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性别辨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当代妇女学学者来说,社会性别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西学东渐”中,随“新女性主义”一同进入研究视野的。社会性别概念辨析起来可有四重内涵:1.社会性别作为文化要素,用来指称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两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2.社会性别作为关系体系,强调性别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3.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是从性别的角度对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发现、辨析和阐释的工具。4.社会性别作为研究领域,既有其它任何一个学科不可替代的理论内涵,同时又与传统人文学科有着互为依存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人口发展问题,有利于揭示人口问题的根源;社会性别理论提倡性别公正,有利于促进妇女发展,实现两性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人口发展得益于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中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性别关系,调整社会性别关系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出生婴儿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生活中两性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性别意识差异源于性别角色分工所导致的收入水平的性别差异以及制度设计和实施中的性别差异.要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不仅要努力形成实现男女平等的经济基础,还应倡导现代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4.
人身权关系到妇女的生命、健康、生存、自由、安全等问题。“中性”的法律并不能切实保护妇女作为“女性”的人身权,因此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  相似文献   

5.
龙秋霞 《学术研究》2003,(11):76-79
本研究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分析在艾滋病(AIDS)传播中,男女两性性观念差异、以男性为中心的性行为模式以及社会性别不平等因素对妇女健康的负面影响,探讨体现性别因素的个人及社会防范艾滋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毅平 《东岳论丛》2001,22(4):59-61
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社会性别理论是当代妇女运动发展和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以强调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为主要内容 ,以社会文化对于性别差异的影响为关注的重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有力地推动了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并使我们的妇女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之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郏磊  明世法 《学术探索》2002,(3):132-135
近些年来 ,社会性别意识已成为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并列的现代意识之一 ,它已被纳入联合国人类发展统计指标 ,纳入国际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立法之中 ,成为衡量各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依据之一。为了深入理解性别意识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使我国社会政策和立法体现性别意识 ,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于 2 0 0 1年 6月 4日—5日在中央党校 8号楼主办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这一理论前沿问题 ,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本文是该专题研讨会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丽珍  朱立言 《兰州学刊》2007,(8):121-124,137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审视现行公共政策,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社会性别理论及相应的政策模式入手,对性别中性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性别差异政策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一一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社会性别意识下我国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妇女的传统社会性别身份是贤妻良母,而《平等权利修正案》(ERA)和堕胎合法化都旨在颠覆这一身份。对于已内化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妇女,她们自然把上述两者作为首要攻击目标,以此来维护传统的性别关系和家庭模式。通过解析美国妇女在反ERA和堕胎合法化运动中的参政行为,文章着力体现社会性别因素是促使她们投身反女权运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回族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中,文化根源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文化是回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同时,汉文化是回族得以生存的大的文化背景。在当代条件下,加强对回族社会性别特别是回族妇女作用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展示回族妇女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妇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出发 ,指出自然境遇、宗教影响、社会生活方式及性别分工等条件相互作用 ,形成了藏族妇女所特有的以宗教观念为核心的观念结构和行为方式 ,并对此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 ,进一步提出改变该观念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琼·斯科特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的问世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影响,着力勾勒了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在中国大陆和欧美的中国历史研究界相互关联而又截然不同的学术发展轨迹.在英语学术界,斯科特的文章标志着重大的概念上的转变,推动此后的研究走出仅限于对妇女的思考,引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走出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作更广阔的对权力关系的探究.斯科特关于文化符号、规范性概念、政治社会体制和主体性身份的重要性的论述.帮助催生和组织了英美中国历史研究界大多数最有影响的新研究成果.虽然"男女"在历史上作为儒家社会组织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文人学者广泛论述,而当代中国历史学界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关注则在近年来才出现,社会性别史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图像转向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功能.作为一个有效的再现系统,妇女文化博物馆使性别意义的公共交流成为可能.妇女文化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乌托邦的情境,参观者能暂时性地从男性社会中剥离出来,自觉地消解强加于女性的虚假形象,从而顺利实现自我认同并获得平等的自我承认.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学校设置性别意识的缺失、家庭教育资源分配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受教育年限的差异等方面。传统的观念、传统劳动分工模式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缺乏等因素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性别模式,贫困也是影响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户由于多种生计资本供给不足,而呈现出非常典型的男孩优先的教育模式,从而导致妇女陷入多元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与集体无意识与性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谦 《中州学刊》2001,(3):108-111
本文对原型批评三个重要概念"原型"、"神话"、"集体无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原型批评的核心概念,并提出在批评实践中应引入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这个概念,才能避免原型批评中的形式主义、原始主义与极端心理主义倾向,才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原型批评的阐释空间扩展到历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文本提出并论证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具有丰富的性别心理内涵等待着原型批评去发现和阐释,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原型批评理论中存在着性别盲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预算强调预算过程的性别回应性,其中公民的有效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各国的社会性别预算实践均体现了参与式预算的色彩.二者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对象具有总体一致性的特征,呈高度交叉渗透的趋势.就改革思路而言,需要加强预算制度建设,实现性别预算中公民参与的法治化;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为性别预算中的公民参与提供适宜环境;推进性别审计与评估,完善性别预算中公民参与的追踪问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妇女权益中最易遭受侵害的部分,构成了妇女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从法制建设和组织建设两大方面阐述了建立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保护机制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民国乡土妇女生育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早婚、早育、多育的特征.从有关统计资料和口述史的记述来看,民国乡土妇女的生育条件简陋,缺乏安全保障,生育致死率高,妇女生育状况普遍被漠视,生育意愿也无法被满足.妇女糟糕的生育状况与民国乡土社会农民普遍赤贫化有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性别观念.正是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观念以及基于此的社会性别分工,使生育成了妇女单方面的事,进而导致妇女的生育和生育的妇女完全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国家和政府是推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首要责任主体,而妇女非政府组织是促进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妇女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国家在妇女发展事业中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妇女发展事业,国家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