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又辛在文字训诂研究中,对汉字发展、汉字假借、同源词、异体字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使用汉语言文字作为其交流的工具。在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汉字的草体笔画及正楷的偏旁部首,逐渐地发明了假名。假名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字的诞生。由汉字和假名为主组成的日本语,加快了日本的文明进程。汉语言文字在日本古代文明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4.
道家认识论始于自然,终于自然。其与汉语言有很大融通性,主要体现在:当代汉语言之体验。语言是存在的家,道家的认识论乃至道家哲学在汉语言的基础上生成,必然与汉语言声息相通、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当代汉语言之思维;当代语文教育之语体与阅读,具象为审美体验的逐渐升华而后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5.
乔渊 《山西老年》2013,(4):46-46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这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或传给后人而创造的。书法,故名思义就是把汉字写到纸上或其他物体上的过程,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汉字书法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汉字在最初是象形字,具有浓厚的图画  相似文献   

6.
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一直是汉语言文字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学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汉语的特点决定汉字的性质,汉语的发展影响着汉字形体的变化;但也有学者认为文字的类型不受语言特点的制约;这些都影响汉字和汉语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我们从汉语和汉字的实际出发,以事实来说明汉语的特点及汉语的发展变化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以促进汉语和汉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在本质上是主体以知觉的形式对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主体与世界的深刻的对话关系。语言的“工具论”割裂了主体、语言、世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语言之根远离了大地并因此异化,而语言的异化又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萎缩或丧失。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汉字检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治维新以后 ,汉字在日本面临严峻挑战。从削减汉字论到实施汉字检定考试 ,汉字终于获得了历史公正的评价。从日本汉字的变迁史中得出汉字检定是日本对其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肯定。从这一点上分析 ,日本汉字检定在日本国民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切臆说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拼读一个汉字字音的注音方法。属古汉语音韵学范畴。 反切萌芽于汉字起源。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而音乐又与语言不可分割。文字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音乐则又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汉字的生成与嬗变,无不笼罩着音韵光环。音韵化语言是汉语言最突出的特质。也可以说中华文化就是音韵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作为汉语的载体——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强化着这种世界观的体现。以日常家禽"狗"为例,汉民族一方面与之长期相处、休戚与共,而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字中又无一不暴露出对其嗤之以鼻、不共戴天的大量事实。汉语"狗"词语贬中带褒的现象所折射出来的汉民族对"狗"之美德既否定又肯定的价值取向,揭示了汉语文化中汉民族同时对忠信美德的渴望与排斥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结构关系的手写汉字识到粗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抽取手写汉字基本笔划为基础,利用汉字的结构特征进行粗分类。它不仅算法简单、分类速度快、分类能力强、分类稳定、可靠,而且在分类的同时又能把组成汉字的部件及其笔划随之而分离出来,为用句法结构方法识别手写汉字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在PC/AT机上实现的成页手写体(楷书)汉字识别系统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的引进及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因具有能对语言的各个层面作全面描述的特点,逐步与汉语研究有机结合,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还是研究汉语语法必须掌握的方法论基础之一,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对中国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引进的过程也有不少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法系研究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法系的研究,从民国开始到现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儒家学说是缔造中华法系的灵魂,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伟大创造力的体现,是唯一本土的法系,具有孤立性和保守性。中华法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它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保存了许多跨越时空的民族性、民主性制度与思想的资源,对于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可以成为重建中华法系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大家都普遍认为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方块文字,汉字不是音素文字,但汉字表音的方式仍是十分明显的。它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读音,这就是汉字里占80%以上的形声字。汉字这种形声化的取向从甲骨文开始就表现得极为清晰,经金文、篆文、隶书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汉字表音的取向已经发展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的汉字之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注重团结友爱的民族,因而从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友好相处的大家庭。在历史上,虽然曾出现过多次分裂局面,但每一次分裂总很快又得到了统一。从总体上看,中华民族始终是以统一为主体格局,到现在已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劳。汉字既是这种团结统一意识的结晶,也是其得以传承发扬的文化心理之根。  相似文献   

18.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追溯中国汉语语音研究的历史,汉末反切的发明是其肇端。对于反切之起源问题的考释,当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对音节两分的审音能力的形成——反切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域。在字母、四声、韵书还没有出现之时,作为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的方法的反切首先出现,它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产物,也不完全是来自西域梵语,而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本土音节分析能力的积淀,是反切产生的内在因素、产生的沃土;伴随佛教而来的梵文拼音原理的传入,是反切产生的契机。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产生了在中国运用时间达近两千年之久的反切。  相似文献   

20.
论"以义考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关于考字方法,清代学者曾提出"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学说,这种方法并不过时.但是,由于疑难字在字书中保存下来的形音义信息并不平衡,加上音义信息由于传抄失误或编纂失误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具体考释疑难字时,往往要倚重一头而兼顾其他.以字书保存的字义信息为突破口,参考字形、字音信息从事疑难字的考释,本文称作"以义考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