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联标记是体现汉语句法成分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重要标志,其中所谓偏正复句中前置关联标记的词类归属,影响着汉语句类系统,特别是复句系统的构建。追溯汉语介词、连词划分历史来源发现,这些关联标记宜被视为介词,这不仅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也能得到古代汉语和语言类型学的佐证,更进一步说明,所谓偏正复句的实质是状中结构的单句,汉语的复句只包含联合类复句。  相似文献   

2.
藏语地名汉译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特殊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各种文化信息。因此,其翻译不同于一般词语的翻译,应该特殊对待。但藏语地名被译成汉文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译写规则与管理等原因,译者各行其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既不利于相互交流和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汉语文的规范。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对藏语地名汉译及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旨在地名翻译趋于规范和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3.
藏语传统辞书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而且在词目编排时采用了许多与其他语言的辞书截然不同的方法。早期的《翻译名义大集》等综合类辞书及《藻饰词论·长寿藏》等词.藻类专业辞书,均使用了按语义分类词目的类序编排法。随着藏语正字辞书的出现,编纂者开始采取以字母表为顺序的词目编排方法。到1434年强巴林巴·索朗朗杰在编纂《词语分别显明庄严》时,已经使用了非常严谨地按字母顺序编排词目的方法。另外,藏语传统辞书在编排词目时还运用了数序编排法、前置辅音编排法、上置辅音编排法、元音顺序编排法等藏语辞书独有的词目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4.
绪藏学界对藏语历史的分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五分说,有六分说,甚至也有七分说。其中影响较广的有:一,王尧先生的五分说:即1,上古时期藏语(时间为六世纪以前);2,中古时期藏语(时间为七世纪到九世纪);3,近古时期藏语(时间为十世纪到十二世纪);4,近代时期藏语(时间为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5,现代时期藏语(时间为二十世纪以来)。二,美国藏学家R、A米勒的六分说:即1,原始时期藏语(时间是七世纪以前);2,古藏语(时间是七世纪到九世纪初);3,晚期古藏语(时间为九世纪初到十世纪);4,中古藏语(时间为十世纪到十七世纪);5,新藏语(时间为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6.现代时期藏语(时间为二十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5.
同仁,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海拔2502米;属民族杂居区,除藏族外,还有汉、回、撒拉、土、保安、蒙古等民族。藏族是黄南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有9.7850万人,占总人口的64.8%,汉族有1.5280万人,占总人口的10.12%;回族有1.0649万人,占总人口的10.08%;土族有6905人,占总人口的4.57%;保安族有170人,占总人口的0.57%;撒拉族有895人,占总人口的0.59%;蒙古族有1.9219万人,占总人口的12.72%,聚居在河南蒙古自治县,从事畜牧业(据《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与其他民族的往来日益频繁,关系也日益密切,在交往过程中,藏族除借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词语外,还借用了许多汉语的词语。本文拟对藏语安多方言同仁话(以下简称藏语)的汉语借词的分类、借用方式、语音变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藏语和藏语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炜  李永斌 《中国藏学》2008,(2):113-120
语言规范化是语言使用中的变化的必然,是各语言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藏语规范化是当代藏语高度使用和巨大活力的反映,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服务藏语使用为出发点,正确看待藏语的规范、使用、变化、创造之间的关系及其规范自身,防止藏语规范过度.  相似文献   

7.
正藏语新词术语公报各有关单位:全国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审定专家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以下藏语新词术语,现予公布。请各有关单位务必统一使用公布的术语,不得擅自改动。①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18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8.
天峻藏语复辅音的特殊现象王荣德安多藏语存在着较多的复辅音,而天竣藏语里存在的复辅音现象与其他地区藏语复辅音现象有明显的区别,有不同于其他方言的特点和规律。本文从天峻藏语复辅音的语音形式出发,分析前置辅音的发音特点,论述前置辅音的由来,以求正于方家。一...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国内藏语电影引人注目,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认为关于藏语电影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对藏语电影相关概念的流变进行梳理和界定;二是关注"藏地电影新浪潮",对藏语电影创作群体进行分析;三是对电影主题意蕴与形式表达等文本特征进行研究;四是对电影传播策略与市场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从共同体文化角度对藏语电影的内视角研究不够;缺乏从电影本体范式与视角对藏语电影的关照与研究;缺乏藏语电影整体性研究;对创作群体与年轻一代电影创作者的研究与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藏语新词术语规范工作的初创时期从1987年一直到2003年,时间跨度20年之久。其间有五个重要节点,直接影响了藏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和进程。本论文指出,西藏藏语规范初创时期的工作,以语言立法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区藏语新词术语工作会议为抓手,以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则为工作重心,极大地推动了西藏自治区藏语规范化工作的进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一、引论 1.1 九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藏文经历了大规模持续的正字和修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藏语书面语.据研究,这时期的文字修订基本符合当时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厘定的书面藏语也基本反映当时口语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时期藏文所反映的藏语称作经典藏语. 本文研究经典藏语的动词形态。讨论之前,先将动词形态状况及本文目的作一简单  相似文献   

