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作品中的口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作品中的口语表达[日]入矢义高,董志翘译“元轻白俗”这一评语,出自苏东坡《祭柳子玉文冲,而实际上,苏东坡并非在总体上赋予白居易的文学作品以“俗”的性质,这从他对白诗的其他评论中可以推知。上述的评语当是针对那些只根据外表的“轻俗”而肤浅地仿效元、...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远播古代朝鲜、日本。白诗自新罗时期传入朝鲜半岛,高丽时期已然风靡文坛,出现了一批如李奎报、崔滋等文坛巨擘对白居易诗歌进行品评、模仿和创作。白居易诗歌影响李奎报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李奎报创作了一系列追和白居易诗歌的作品,因视白居易为楷模而追和,并仿其神韵;李奎报晚年承袭白居易“感伤诗”,成为其诗歌创作重要的内容;李奎报模仿白居易“讽喻诗”,创作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诗人,其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有前人曾以“郊寒岛瘦,元轻白俗”来评价其创作当中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倾向。如果说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我们可以从诗人平凡的言语中体味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度关切,那么品味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份关切背后所蕴涵的内容正是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有大雅,也有大俗。所谓“艺贵拙,然必大巧之拙。”做到了大俗,其实也就达到了大雅的境地。在日常写作中巧用俗笔,就是大雅,雅俗共赏是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是人们最简单的审美观。白居易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观点。“时”“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大俗,而生活也是大雅。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闲适诗是审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流变及对他族文化构建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往对它的接受研究,多局限于白诗的语言浅俗以及文风契合日本民族风月审美等内容。结合白居易文学的内在矛盾性、平安时代汉学思潮的流变脉动、白居易形象的佛教化等因素,为其域外影响与创造性接受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可以发现:白居易以道禅二家为主的后期“闲适”文学,成为平安文坛“闲适”思想的主要来源;白居易闲适观中的“不适之适”,成为平安文人接受白居易“闲适”文学的重要分流点;仕宦顺达的大江维时通过对《千载佳句》的编撰,呈现出平安文人的汉诗学自觉以及对白居易闲适思想的诗学偏离,却没有真正体认白居易闲适思想的“不适之适”;“不适之适”注入“狂言绮语”的文学表达范式中,后来随着白居易佛教形象在日本的接受和强化,而被仕宦“不遇”的平安汉学文人发展成一种新的时代观点。  相似文献   

6.
历来学者研究竹枝词的颇多,但对有唐一代文人竹枝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却鲜有人论及。唐代文人竹枝词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俗”到“雅”,再从“雅”到“俗”的的二度转变。在两次转变过程中,“雅”与“俗”的具体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刘禹锡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江户诗坛受中国明代诗学影响深远,诗坛风尚之演变亦大体相同。为抗衡荻生徂徕古文辞派,江户中后期诗风转向清新性灵,力推中晚唐诗与宋诗,白居易作为理想型诗人之一备受青睐。释六如接受白诗于温和平易诗风中而自能用熟字以出新的特色,市河宽斋倡导白居易写自我真性情的诗歌风格,尾藤二洲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则体现在“以淡为奇”论,整个江户诗坛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集中体现在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8.
朝鲜诗歌受杜甫、苏轼诗歌的影响巨大,而日本诗歌受白居易诗歌的影响较突出。原因在于两国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同。(1)审美意识不同。日本民族将美与真联姻,形成“幽玄”的审美意识,与“白诗”追求“闲适”、“感伤”的特性合拍;朝鲜民族将美与善联姻,形成追求现时功利的审美意识,与“杜诗”、“苏诗”“兼济天下”的思想合拍。(2)社会文化秉性不同。日本儒学思想未占主导地位,文学远离政治,耽于唯美主义,与“白诗”表现“中隐”、“欢娱”的倾向切近;朝鲜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表现出强烈的政治、伦理倾向,因而接受儒学思想浓厚的“杜诗”、“苏诗”  相似文献   

