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极端的科技文化、都市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等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舍力影响现代人,使其深陷精神困境.新儒者徐复观把孔子乐的人生作为艺术的人生范型加以阐发和探究,从而把艺术与人生两相联系起来以获得最美、最有价值的有指归的人生.重习中国艺术精神,以帮助现代人完善内在人格,修补缺失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2.
那段日子,朋友心中始终涌动着一团怒火。他总觉得单位的一个领导成心为难他,与他过不去。工作上,处处找他的麻烦:考勤上,似乎有意只盯着他;就连奖金,有几次也无端被扣,更让朋友不能接受的是,有几次开大会,这个领导竞当着单位近百号人的面指名道姓地批评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艺术以咏叹人生、描写人生为根本主题,神话故事、宗教题材占极次要的成分,艺术—审美境界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精神世界,与西方古代艺术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旧体诗堪为的例。这种民族艺术传统到了现代,由于美学家的阐释和倡导而得到新发展,内容得到充实、具体化,题材有了新的拓展,突出了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人生题材,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但艺术—审美境界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艺术的人生观成为一种新的人生理想,美育和艺术教育得到重视,并认为是健全人格、提高精神生活、进入人生理想境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艺术终结的争论启发我们寻找和构建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和指导现代艺术实践的发展.从技术的角度入手,不失为构建现代艺术理论的一个有效途径.自20世纪始,由技术催生的艺术不但日益成为主流艺术形态,而且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更进一步,技术复制艺术从物性特征、可装配性、复制等多个角度颠覆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从内部重塑了当代艺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作为文本 ,可从不同层面进行理解。文章从现代化的主体角度切入 ,选取人之主体、国之主体及交互主体进行解读 ,以此获得对现代化主体层面的理解。在人之主体层面 ,人作为主体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 ,从边缘走向中心 ;在国之主体层面 ,后发现代化国家作为主体从依附走向自主 ,真正体现世界文明的多样与丰富 ;在交互主体层面 ,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正从消极向积极迈进。由此看来 ,现代化也是主体的一种嬗变。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 ,现代作家们自觉而执著地探求着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这种探求成了现代散文的一大重要主题。我们把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五四”以来的现代作家在探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 ,由思考而奋起 ,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炼中 ,认识了人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步一步地从狭小的“自我”走向国家、民族的“大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 ,这些美文还对整个生命途程中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心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生美…  相似文献   

8.
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界广泛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以为,"可持续发展"命题本身即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文化艺术天然就是发展、进步中的。因此,文章主要对艺术是否存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元问题"展开探讨,澄清艺术进步论自身所遮蔽的简单化、机械决定论和急功近利等弊端,并提醒对问题探讨中表现出来的西方中心论与文化相对主义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9.
借助认知诗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讨论文本中关于人生的概念隐喻。小说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一生经历都蕴含着LIFEISAHARD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从这一角度进行剖析理解该作品,探索舍伍德·安德森对人生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讲故事的人——对艾芜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长时间以来 ,评论家们大都习惯于从艾芜的左联作家身份和左翼的文艺追求出发来评论艾芜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批评途径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致命的困境。本文从本雅明的《讲故事的人》中获得启发 ,认为艾芜的艺术个性正是来自于他讲故事的天赋和能力。文中分析了艾芜的三部重要作品 :《南行记》、《丰饶的原野》和《端阳节》 ,试图呈现“讲故事人艾芜”独特的艺术魅力 ,及同一部作品中时代主题与作家艺术个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缘督以为经中的督、帝之悬解中的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右师一足,作者都有与前人不尽相同的理解和阐释,对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两则寓言,作者也进行了不同于前人的细读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庄子所建构的生命哲学反映了他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对人生的终极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庄子学说对老子学说既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庄子改变了老子对社会政治的一般性关注,而是站在天道的环中,致力于探讨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庄子从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存在出发,将老子对人的生命关怀发展为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与身体关系的"生命哲学"之特征,其中洋溢的幸福观今天读来特别令人省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徐复观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高扬 ,对人立足于生命和现世进行道德追求的强调 ,对西方文化重知识、重宗教传统的批判 ,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他的这一思想 ,对于把握中国道德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文明 ,对于帮助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 ,具有相当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儒家群体当中,徐复观的思想史诠释方法和理路具有鲜明独到之处。身处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时代,徐复观主张一个中国思想史研究者首先应对传统抱有起码的温情和敬意。对传统的解读和诠释,虽然不能不参照西方,但从根本上说,必须坚持以中释中的立场。现代中国学者在面对古人时,应当在以古释古和居今释古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这些观点,对于当下的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语言的情感体验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语言以其超越语法而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它往往是发话主体心理情感的真实感受,是非程序化的言语形式。它的美是由心灵产生而再生的,它不仅满足美的要求,而且满足思想的要求。它是内在的,是心灵化的。它真切地反映了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发话主体的情感个性,体现为其独特性和无雷同性。这种情感体现为一种无形的存在。它无形,但却具有表现自身的强大内驱力,它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指向性,是发话主体的心理的言语行为。它超越了现实,也超越了发话主体自身,它不是对现实的描摹,而是发话主体的创造。这样,体现了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研究思想史之外,对中国文学、美学亦多有阐发并取得重要成绩。他标举中国艺术精神这一极具概括性和建设性的中国美学范畴,不仅在台港地区及海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获得了大陆美学界的高度推崇。以老庄人性论为根柢建立的老庄艺术精神是其所谓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通过修养工夫、精神境界和中国山水画论史三个层面老庄之道与近代艺术精神实现了沟通。老庄艺术精神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史德”说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德"是《文史通义》中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以往对"史德"惯常有两种解释:一指为客观主义,即客观地对待史实;一视为封建伦理主义思想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把《史德》一篇与《文史通义》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联系在一起研究可以发现,"史德"不是指对史事诚实,而是指史家对自己要诚实。"尽其天而不益以人"指史家要发扬"天性",不能屈从"他人",也不能滑向过度"主观"。章学诚的"史德"说不是主张"客观主义"而恰恰在"客观主义"的对立面,他是站在"个体知识"的立场上,在承认史家"自我—授权"的前提下,以"史德"的自律来保证史家主观在合法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冯志军 《北方论丛》2008,19(2):143-148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运用边际分析法求解对诸如个人效用最大化、政府税收最大化等最优化问题。通过边际分析方法求得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的集合便是均衡,这也正是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核心概念。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最终任务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共同构成的均衡进行效率评估,也即考察某种均衡是否符合效率标准。由此可见,法经济学分析范式是以边际分析方法为基本工具、以均衡为核心概念、以效率为规范性目标的法学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0.
吴颖露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04-105,93
本文论述广州亚运会标识及其场馆的视觉识别设计对提升广州城市品牌有时代性历史性的意义。它们既是艺术价值的体现,更是广州亚运会为广州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