12.
藏语辞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语辞书,指的是用藏语编写的各类词书,也包括用其他民族语言、外语跟藏语互译的双语和多语词典。藏语辞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谓篇籍浩繁,种类颇多。藏族语言学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条件,编写了不少词典、字典和每种专用名词汇集、词藻等,创造了一整套编纂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张建民 《中国藏学》2011,(2):231-238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校近二十年培养藏语物理教师的经验,探讨藏语物理教师的培养规律。  相似文献   

15.
才华  群诺 《西藏研究》2023,(5):151-158+164
现代藏语动词分类方法侧重于藏语信息处理需求,没有充分考虑藏语本身的语法特点和理论框架,很难与藏语传统语法相统一,甚至相去甚远,加之分类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交错现象。三个基本动元的动词分类方法,通过描述动词的基本配价数目及其语义兼类间的关系,揭示了格语法与配价语法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继承了藏语传统语法的根本思想,而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传统分类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动词间的句法、语义差异。此方法能够自圆其说,能做到“不杂、不重、不漏”的分类基本要求,并且能够合理解释藏语“语义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江荻 《中国藏学》2022,(6):150-160+219
文章一方面叙述西藏的多样性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尝试用一种计算机自动聚类方法对西藏的语言进行分类。文章采用编辑距离计算方法的编码和赋值,以及聚类算法和树形图呈现。实验采集了西藏的藏语及其方言,还有门巴、珞巴、僜人等族群的非藏语语言共计49种,包括目前尚未识别的一些地方话。实验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分布着藏语和非藏语的藏缅语,藏语包括传统分类的卫藏和康方言,卫藏又可分为前藏、后藏、阿里和南部次方言;非藏语的藏缅语有门巴族语言、珞巴族语言、义都系语言,以及藏东和藏东南语言系属不明的地方话。与传统分类相比,文章中所用机器语言或方言自动分类相当合理,可信度很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构建的藏语形容词库为依据,借鉴藏文传统语法理论,结合现代语言学、计算机理论和统计学等知识,将藏语形容词按音节结构和按内部结构分类详述,总结其搭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藏语形容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号称“世界屋脊”的阿里地区,是祖国西陲的门户和屏障。解放以来,除少数自然科学工作者去那里进行过考察以外,社会科学方面的调查研究一直未能很好展开。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瞿霭堂、谭克让同志曾深入实地,对该地区所属七个县进行了一次重点的语言调查,汇集了数百个语法例句和上千个语词,写成了《阿里藏语》一书,填补了藏语研究中的一项空白。《阿里藏语》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3年2月出版,第一次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了阿里藏语的概貌,确定其方言归属。该书不仅是藏语方言研究中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部一般藏语研究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开播70周年。文章回顾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70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藏语广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怀,也将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的进步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8月下旬的一天,本刊记者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中心广场遇到正在录制节目的青海藏语卫视的记者。四年一度的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次在德令哈举办,盛会吸引了全国30余家媒体前来采访。而作为全国唯一的藏语安多方言卫视,青海藏语卫视对此自然更是非常重视,加大了宣传力度。本刊记者在一旁观摩,青海藏语卫视的工作人员便与记者攀谈起来。得知记者专程从北京赶来德令哈报道民运会,藏语卫视的同仁便热情地邀请记者,午餐后一起去体验一把电视媒体人的拍摄工作。这天下午的比赛在德令哈市郊外的海西那达慕民族运动场举行,项目是赛马、赛牦牛及马背射箭。藏语卫视的摄像师才宝和资深记者仁青才让打算一起去采些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