划、方案的过程。在现实的人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发展趋势日益表明,未来的竞争无论是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及其他方面的竞争,都突出地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尤其在人才的竞争上,谁拥有较多较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世界各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  相似文献   

16.
<正> 凯撤·威廉皇家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911年1月11日,曾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最大的科研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英法占领军的要挟下,学会被迫解散。学会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重新组建了一个称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会的科研组织。本文试对威廉皇家学会的这段历史进行分析。(一)威廉皇家学会创立前的德国社会背景德国早期的科学团体是1700年成立的普鲁士勃兰登堡科学学会,后来改名为普鲁士科学院。由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数量巨大,体裁多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系列著名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这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而无愧色。《新大英百科全书》关于“传记文学”条目中说:“在东方(包括穆斯林国家),尽管文学的历史悠久,传记文学却没有显示出西方传记那样的发展进程和重要性。在中国,直至近代,由于司马迁和班固的“史传”的传统影响,传记就一直是学者们写历史和潜心研究治国术的附属物和副产品。”从这段话看,条目的作者对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了解是片面的。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它的发展过程,有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实践问题讨论的深入,主客体概念及其关系、尤其是实践和认识中的"主体性"(即能动性)问题,也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兴趣.然而,由于我们对"主体"、"客体"的概念本身、它们在认识论中的特定含义和特殊的地位等还研究得很不够,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切乃至混乱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首先弄清主、客体概念的确切含义,才能理解认识实践领域里的本质矛盾,并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刻内涵.大部分哲学家,包括我国最新出版的教科书,都将主体看作认识或实践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9.
20.
借鉴马克思关于主客体的分析,笔者认为虚拟生存主体是主体虚拟化的反映,虚拟客体是由虚拟技术派生和创设出来、以数字化的方式构成的客体对象。虚拟主客体之间主要存在着认识、实践、价值、审美与转换等关系,就虚拟主客体关系的实现机制而言,主体虚拟化是基础、虚拟价值实现的交互开放性是动因,虚拟主体客体的双向对象化是形式,技术权威、法律规范以及道德自律三位一体是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