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山区县域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山区县域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着手,综合分析了山区县域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生态农业的模式建设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山区县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出了山区县域生态农业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洞庭湖区先行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洞庭湖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应做好四项工作:对水域进行分区规划、分类管理;对堤垸因地制宜确定堤垸经济发展模式;对流域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禀赋结构的全新视角,以生态示范区为例,从微观角度研究土地禀赋的异质性,并探究影响石漠化地区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其他因素,结果发现:在生态脆弱区的石漠化地区,土地禀赋对生态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强烈制约作用,政府的扶持能够推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农业生态技术具有明显正的经济外部性。因此,根据土地禀赋特点进行不同的政策扶持能够促进生态农业技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加强县域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环境意识太差,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质量不高,自然灾害频繁,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不适应等,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发展县域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县域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新的方式和机制来推进。以商品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来带动,以农业产业化项目来推动,开展县域间的项目合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等,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重点阐明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和法制综合素质,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村保障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皖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现阶段皖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面临的突出矛盾进行了梳理,深刻剖析了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些具体措施,如: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示范区项目建设分层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示范区顺利建成;创新制度,建设完备的组织保障体系;统筹规划,合理选点;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示范区建设新型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出依规治党,这要求县域干部在行为选择过程中遵循正当性行为逻辑,即在必要条件下的规则约束中衍生出的合价值与合正义行为。客观时空性和主观适应性决定了县域干部行为逻辑转型过程。从实践来看,我国县域干部行为选择的内在逻辑经历了从伦理性行为逻辑向结果性行为逻辑的转变过程:伦理性行为逻辑客观时空下,县域干部行为选择过程产生关系差序型行为变异;结果性逻辑导向下,"政治生涯"压力和"政绩观"驱动,使处于双重角色冲突之下的县域干部行为逻辑选择陷于困境,产生压力型行为变异与趋利型行为变异。依规治党为县域干部行为正当性逻辑转型提供外在理由,从而消解县域干部双重角色压力。基于人性假设视角,分析县域干部行为转型图谱,探索多方路径,可为依规治党背景下县域干部正当性行为逻辑顺利转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浙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选择,科学地评价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效益,找出影响效益的制约因子,加以改进无疑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高效生态农业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本文限于篇幅主要探讨县域层次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HP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富阳市为例对近年来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做出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影响下,中国县域治理结构出现了全面转型.县域治理结构的全面转型包括目标转型、事务转型、关系转型和治理限度,县域治理的总体目标从追求经济GDP转向追求绿色GDP;县域治理的事务类型从专门型事务转向整体型事务;县域治理主体中的部门关系从分立到互信,政企关系从合谋到合作,政社关系从悬浮到嵌入.然而,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临时性任务,财政约束、高标要求和企业瓶颈构成了县域治理的限度.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着重考虑县级政府的任务承接压力和地区发展压力,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缓冲空间和过度地带.  相似文献   

10.
6月28日-30日,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组对钟祥市生态示范区进行了验收。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及随机抽样检查,验收组对钟祥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相关指标的考核结果基本满意,对钟祥今后的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钟祥市自1997年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以来,钟祥市委、市政府凭借钟祥得天独厚的优势,在4488平方公里的版土上,重点抓好示范项目,蓬蓬勃勃地开展生态试范区的全面建设。—是生态农业类,主要在治荒山、治沙滩、治荒湖、发展优质米、水土保持、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试点,现已初具规模的有旧口沙梨示范区、笪家湖立体种养示范区、联合湖改水治理血吸虫生态示范区、长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支撑点。受体制变迁、制度约束、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和银行商业化等因素的作用,县域经济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金短缺。文章通过对县域经济融资现状和产生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县域融资难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对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共935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在技术补贴相同的情况下,农户预期收益越高,越有助于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发生;(3)从人力资本数量来看,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4)从代际差异来看,预期收益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老一代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普遍受到预期收益的影响,而技术补贴在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方面代际差异不明显。因此,政府既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稻虾共作技术制定系统的补贴方案,以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也要强化农户对稻虾共作技术的收益预期,以提高农户采纳积极性,进而实现稻虾共作技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受传统作业方式、传统农业产业链、相关辅助行业发展严重滞后、政府的市场引导和制度建设职能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基于产业链延伸的思想,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型,进行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构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传统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公共资源的消费者,在不同身份角色下实施的政策制定行为、具体决策行为、环境监管行为及消费行为的失范,都对环境资源造成负面影响,成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阻碍.对政府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对规范政府行为的制度进行设计完善,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引发了一系列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政府与民争利、机制性和集团性腐败等社会深层次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与政府推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人民政府为将皖南地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决定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根据国内外经验,皖南示范区建设将经历启动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4个阶段,其主要动力源由启动期的政府号召型、形成期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期的混合型(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兼容),再升级到成熟期的市场主导型。皖南示范区在“十二五”属于形成期,安徽省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实施政府主导战略、重点突破战略、国际化战略、文化优先战略、企业集团化战略,并在宏观管理层面与产业发展层面推行配套的政策与措施,如创新区域管理体制与机制。推动旅游一体化进程,制定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政策、项目扶持政策,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7.
燕沟示范区在三年的生态农业建设中 ,克服试验治理时间短的限制 ,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项治理任务 ,并成功地摸索出一套在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的情况下 ,依托已有的支撑条件 ,以高速度、高质量、规模化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必须立足于创新;认清优、劣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加大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开放程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处理好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县域财政压力的加大,县级政府干预金融资源配置导致县域金融市场沦为政府的“第二财政”,对县域金融稳定产生冲击。基于2011-2021年142个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数据及其所在县域的财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县级政府主要通过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实现对县域内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增加,即“金融财政化”增加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但进一步研究显示,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前提,当财政赤字率高于3%的国际安全线或当县域金融市场为寡占型市场时,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负面影响,否则影响不显著。此外,由于县级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若政府对市场采取激励手段,例如构建县域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或“政银保担”联动机制等,县域财政压力虽然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房地产贷款占比提升,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不升反降,这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共用资源管理的政府失范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身份所实施的有关共用资源的政策制定、执行、监管行为的失范以及作为社会公共资源消费者身份所实施的消费行为失范,是理念偏差、利益驱使、机会存在和监管不力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何种失范行为,都将对共用资源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共用资源管理的阻碍,而如何规制共用资源管理中的政府失范行为,则是两型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切实转变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消费观念与发展理念,强化政府行为监督与控制,创新有利于共用资源管理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共用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有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