9.
邵雍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又是一位热衷诗歌创作的诗人。他洛阳的日常闲居生活与白居易晚年的闲适如出一辙,具体表现为对“闲”的自得和对“乐”的倡扬,共同拥有在“中”的状态中求得知足的心态。与洛阳的这种闲乐状态相对应,邵雍诗中不仅反复表达“乐”的主题,而且还积极摹仿白诗平易流畅的美学风格、别具一格的诗歌手法、通俗化倾向等方面,与白居易的闲适诗尤其是归洛后的诗歌极为肖似。由于邵雍在北宋中后期洛阳诗人群中身份的特殊性,他这些接受白居易的表现也具有了某些特别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贬谪黔州时期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在书写方式上却表现得异乎寻常,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请黄叔达代笔。黄庭坚谪居黔州期间的部分诗歌或是请黄叔达代笔,自己再修改润色,或是自己创作而署黄叔达之名。二是摘白居易诗句组成新诗,以自剖心迹,避免情感的直接流露。三是借创作民歌《竹枝词》,甚至托名于李白,以曲折地寄托愁怀。他之所以煞费苦心地采用这些方式,既与被贬谪后忧谗畏讥的心理有关,也受到“宋调”诗歌排斥个人穷愁的书写趋向的影响,更是他诗歌创作中有意追求“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清前中期对白居易诗的接受由否定到肯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初评家倡典雅、神韵而斥浅俗,是为白诗接受之低潮期;出于对神韵派的反拨,白诗评价逐渐走高,而至<御选唐宋诗醇>达至顶点,是为白诗接受之高潮期;袁枚、赵翼、翁方纲等清中期评家对白诗予以新的审视,使其诗史地位进一步强化,相关阐释也日趋多元,是为白诗接受之持续期.考察白诗评价一路走高的原因,既缘于对清初诸人极度贬抑白诗之偏颇的反拨,更缘于<御选唐宋诗醇>对白诗地位的钦定及由此形成的主流诗学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与白诗自身所具有的可供人不断解读的丰富内涵相关,与接受者不断提高的理性态度和鉴别能力相关.质言之,伴随着视野的拓展和认知的深化,清中期的白诗接受形成一道不可忽略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评述陶渊明对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的影响,兼及陶诗对白诗在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评述陶渊明对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的影响,兼及陶诗对白诗在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主张以俗为雅。主要表现是题材上以俗事俗物入诗,语言上运用俗语方言。以俗为雅的常用手段有二:一为雅俗相伴,化雅为俗;一为运用典故提升、转化俗。宋诗以俗为雅,既与诗人多具创新理念有关,也有禅宗等方面的影响。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题材,使诗歌更贴近人生。  相似文献   

16.
数量庞大的宋代诗歌,承载着宋韵文雅风流的核心文化内涵。今存1 400多首邵雍诗作,集中反映了理学家的言理倾向,影响宋代诗坛的发展路径。诗集命名为“击壤”,传达生于太平盛世的幸运以及生活安乐闲适的自得,二者皆为太平社会的成立要素。诗集中塑造的安贫乐道的诗人形象,“乐天”的同时取法白居易诗学,书写自己的日常闲适生活。诗人身心清闲,坦诚面向万物,用诗发现物理人情,既写出天然秀句,也倾向言理说教,呈现“以意行文”的创作追求,这恰是宋诗好说理的整体艺术风貌。邵雍诗由表及里发掘日常生活的理性内涵,蕴含着“内圣外王”的现世追求,带动整个诗坛迈向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组成我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雅俗的观念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而进行着转变。雅俗观通过具体艺术元素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设计创作之中。正确地看待雅与俗在设计创作中的体现,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雅”文化与“俗”文化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追求“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8.
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是汉语词汇史构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意象词语的研究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唐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巅峰,以唐诗意象词语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创作成就高、作品数量多且保存完整,成为唐诗意象词语研究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选取白居易诗歌中与“烟”有关的意象,对这些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试图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挖掘或阐释这些意象词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揭示其间融入的人文因素和文化积淀,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思路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与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以宋证宋的方法,运用宋代诗学中的有关资料,比较仔细深入地讨论了宋代诗坛上对于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批评与接受,勾画出了其发展线索,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论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观点与他们的异同,从而显现了白诗对宋代诗人的深刻影响。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有关宋代的白居易诗歌接受史的论文。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苏东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对唐人诗作的几句评语:“郊寒岛瘦,元轻白俗”。认为白居易的诗是俗了的。他说的这个“俗”是什么意思呢?照《沧浪诗话》里的解释是:“作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看来这里说的“俗”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俗”的俗,是贬义的。俗意,是从诗的内容上说的,其它恐怕是指形式。但白居易的“俗”,表现在那里呢?苏东坡也没有说明白,倒是后人对此多加引申,认为白居易的诗是浅率俚俗。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竟这样说:“生平闭目摇首不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