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恰克图贸易在清代前期的中俄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两国边境贸易中,其作用与影响一直据首位。本文拟就从1728年《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到19世纪50年代恰克图贸易的衰落这一长达一百多年的中俄恰克图贸易做一概述与简评。主要内容分为:1、恰克图贸易城的由来及贸易规制;2、初始阶段的恰克图贸易(1728~1756);3、繁荣发展时期的恰克图贸易(1756~1792);4、恰克图贸易的黄金时代(1792~1800);5、信克图贸易的衰落(1800~1850)。其主旨在于:(1)依据自己所占有的史料,力图更加完整和较系统地述评这一时期恰克图贸易的历史过程;(2)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述评,说明中俄两大邻国渊源流长的经贸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俄恰克图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俄贸易史上,恰克图边境贸易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不仅为两国商民熟知,且名扬世界。这一贸易对中俄关系及两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它的发生、发展及历史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鸦片战争前后沙皇政府在恰克图地区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米镇波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从俄国自身的重要利益出发,俄国政府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地区曾采取了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在这个问题上持有别于英、法、美等国的立场。从1838年至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是鸦片走...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叶,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俄国茶商直接伸入汉口地区采购、制造、贩运茶叶,从而打破了以往只在边境城市恰克图等地平等互市贸易的局面,使中俄茶叶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俄汉口茶叶贸易数额巨大、影响深远,不仅在中俄、中外贸易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充分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一些特点.这段历史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优势与互补性看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与两国大国地位极不相称.2006年,中俄国家年启动,两国领导人提出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增长到600-8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一步挖掘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发挥两国间比较优势.通过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互补性指教等工具对两国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具有长期贸易合作的潜力和基础,中俄贸易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6.
促进中俄双方将双边贸易关系提高到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培养中俄贸易人才;抓住俄方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在双边谈判中解决未尽事宜;尽快建立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边民互市区;加强各层次的双边交流,提高中俄贸易互信程度;建立中俄贸易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两国贸易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代边地贸易与对外贸易中的晋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商崛起于明而鼎盛于清。明中叶九边防御体系的建立,九镇军需供应的扩大以及蒙汉私市贸易和马市贸易的出现,为晋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清代晋商的壮大是与清王朝统一中国版图、平息西北叛乱同步进行的,清政府的鼎力支持是晋商地位显赫的重要原因。晋商不仅在开发蒙、满地区,发展边地贸易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和中日长崎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晚清票号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密切结合,将传统的中国商业资本运动推向最高峰。山西票号不仅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外贸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中俄贸易集中度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经贸联系日益密切,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但是,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显著提升两国贸易结构。分类别看,中俄贸易集中度较高,矿产品、机电制品、贱金属制品是中俄最主要的贸易商品,2011年贸易额前三位商品贸易集中度为58.49%,前五位商品贸易集中度为71.58%。贸易集中度较高的背后,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其中初级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稍高,而大宗商品和制成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中俄贸易结构不同,归根结底在于中俄产业结构构成不同和国际分工所处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9.
早在唐宋时期,九江茶就已闻名遐迩。到了近代,九江成为与汉口、福州齐名的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在中外,特别是在中俄茶叶贸易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茶叶就开始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起重要作用。1762—1785年间,恰克图每年输往俄国的茶叶近3万普特(1普特为16.38公斤),1820年增至10万普特,约占中国全部对俄国出口商品的88%。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再增至30万普特以上,占对俄出口商品的95%以上。恰克图的华商为保证茶叶的来源,并获取更大利润,常年派人驻守两湖、江西、福建茶区,收购贩运茶叶,集中到汉口,经湖北樊城和河南赊旗镇、山西太原运到张家口,再转往恰克图。毫无疑问,十九世纪中叶前,九江地区输往俄国的茶叶数量仅次于两湖地区,在对俄茶叶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俄经贸合作向战略高度发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俄经贸互补性较强, 90年代中后期在经历了经济涨伏后,两国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两国经贸的发展与其潜力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俄两国在外贸多元化格局发展中没有把中俄贸易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为中俄经贸向战略高度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俄贸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和分析中俄贸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助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贸易专门化指数分析等对中俄贸易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俄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升势明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产品竞争力较强,而俄罗斯的贸易结构改变不大。