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高峰期,而短篇小说是老舍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分别从通俗性、现代性和革命性三个方面分析老舍在这一时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写于一九三三年的长篇小说《离婚》,是一部标志着老舍的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成熟的作品。虽然在此之前,《老张的哲学》等六部中长篇小说,早已以他们对臭雾满天的黑社会愤懣的批判,对老大守旧的民族性格的嘲讽和鞭挞,对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真挚的同情,尤其是以他那独特的取材和嘻笑唾骂、轻松酣畅的文笔而蜚声文坛;但是,老舍的创作道路和他个人的生活道路一样,都是那样的坎坷不平。  相似文献   

3.
像二、三十年代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一样,老舍是有感于动荡的社会、黑暗的政治、不安定的生活,而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的,但老舍又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他的“第一声啼哭”没有成为“天才的好诗”,直到他笔下的祥子以一个人力车夫而获得国际声誉后,他才真正轰动了中外文坛;其实,在此之前的十年间,他早已出版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牛天赐传》、《猫城记》等七部长篇小说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一批作品,并不是对老舍一个作家评价高低的问题,而是一个要用科学的批评标准,恢复现代文学史本来面目的问题。老舍一贯对自已的创作要求极严,为了不要让“作家”的包袱“阻碍”自己的进步,他经常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4.
《丁》是老舍的一篇十分独特的小说 ,至今没有一篇专文评论。此文论述了《丁》作为意识流小说主观性、直感式、快节奏、多色彩地表现现代大都市生活的特点 ,并从多角度论述了《丁》的作用 :它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丰富性 ;它是老舍超越自我的明证 ;它为老舍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底肥 ,为老舍现代小说民族化的探索提供了条件 ,打下了基础 ;它是中国较早的意识流小说 ,与其他意识流小说一起 ,汇成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意识流小说的独立流派 ,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老舍的长篇小说为基础,探索老舍幽默风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对刘诚言同志的《老舍幽默创作发展的线索》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本文认为:老舍幽默风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趋于成熟——臻于完美。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分别是:《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离婚》;《正红旗下》。  相似文献   

6.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过“匆匆赶出,无一是处”(《我怎样写<牛天赐传>》)的缘故,研究与评论者寥寥。但它毕竟是老舍先生整个小说创作中的一部作品,并有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因此对这部作品作微观分析,分析作品的意蕴,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得失成败,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宏观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7.
应该怎样评价老舍的《猫城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是,他的著名长篇小说《猫城记》,长期以来却成为人们所一致责难的目标,从根本上被进行了否定,而且似乎已经成了定论。前两年,老舍夫人胡黎青同志在编选老舍的创作经验集《老舍论创作》一书时,对于《我怎样写<猫城记>》一文就曾经“犹豫了很久”,最后才“决定照印”。这说明,社会舆论的影响,在作家夫人的思想上也是起过不小的作用的。《猫城记》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和老舍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回顾话剧艺术形式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曹禺三十年代的《日出》和老舍五十年代的《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相当地类似,而且恰恰又正是在戏剧结构上,对这两部作品的品评存在着不同意见。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促进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日出》《茶馆》结构上突出的共同之处在于:没有贯穿全剧的中心情节事件,突破了戏剧通常的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9.
在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同老舍亲属,在原《老舍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的基础上,重新整理老舍先生的全部作品,出版了十九卷本的《老舍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这套《全集》是老舍近半个世纪的创作集成,汇总了近年来老舍作品挖掘、搜集...  相似文献   

10.
这是《老舍全集》等众多出版物都未收录的老舍的一封信。该信内容丰富 ,涉及老舍当年创作、社会活动、身体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解读此信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舍研究中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11.
虚构一个奇幻的世界,游历其间,并借主人公在异域的所见所闻来讽刺现实,这类小说中外不乏其例,而《镜花缘》、《格列佛游记》则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老舍不仅读过这两部小说,而且从中归纳出了这类小说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部中国的《格列佛游记》——《猫城记》。 1726年,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格列佛游记》,1818年,我国的李汝真刊行《镜花缘》。虽然《镜花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即以风格独特,成就卓著的小说创作扬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主要从事戏剧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龙须沟》与《茶馆》,是我国话剧艺术的瑰宝,后者还为我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本文就  相似文献   

13.
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的赞歌─—读老舍的《正红旗下》韩莓《正红旗下》是我国当代著名满族作家老舍先生晚年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老舍毕生笔耕勤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杰出作品早已为广大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然而,作为老舍唯一的一部反映满族社会...  相似文献   

15.
老舍四十年代赴美国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是到目前为止老舍研究领域中较少为人触及的地段。_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访问。十个月后,曹禺先期返国,而老舍则继续留美从事写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老舍回到解放后的新中国。其间三年零九个月,披露于世的思想材料和活动材料是如此匮乏,这给人们留下种种疑问,引起一连串猜测,也给这一段老舍思想和创作的研究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猫城记》和《我是猫》是两部以讽刺见长的小说。作品出现于本世纪前半叶,主人公都是猫。作者老舍与夏目漱石通过猫对各自所处的社会进行了鞭挞批判,两部小说都成为中日现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白眉。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猫城记》与《我是猫》的创作,挖掘出老舍与夏目漱石在讽刺文学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江水悠悠》是墨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墨人自选集》(共五本)中,四部长篇小说全都是以他的家乡——九江为背景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老道的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技巧,从总体上构成了墨人小说创作的最大艺术特色。《江水悠悠》更是典型地记录了他的家乡,他的同胞所经历过的一个黑暗时代里的故事。 本文试从小说技巧诸方面来探讨《江水悠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委会于1992年2月底评出第三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评论部分)三部获奖作品。我校中文系副教授黄伟宗的专著《欧阳山创作论》是其中之一。该书是第一部全面研究论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老作家欧阳山的专著。作者通过对欧阳山的创作道路和《一代风流》的来龙去脉的论述,以及多年来发表的有关评论,对欧阳山的艺术道路、每个时期的创作特点、总体的艺术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建国以后,老舍除去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外,一直勤奋地坚持创作。仅以剧本而论,就有二十多个。话剧《龙须沟》是他建国初期的代表作,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当代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龙须沟》创作难度很大,因此。这个剧本所取得的成功艺术经验,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就《龙须沟》的创作旨意、冲突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