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以山水诗的突出成就而负盛名。他的诗篇在当时就很有影响,评价也很高。但其作品在流传中羼入他人的诗作,相重的有20余篇。清代《全唐诗》的编者不一一甄别,编入王维集中,这就使王维的研究者在运用其诗篇时遇到困难。因此,对王维重出诗进行考辨,判其归属,很有必要。本文即是在掌握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王维重出诗逐一考辨,可谓言必有据,对王维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以山水诗的突出成就而负盛名。他的诗篇在当时就很有影响,评价也很高。但其作品在流传中羼入他人的诗作,相重的有20佘篇。清代《全唐诗》的编者不一一甄别,编入王维集中,这就使王维的研究者在运用其诗篇时遇到困难。因此,对王维重出诗进行考辨,判其归属,很有必要。本文即是在掌握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王维重出诗逐一考辨,可谓言必有据,对王维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主要是其山水田园诗赋予的,但王维诗作中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本文主要对王维送别诗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王维送别诗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是王维隐逸心态的基础,庄禅思想的影响是主导,儒家思想的彰响是契机,时代的隐逸之风是王维选择隐逸方式的重要依据。在此隐逸心态和隐逸风格的影响下,王维的诗作呈现出旁观型、参与型、融合型三种态度,形成独具一格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维田园诗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的田园诗虽然只二十首,但在王维的诗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研究王维晚期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间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子舍下,别涨竹洲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他的许多富有画意的山水田园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人笔下描绘的农村是一派优美的境界。王维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中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部分,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刹那,加以突出的表现,将田园描绘得美妙、别致。春…  相似文献   

7.
盛唐杰出诗人王维的诗作,风靡当代,留泽后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闻一多先生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①清人王士祯把王维推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鼎足,三分盛唐之诗坛。对于这三大诗人,也有称之为“魏蜀吴”的,又有称为“天地人”或“真善美”的,不一而足。我们当然不能说王维在文学史、艺术史上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是,他作为一个接受了佛教禅宗影响,接受了禅宗思维方式的诗人兼画家,的确标志着中国士大夫艺…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的王维,其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同时指出王维善于选取素雅的物象,组合显现出整体的和谐美,物象的取舍和组合,又内隐着诗人性格和情趣的内在驱动.王维一生都受到禅佛思想的熏陶,这一宗教意识对王维的诗歌艺术,特别是在物象处理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历代王维诗画接受中可见,王维在生前和身后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以王维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切实可行而且大有前途的。而王维文化开发中首当其冲的应是蓝田辋川别墅,这既是对王维文化、长安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文化品位,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并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然而目前的开发程度显然滞后,因此,当务之急应是吸引多方资金,邀请各类专家,逐步在蓝田开辟王维足迹、诗作旅游线路,并结合当地山川风光,溶洞奇景,综合打造知名精品旅游线路,在全国唱响长安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0.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译者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从语言层面来评价其译作的得失,而是从文学、文化层面来评析他们的文学、文化贡献。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再被看成是对原作不负责任的改写,而是其个人经历、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翻译动机、时代背景等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寒山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寒山所创作的诗作,自从被译介到美国后出现了多个版本。而在众多的英译本中,加里·斯奈德的译本最为成功。在翻译寒山诗时,加里·斯奈德的译者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从对译本的选择、译本的理解、译本的表达到译著序跋无处不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其鼎盛时期,有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出现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四大宗派.唐代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期,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渗透着禅学思想.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与禅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就从禅理、禅典、禅趣 三个方面来论述王维诗歌中的禅学.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试论禅思与孟浩然诗歌意境马燕“盂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升庵诗话》)杨慎的话形象地道出了孟诗清旷淳朴、自然浑成的艺术风格。事实上,孟浩然在其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中,和王维的田园诗作一样,摆脱了初唐诗歌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是“隐逸诗之宗”,王维则把隐逸诗创作推向了更高境界。然由于二者主观心态的不同,使他们的隐逸诗作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兴趣,从而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历代以"秀"评王维诗者颇多,"秀"要求诗作精警、自然、秀丽。王维诗不仅多有"秀"句,并且诗风也秀丽雅致。这些"秀"句,在意象的选择、色彩的搭配、音响的描摹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具有状物精妙、句中有人的特点;其诗风的秀丽,美秀、隐秀兼备,这与诗人的巧妙构思和随意挥写是分不开的。王维诗之"秀"与其人之"秀"互为成就。  相似文献   

17.
当今通行的中国文学史,王维的地位在二流作家之列。但这并不符台史实。在古人那里以“诗仙”、“诗圣”、“诗佛”分别称道李白、杜甫、王维,或称“魏蜀吴”,或称“天地人”,或称“真善美”,即他们在文坛上有鼎足三分之意。而在实际上,后代中国文人尽管推崇李杜,但在心目中却把王维的美学思想和他的诗作视为典范。闻一多先生对此看得非常准确,他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两首诗作《修墙》和《摘苹果之后》的分析探讨,认为诗人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象征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成功地深化了诗作的主题,从而使其诗作清新生动,充满哲理,意蕴丰富,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研究领域里,对翻译比喻的探讨已屡见不鲜,但是,从译者比喻这一分支来研究翻译仍是一个新话题。不同于翻译定义的平铺直叙,译者比喻采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鲜活地刻画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形象。因此,从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翻译研究中出现的译者比喻进行梳理以及对其隐含的译者主体性思想进行探讨,是揭示古今翻译活动中译者社会地位变迁的有效手段。借用这一手段,译者的社会地位在中西翻译史中的三次重要演变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20.
王维生活在唐代统治者奉行"儒以治外,佛以治内,道以为祖,三教并举"治国方略的盛唐时期,他一生历尽坎坷,晚年虽身居高位而心意彷徨,在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下,王维以诗赋情,借诗咏怀,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左右下中国诗人共同的思想轨迹。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考察其对诗人及诗作的影响,对文学批评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