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桂英 《天府新论》2006,(1):119-122
一、关于草原文化文化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结成的关系为各种文化形成各自的特点提供了外部条件,各种文化也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曾提出了文化形成的“挑战与应战”这一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2.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或同一性,但一旦超出特定范围,二者之间就有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和区别。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则从属于经济文化;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的分布与草原地带的分布则不尽相同;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其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交流和贸易越来越频繁,文化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地区、跨民族和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已成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下,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民族文化类型,必须准确地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积极推动草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加入到国际文化交流和互动中去,通过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互动,向世界展示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当前草原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冀文秀 《阴山学刊》2007,20(2):93-97
内蒙古的学校文化虽然历史不很久远,但是发展速度快,文化含量高,是了解和宣传草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掘草原学校文化的潜质,培育学校文化的亮点,展示学校文化的风采,尤其要让大学文化支撑和导引先进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区"。本文在对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在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集中和大范围分散的特征增加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多地区分布的草原中找到能集中反映草原文化历史性特色和成就的地区,找到在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体系中对中华多元文化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地区进行研究。要找到研究草原文化的突破点和集成点,就要从各区域、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中、从比较中选择确定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草原文化区域和民族。文中已经列举和尚未列举的生息在古代北方草原上的许多民族的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无论从内因、外因上,或历史的连续性上看都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具备了集草原文化之大成、代表草原文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深化草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8.
王继霞 《阴山学刊》2007,20(4):35-38
回族形成于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蒙元时代,它的先民从中亚、西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思想文化,为草原文化的缔造、弘扬,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阿坝草原     
《中文信息》2006,(8):13-18
这是一片充满着神奇意蕴的境地。夏季的阿坝草原可以说是格外的吸引旅游爱好者的眼球,这时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由于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四川省的西北部,邻近青藏高原的边缘。并受到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即春、秋、冬三季,独缺夏季。  相似文献   

10.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2007,20(4):31-34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温斌 《阴山学刊》2010,(4):79-84
中国古代戏剧构成繁杂多样,但草原音乐文化对其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戏剧音乐文化、音乐艺术形成的作用更是突出。草原音乐进入中原,渐与中原音乐结合,形成了元杂剧赖以产生的音乐基础———北曲曲乐的漫长历程,充分说明草原音乐文化的介入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期,内蒙古草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成千上万的知青,并带给后者深刻的影响。其中有一些知青,后来成为蜚声文坛的知名作家。融化在他们作品(知青小说)中的塑造了知青精神面貌的草原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藏族是青藏高原古老的民族,千百年来,藏民族在青藏高原上珍惜爱护高原生态环境,创造了与高原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民族文化,并创造了与青藏高原文化土壤相适应的藏族习惯法文化。这种法治文化的传承距今为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质,而且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规范人们行为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尤其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以及尊崇世间一切生命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本土法治文化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各种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治建设事业等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草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意义,需要从文明发生期的文化传播现象入手,作出根源性的具体说明。传统的人文研究对象以文字书写的文本为主。20世纪后期,受到文化人类学知识范式的影响,拓展出非文字的文化研究,即图像叙事和物的叙事,对文化研究格局带来深刻变化。比较神话学也给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研究带来交叉融合的学术新视角,本文由此论述,发端于草原文化的玉石之路和黄金之路,对华夏文明的发生,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改桃 《阴山学刊》2008,21(2):48-51
以蒙古族的那这慕为管窥点,透视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看,草原文化内涵着浓厚的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从那达慕主要活动的参加者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不分等级尊卑、自强坚毅的自由精神、平等精神;从那达慕的起源意义上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人对自然原始崇拜的宗教精神;从那达慕的现实意义来看,草原文化内涵着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经济系统为主导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 ,只有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发展同步进行 ,即畜牧业经济的增长、牧区人口素质的提高、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扩展、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相互适应 ,才能使系统协调持续运转 ,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文化符号、文化形象之一。在"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10周年之际,哈萨、马永真主编,金海、周秀清、李春辉副主编的全国首部《草原文化》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约38万字,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联袂组织编写的一部旨在传承弘扬草原  相似文献   

18.
龙灯草原     
《中文信息》2006,(8):49-52
龙灯大草原,格萨尔文化沉淀积深厚,与被誉为“康巴阿勒泰”的玉科大草原,同是牧民心中的“香巴拉”。龙灯大草原的核心景区,就是夏普隆巴沟口,与杂玛河交汇,S303线旁边那块草原。龙灯大草原与四周绵延的群山组合一块,有如吉祥八宝图;杂玛尔河蜿蜒流过,犹如一根洁白的哈达被仙女遗忘在锦缎一般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9.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民族草原文化生活中最简洁明快的文化形式和高度浓缩的生活写照,而这其中 又蕴藏着朴素的哲学思想。阿肯弹唱是最健康的草原文化生活载体,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落伍,这种积极向上的文 化生活形式应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0.
《蒙古秘史》中的草原英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敏 《阴山学刊》2008,21(4):56-59
《蒙古秘史》是一部解读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书籍,草原英雄文化的精髓在这部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随着时代的演进,英雄文化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最早的单纯对“力”与“勇”的崇拜,至部落联盟时期演变成了与“信义观”相联结的新标准;到了阶级社会,又增加了“忠诚观”的新内容。《蒙古秘史》思想体系的主要因素源自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英雄观来自于蒙古族游牧文化所培育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