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学创作方式,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后半期几乎渗透到了当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位主要的创作者和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约翰.巴思创作了许多具有典型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生活故事》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篇。在该故事中,巴思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革新思想以及故事的后现代主义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拉金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拉金诗歌中对深度模式和意义的消解及消解之后诗歌所呈现的平面化、零散化和非逻辑化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努力殊途同归;拉金对多元的内在追求使他的诗歌中的语言游戏与试验又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通过后现代主义来理解拉金或通过拉金来思考后现代主义,我们不但可以丰富对拉金创作思想和其诗作在当代价值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深化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4.
现代诗人邵洵美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介绍和翻译。邵洵美著文客观地勾勒了萨福形象的轮廓。他翻译的萨福诗歌感情充沛,带有创作的色彩,很好地表现出萨福诗歌的特点。萨福的诗歌对邵洵美的文学创作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玉的辞赋作品是楚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他的《九辩》,开创了古代诗歌中“悲秋”之作的先河,在文艺思想、创作精神、表现手法、体裁形式、修辞技巧等各方面对后世文学创作有  相似文献   

6.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后现代主义诗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 ,但后现代主义诗歌仍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创作特色。我们首先应该在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庞德与威廉斯是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时代的诗人 ,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创作 ,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意义悬置、平面化与零散化、拼贴与反讽性复制、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东方化情结等  相似文献   

9.
王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引领者,他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性。他的小说以关注现实、介入生活见长,他通过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的辩证性构述实现了小说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通着一种批判意识,这也是王蒙以文学反思历史、探讨文化的重要方式。对现实的关注、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带有自省意味的批判性,构成了王蒙创作中现实主义品性的三个重要维度。王蒙的文学创作,将现实主义品性与故事情节、人物的表现完满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语境下,王蒙文学创作内蕴着的现实主义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至为宝贵的经验,探讨其创作中一系列现实主义问题对于丰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文学界鲁兵可谓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创作上童话、诗歌、散文、寓言、理论样样都来,儿童文学他是行家,而他在古典诗词创作上却也造诣颇深。就是这么一位全才,却对属于小娃娃们的幼儿文学情有独钟,数十年来在这片寂寞的田园里辛勤耕作,为小娃娃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股炙人口的好作品。而在他幼儿文学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一是他的幼儿诗创作.另一部分就是他的幼儿童话创作。以往人们比较多地关注于他的幼儿诗创作,不太注意到他的幼儿童话创作,但实际上他的童话同样写得十分出色,完全可以与他的幼儿诗相媲美。鲁兵的童话创作…  相似文献   

13.
惠特曼是美国的“诗歌之父”,他完全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框架,大胆地采用自由体进行创作,以其唯一的一部诗集《草叶集》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文坛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最初是受到了几乎来自四面八方的所有人的抨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境赢得了极高的美誉,一跃成为闻名国内外的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也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理想主义一直贯穿于王蒙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文学创作中,但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文化的转型,王蒙的创作观也发生了改变,以承认“存在就是合理的”为基础,追求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在他的创作观中,加入了经验主义的内容,且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从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入手,指出文学出现边缘化状态是后现代主义发展使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文学创作格局和研究视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创作格局上,接受主体对创作主体的中心地位进行了颠覆;在研究视野中,理论被偏置,而文化研究渐居上位。但是,处于边缘化的文学同样有其自身的机遇和活力,其出路就在于坚守文学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元代诗人钱惟善的诗歌创作进行介绍,依据钱惟善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对其诗歌的内容、体裁、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涉及了钱氏与当时文坛上其他文人的交游情况,对元末诗人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也作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底层写作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的热门话题,贾平凹以他长篇小说《高兴》对这一题材创作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不仅要写出底层社会人物的生存状态、历史命运,而且要从中探求他们的生命本质及其建构。在这篇对话中,作家坦诚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理解作品与当下文学创作,应当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心消解、主体消失之后,昔日作为媒介和工具的语言一跃成为本体和中心。后现代主义者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文学创作因而成为话语试验或语言游戏,而这种创作本身又是以自己的独创手法来否定语言,否定形式,否定艺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何其芳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1930年代无疑是何其芳在艺术上最为雕琢、用心的时期;而1940年代进入延安之后,何其芳的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都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同《预言》集相比,他的《夜歌》集的确显得有几分拙朴。许多人把这种转变归咎于时代,并认为何其芳从1940年代开始逐渐背弃了艺术上的追求,在艺术上开始退步。而实际上,何其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他对诗艺的探索和追求,他始终自觉地遵从诗歌的关学要求,坚持诗歌的艺术品格,在这个前提之下来进行创作,而没有把诗歌降格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这种“艺术自觉”的意识是贯穿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甚至是整个创作生涯当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