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丽波 《理论界》2002,(4):76-76
美术教学与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必然是教育作用的因果关系。美术学科的美育,是借学科自身的特定规律,利用视觉空间艺术的可感作用,通过“双基”教学活动,对学生施行影响的。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称情感教育、美感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美育     
公民美育是指通过欣赏、营造与保护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与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来培养社会公众的公民审美素养的教育形式。作为公民品质与审美素养的融合,公民审美素养包括公共审美情感、审美批判能力、审美参与能力这三个要素。与生态教育、环境审美教育、生活美育等相关教育形式相比,公民美育具有实践性、文化性、公共性的特征。公民美育源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教育要求,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意识能力和公共精神。公民美育是建构审美共同体,主要包括建构审美情感共同体的审美情感教育、建构审美正义共同体的审美批判教育、建构审美实践共同体的审美参与实践等三重教育。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的美育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从美学角度入手,对茶文化中的自然美育、文学美育和艺术美育的功能进行了重点探讨,意在发掘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美育内涵,传递茶的审美意图。美育即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文化熏陶,而茶文化正是情感和文化的结合体,美育效果极为彰显。  相似文献   

4.
谈高等学校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理论界》2000,(4):49-50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是高等学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 ,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 ,但在素质教育中却往往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实际上 ,加强美育教育 ,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即审美教育 ,或美感教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美化人们…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美学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侧重于以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而目前美育的这种独特价值还只是停留于审美教育的理论内容中,在审美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却并未得到完全体现。造成这一状况的症结就在于,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美育,即审美教育在促使人的精神和心理结构趋于完整、平衡、和谐的发展,在促使人格自我发展和催化发展人的智能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美育对人性的丰富美好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语境中,通过社会力量发挥功能的社会美育对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美育使人的情感得以丰富和协调,从而促进人的主体世界的和谐,进而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大众传媒是当代社会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娱乐性、图像化等特性都包含审美因素,应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大众传媒的审美含量和艺术性质,使之对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从时代、社会、自然三方面浅谈对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一人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虽然在外在上体现为发现与解决新问题、发明与制作新事物的能力 ,但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究其原因来自人的深层心理。要发展人的创造力 ,就必须激活创造力的深层源泉 ,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而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 ,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以感性个别的非概念形式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人们通过亲身的情绪体验 ,获得心理的满足 ,情感的…  相似文献   

9.
美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一般来说,它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普及主要是进行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为人的审美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修养。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即把美的规律贯穿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发挥出美育对智育、德育的促进作用。人类绝大多数实践活动,无不渗透着美育的成份。…  相似文献   

10.
平章起  郭威 《学术论坛》2012,35(8):214-218
马尔库塞的"审美救治"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而马克思同样重视审美的作用,并把在劳动实践中的审美教育提高到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入分析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审美教育思想,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育可以缓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感受,提高其在劳动之余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此外,美育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性格。  相似文献   

11.
潘雁飞 《兰州学刊》2005,(5):272-274
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人离不开美育,审美情趣与审美想象的培养成功与否,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古典文艺教育中遵循美育规律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想象便是最切实际最有效的素质教育之一.  相似文献   

12.
美感教育,是指与美的感受紧密结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美育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其立足点是社会理想与人的理想的统一;二,认为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有别于一切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把审美教育看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美育思想开创了美育研究的新航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美育教育中特有的功能,即审美同情、审美想象和审美超越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良好的道德情感、创新的精神和心理调节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要把美育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提的层面中超拔出来,着力加强大学生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还将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实践分析转向创美美育的实践分析,不仅培养和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意识,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美和艺术的技能、技艺、技巧,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殷曼楟 《南京社会科学》2023,(2):116-124+142
当代美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即美育服务社会。就此而言,美育要求超越传统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美育的社会参与,审美经验则在其中发挥着贯通作用。美育社会参与可视为重塑审美经验、培养审美能力、建设社会交融关系的过程,而审美经验自身的性质也为此提供了条件。鉴于此,需要发挥审美经验高度感受性和情感化的优势,让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效参与个体社会知觉能力的形塑过程。以美育机构为平台的社会参与式美育实践则有助于推动美育创造性地提供社会交融关系,在美育过程中提高参与者的情境判断力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美育社会参与下的审美经验重塑路径需要重视功能性与过程性,在审美内容建设中注重个体关怀与社会关切的统一,而美育实践也需重视当地性、情境化、多元化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17.
林靖 《兰州学刊》2008,(Z1):222-223
音乐教育在美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调动人的情感,启动人的创造力,通过音乐美的陶冶,逐步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当前,要摈弃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影响音乐美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认识误区,在儿童音乐美育中应力求让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美、从教学中孕育美、从活动中体验美、从实践中表现美,不断提升审美素养,为完善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浅谈美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功能作用黄清贵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思想意识,在当今的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7条第35节中,对美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以来的美育观中存在着夸大美育功能、过誉艺术化人生(审美人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美育即是情育”、 “美育蕴含德育”、 “美育成就心灵的自由”三个命题中。事实上,纯粹的审美教育不能涵容道德情感的教育,不能天然地要求道德的发展,审美心灵所成就的空灵心境,亦只是心灵自由实现的一个背景性前提。只有在伦理或道德的观照下,心灵自由才能真正实现,并获得转化为行为自由的动力。这是儒家选择“为人生而艺术”而不是“艺术化人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雪 《理论界》2001,(6):38-39
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许多国家青少年犯罪人数剧增,犯罪率升高。当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家庭的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学校方面的原因。高校作为学校的一种类型存在,固然也有责任。美育教育在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美育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使学生朝着美的方向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学生的犯罪率。 一、从审美教育的功能看,审美教育能够预防犯罪。 (一)审美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 审美教育之所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