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善长洒脱乐观的性格使他的流放生涯少了些许失意的悲愤和不平的愁苦,多了一种平和从容和新鲜好奇,因此有助于他发现西域文化中原生态的美。其流放诗体现的西域民族风味、自然风光、风俗人情,形成了其流放诗浓郁的西域文化特征,从而使他的流放诗充满了奇异的色彩和神奇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西域诗的纪实性特点较为突出地反映在萧雄的西域诗创作中。萧雄西域诗诗题的纪实性、内容的纪实性、自注的纪实性以及手法的纪实性,不仅成为清代西域诗纪实性特点的形象内涵,也由此形成其诗歌在民俗学和史学上的重要价值,并以其质朴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在清代西域诗坛显露头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明朝经宫西域的大背景下,论述陈诚出使西域,历尽了艰难途程、奇寒气候和思乡之情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写出《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并创作《奉使西域往回纪行诗》七十余首.表现了他的拳拳报国之忱,受到时人的赞扬。虽然《明史》未为他立传,但他的功绩得到了历史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唐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的作者大体可分为亲历西域者和未能亲临西域者。亲历西域者的心态与情怀积极乐观,未亲历西域者的诗歌纪实性相对较弱。屯垦戍边诗既展现了屯垦戍边者的艰辛与奉献,歌颂了戍边将士昂扬豪壮的时代激情与靖边卫国的英雄气概,也再现了西域风物、民族和睦、文化融合等社会现实,同时还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以及人们对和平安宁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唐代在西域的军政、行政机构设置中不用"西域"之名,而代之以安西、北庭、碛西、镇西等名称。岑参的西域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变迁,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陈诚是明代著名的西域使者 ,除传世的《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外 ,还留下《西域往回记行诗》 92首 ,可视为明代西域的一幅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唐代西域诗句释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盛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达到了顶峰。诗歌创作也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随着对西域的大力开发和苦心经营,诗人写西域诗者风靡一时。然而,唐代诗人真正到过天山一带的,只有骆宾王和岑参二人而已。其他诗人写作西域诗,不是凭经据典,就是捕风捉影再加以主观想象罢了。因而,在唐代西域诗中出现的山水地名,除骆、岑二人为实指,其他人多为虚指。有的出于对仗的需  相似文献   

8.
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有着鲜明的纪实性特点。其艺术表征体现在制题、小序、作者自注等方面,而深层则反映了地域文学在创作观念上对主流文化的趋同性。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纪实性现象的产生,是地域性题材与时代共通性以及作者创作意图交融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诗言志、以文记事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而竹枝词则聚合两者功能,广为传承。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完美地结合了诗的"志"和文的"事"功能,作为一名西域文明的热爱者和研究者,他以竹枝词的形式描绘了西域的史地风貌和民俗风情,从历史认同感、空间一体感,以及对西域民情风俗的认同感三方面来表达他对西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元代著名诗人耶律楚材,在西域生活过多年,其西域诗既传承前贤,又别有风貌,展示出"华夷一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热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厚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资科,首先论述了吐谷浑西迁建国后,不断向西域扩展的经过,以及南北朝隋唐时期吐谷浑人散居西域东部的情况;接着又论述了吐谷浑人学习汉文化的高度水平,肯定新疆若羌县出土的《坎曼尔诗签》为吐谷浑人的遗物,对郭沫若同志有关《坎曼尔诗签》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华夷一体”是元代文坛的重要特征。高昌偰氏家族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活动频繁。偰百辽逊的别集孤本藏于韩国,待阐发处甚多。其送别诗投赠对象有汉儒、西域亲友、入华穆斯林、僧道等,这证实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有之精神财富。其诗歌呈现出西域人善于理财的文化特征,乐观幽默、勇武任侠的民族性格,为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在体裁选择上,偰百辽逊将西域音乐特点融于汉语诗歌创作中,五句诗、六言诗等“杂体诗”别具一格。其诗感情真挚,证实了元代多族士人间关系之紧密。西域诗人对于科举的关注,畏兀家族连胜科场,当是元代文史不同往古的新异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元代诗歌有别于唐宋的“异量之美”,更好地构建涵括多民族文学的“中华文学史”。其中教益,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4.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携笔从戎十余年,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送别诗。他擅长用歌行体写送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模式。在内容上,他的歌行体送别诗多描写西域的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并描写边塞战争的场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景物+送"式、"乐器+送"式和"边战+送"式。他的歌行体送别诗不仅在内容上完全出新,而且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在表现手法上有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人洪亮吉,因越职上书直言朝中敝事,触怒君威,从而被贬戍新疆伊犁。在遣戍过程中,洪亮吉用浪漫的笔调吟诵了西域的壮美山河,展现了西域的民风物产,记录了遣戍的艰辛和友朋酬赠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多样而自具面貌,艺术手法精湛而成就卓越,是清代诗歌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批佳作。应当说,洪亮吉的西域遣戍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边塞遣戍诗的情感主题,推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同时,这些诗歌也进一步奠定了洪亮吉作为清中叶诗坛名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奋笔歌颂统一西域、诗谶与砚铭、一个人与一个部落的东归等诗文,论述了纪晓岚流放前后与新疆的关系,指出其反映了纪晓岚思想中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执着的爱国之情。人们往往以点缀盛世、取悦君主的歌功颂德之作来讥贬,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7.
光绪九年(1883),西域诗人严金清和易寿崧参与了新疆南界的勘分事宜,一路同行,结成文缘。今见二人诗集中多有当时与后来补作的唱和诗,严金清和易寿崧相互和诗,各有千秋,因思想境界不同,高下立判。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歌颂祖国的统一,赞同新疆各民族友好交往,反分裂与反侵略等方面论述了清代西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岑参,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是盛唐诗坛上开放出的一朵绚丽鲜花,深受人们喜爱。岑参的诗,俊逸、奇巧,意境深远,同时又吸收了乐府、民歌的优点,语言素朴,深入浅出,故能雅俗共尝,广泛传播。正如杜确在其诗序中所说:岑参“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所谓戎夷蛮貊,实即指少数民族。可见岑诗当时不仅在汉族中,也在少数民族中传播。岑诗之所以博得少数民族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它以描写边塞而著名。岑参的边塞诗,正是描绘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唐代西域地区,生动如实的反映出唐代西域地区的情景。岑参两度出塞,久佐戍幕,并深入到西域许多地区,对西域情况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岑参的边塞诗,正是他本人对西域地区亲身经历的记述,因而为研究唐代西北边疆历史提供了不少珍贵的素材。本文,即在于对岑参边塞诗作出分析,与此相关联,又首先需要对诗人的西域之行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清代西域诗的天山意象,提出新解:天山为中华名山,清人对天山的赞美,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天山无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