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最美群像"的繁荣,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切入点,从关注普通人、凸显报道的人文关怀、利用全媒体创新典型人物报道形式等方面解析了典型人物报道如何更好地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大大小小的会议占了新闻节目的主要位置,数量多,篇幅大,报道模式化,长期下去,势必恶性循环,最终推动观众,舆论引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会议消息报道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缪红燕 《职业时空》2009,5(11):141-143
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它开创了一个“泛传播”的聚合时代,这将会为深度报道带来一股新的发展力量。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对深度报道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隐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财经类新闻报道中也经常出现。本文在总结概念隐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新华网财经新闻中的证券类报道为例,对此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和分类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中国 《现代交际》2014,(9):104-104
近几年,全国各地各级媒体都把走基层报道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创作了一批主题突出、感人至深的好作品。但一些媒体的走基层报道仍然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如何能够创作出好的走基层报道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笔者结合长春广播电视台的走基层系列报道《套子里的新变化》,剖析做好走基层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媒体积极地参与公益报道以践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各大重点新闻网站在公益活动和报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国内网络媒体公益报道的现状,探讨了网络媒体公益报道的社会价值,分析其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并展望公益传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它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着整个新闻界的变革。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深度报道在中国迅速崛起,现已成为新闻媒体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眼球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讣闻报道是一项特殊的新闻文体写作,目前在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运用文本分析、定量分析的手法,从概况、受众、时效性、文本等方面对中西媒体的讣闻报道做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发现中西媒体在讣闻报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讣闻报道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深度报道越来越流行,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并且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网络深度报道是既保留了传统深度报道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网络优势的一种文体。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网络深度报道由于网络技术的赋予,呈现出种种新的特征。本文是从网络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深度报道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9位记者获得首届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及入围奖。2010年5月13日,颁奖会在北京腾讯网召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陆振华、《南方周末》记者孟登科和《南方都市报》记者杨传敏获得最佳环境报道奖,各获1万元奖金,另有6位记者获入围奖。  相似文献   

11.
于建青 《现代交际》2012,(9):106+105
本文介绍了批评性报道及其现实影响力,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批评性报道的舆论效应,分析出隐私权保护面临的新挑战,给出了批评性报道应讲究的策略,以避免其破坏性后果。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处不在地彰显着时代的精神,蕴含着各色的文化,展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和竞技精神。奥运会远不止是一项体育盛事,更是内藏独特文化的社会大事件,折射出中外的文化[1]。2022年冬奥会落地北京,这不仅是全球体育界的盛会,更是全球媒体所瞩目的一场盛宴。在本届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上,中外媒体也都各放异彩,大显神通。但是由于媒体不同特点、受众观念、传媒体制等差异,报道中的差异也是各不相同[2]。本文以顺应-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为代表的新闻及中国主流媒体报道以及外国主流媒体对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差异为例,比较分析中外主流媒体在报道特点、报道角度、文化立意等方面报道标题及内容的差异,通过各方面的差异在其中寻找共性,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国内报道业务能力,为促进国内体育事业贡献出不同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就业难等方面。中国社会问题报道应贯穿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拓展群众性利益表达渠道是中国社会问题报道的主要功能;呼唤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问题报道的突出议题。直面存在的社会问题,正视媒体作用,恰当把握好社会问题报道的“度”,正确引导受众心理,从而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冰 《现代交际》2014,(9):98-98
房地产报道属于经济报道,但更多时候,它服务于各大广告客户,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广告。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监督报道越来越少,媒体的公信力急剧下降。那么媒体如何才能在公信力和经济效益之间、在客户与读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当保护客户利益与媒体要求发生冲突之后,我们是选择真相、诚信、忠于读者,还是选择根据客户的意愿而对读者说谎?  相似文献   

15.
透过深度报道节目实例来浅析关于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中,分别扮演"主持人"角色和"记者"角色时,如何充分发挥语言艺术,为节目增色。在"主持人"角色中,应当充分发挥语言的叙事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在整个节目中处于中心领导地位;而在"记者"角色中,应该对于自己的多个采访对象展现出平衡意识,并灵活地运用语言应对不同被访对象,达到采访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平时.大家是否思考一个问题,行业报记者接触最多的是哪类报道?我想大家应该会赞同我的观点,那就是会议报道。我们可以自己统计一下,在我们行业记者所有的采访报道当中,会议报道的比例有多少?我的回答是:不少于七成。既然会议报道如此之多,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会议报道,写好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17.
张桐  郭伟华 《现代交际》2011,(12):106+105-106,105
面对灾害性的突发事件电视人应履行应尽的职责,为党和政府分忧,为黎民百姓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帮助他们尽早从不幸的灾难中摆脱出来。现在的受众与大众媒体一样具有随时发布新闻报道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在面对灾害时,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时需要做到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的直播报道是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也是电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领先的重要手段。电视对重大新闻题材采取同步直播的方式加以报道,代表了即时传播的发展方向。央视新闻频道改革不断强调对重大新闻的直播报道,逐步实现"直播常态化",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和不可预知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地震属于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科学地进行直播报道有利于民众更好地了解灾情和规避伤害。从央视近年来关于芦山地震和日本大地震两场重大灾难的报道来看,反应迅速,手段丰富,很好地发挥了媒介功能。本文尝试通过对比分析央视新闻频道对芦山地震和日本大地震报道的异同,总结央视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时晓静 《现代交际》2013,(10):82-83
20世纪中期,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发展成为最吸引受众关注的电视新闻形式。深度报道被称为In-depthreports(深入报道)和interpretativereport#rig(解释性报道)。不论是何种新闻事件,调查式深度报道都试图通过对事实的极力探寻,收集零星的新闻碎片,通过对新闻事件中悬念与冲突的镜头构图性处理,最终还原给受众一个事件真相的故事性画面。镜头所展示出来的画面感和抽象的新闻时间构图最终成就了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究竟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如此受人欢迎的原因在哪里?电视报道如何做到将新闻用故事化的方法讲述出来?本文试图从电视新闻构图的先决条件、主要因素和画面感三方面来解答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纽约时报》中的新闻报道为语料,运用Ruth Wodak的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分析报道所涉及的语篇策略以及相关的论题,旨在揭示媒体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灾难性报道的语篇策略中隐含了说话者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