二是两国产品处于不同的竞争优势区间,基本不存在相似的出口产品,互补性明显。三是中俄贸易结构呈产业间互补状态,这种互补是双方贸易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 ,叶利钦时代 (1991~ 1999年 )双方在新型国家关系基础上发展了政治、经贸、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关系。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视角考察了这一时期中俄经贸关系诸问题。首先阐述了中俄政治关系状况及其对经贸关系的影响 ,着重说明这两种关系的辩证互动作用。其次分析了中俄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再次探讨了中俄经贸关系中几个主要的取得明显成效的形式。最后利用贸易额这一重要标志 ,并结合对前苏联时期中苏贸易状况及中俄贸易在俄罗斯的主要贸易对象国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的综合考察 ,肯定叶利钦时代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健康稳定的 ,不存在“滞后”问题 ,同时指出了中俄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丰 《兰州学刊》2006,(4):148-150
近日,中俄总理在第10次见面会上提出,要在未来5年内,把中俄贸易水平翻两番,到2010年达到600亿或800亿美元的水平。从以往两国经济交往的历史来看,不仅存在贸易水平低下,交易商品单一的现象,而且两国投资水平较低,又限制了两国贸易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开发途径,使得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商品在俄罗斯失去了机会。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来说明俄罗斯市场的特殊性,从中找到一条适合的贸易开拓路径,加速两国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州的毛皮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雍正年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之后,以“买卖城”著称的恰克图互市,逐步发展成“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商业重镇。不过,清代的毛皮贸易,并非只限于北地陆路通商。濒临南海的广州口岸,在乾、嘉年间也曾大量输入毛皮,并且具有与恰克图不同的若干特点。研究广州毛皮市场兴起的条件,探讨十三行对皮货的经营,才能了解北皮南运的国际背景,以及陆路通商与海路通商如何相互制约,从而加深对清代中西通商史的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两国的国家关系正在走向成熟."相互包容关系"的提出是基于对两个民族、两种文明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具有跨文明建设意义的创新思想,是对中俄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关系发展方向的总的概括,体现了中俄两国政治家和主流学者在新世纪发展中俄各方面关系的一种设计模式.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两国的"相互包容关系"主要体现在反映两国政治关系的公法关系和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私法关系这两大方面,而中俄之间的跨国私法关系是作为两国上层建筑政治关系的民事关系基础,也是实现两国"相互包容"的重要法律手段.中俄之间的跨国私法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末 ,正当中俄边贸如火如荼、全面发展的时候 ,黑龙江省口岸城市黑河、绥芬河和东宁等地 ,依托地缘优势 ,借鉴国际贸易经验 ,先后开始了边民互市贸易。十年来 ,边民互市贸易在困境中求生存 ,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并且得到了中俄两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1996年11月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后发表联合公报 ,决定在绥芬河市─滨海边区、黑河市─阿穆尔州和满洲里市─赤塔州建立互市贸易区。1999年6月中俄两国政府正式换文 ,简化两国公民进入对应边民互市贸易区手续 ,确认了边民互市…  相似文献   

17.
俄国的汉学研究历史悠久,进入19世纪后有了较大发展,这与当时的客观形势是密不可分的。1792年2月19日中俄《恰克图市约》签订后,恰克图贸易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茶叶贸易逐渐进入了鼎盛时期。俄国政府及其商人在对华的茶叶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整个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恰克图的关税收入占其全部关税收入的15%~20%。①这笔可观的收入不仅支持了俄国西部连年的对外战争,也加速了俄国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巨大的利润暂时遏制了俄国向远东扩张的野心,相邻两个大国基本上和平相处,边境也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相对安宁。…  相似文献   

18.
中俄是两个相邻的大国,在近三百年的交往中茶叶贸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俄两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探索一下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对于研究中俄经济史乃至中俄关系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十六世纪初,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浙,茶叶很快传入欧洲。1618年中国茶叶首先经荷兰商人由海路传入俄国,1638—1640年俄国使臣到达我国西北地区,阿勒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签署《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已近三年时间,但中俄双方落实的状况却不尽理想,存在着体制、机制及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东北地区应利用俄罗斯远东开放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地开展对俄合作,采取超常规手段落实《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增加投资,改变中俄贸易结构不合理等状况,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特别是1689年9月《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中俄两国的民间往来和贸易交换更加频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迄至光绪年间,中俄贸易无论是货物的数量还是货物的价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中国向俄国的出口量占有明显的优势。当时有人这样描述中俄贸易的概貌:“俄人通商基于咸同之间,大盛于光绪七年以后。”①1903年俄国财政部的年度报告亦云:“我国与中国互市二百余年,1855年以前均系出口货多,入口货少。嗣因茶叶进口逐年加增,出人之数几乎不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