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壮族地名中的修辞格与具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名的命名,经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使之带上鲜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体现出壮族传统思维中具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极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试图对综合英语课程的常用教材《新编英语教程》中的部分美学修辞格作一浅析,探讨在讲授课文时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寓意深刻且又巧妙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王爱晖  唐莉敏 《民族论坛》2010,(6):50-51,47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收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本文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比喻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英两种语言中以动物为比喻喻体的比喻性习语的分析和比较,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作一抛砖引玉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英语借代修辞格10种表达方式运用都十分广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和用法上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汉译方法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6.
谚语在语言上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单句讲究韵律、双句对仗的特点。谚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英汉谚语互译中既要注意内容贴切、语言生动,又要考虑到谚语的文化背景、形象比喻等。做到形式、内容和神韵的统一,即所谓的“貌合神似”。本文探讨了如何达到英汉谚语翻译中的“貌合神似”。  相似文献   

7.
综合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修辞学是研究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学科,修辞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的结合会更加有效地提高综合英语教学的层次。本文主要讨论语义修辞格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先秦兵书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诘、韵律、重言、格言等等大量修辞艺术,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而这些修辞艺术显示了一定的社会功利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由此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语义理解和思维,比喻和习惯表达,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趣"字出发,探讨了在遗传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恰当"的比喻、"传奇"的人物、"悬疑"的设置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一些想法和例子。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一个民族的比喻往往可以折射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所以对比喻句的翻译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从汉维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比喻句的文化特点,分析汉维比喻句在互译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两种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20世纪最优秀的俄语诗人,也是一位世界性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美学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等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本文通过对布罗茨基诗学三个核心观点的分析,即"语言即存在"、"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美学是伦理学之母",来揭示其美学思想的宗教情怀和审美乌托邦气质.  相似文献   

13.
张钦若油画作品表现性语言的形成与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性情分不开。不慕名利,对艺术保持纯真自由的艺术品性是他作品表现性语言得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其次,他的语言形式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尤其是表现主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后,张钦若内化中国意象美学"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表达方式,使得其作品营造出一种传统国画大写意的造境之美。  相似文献   

14.
龙海清 《民族论坛》2013,(4X):21-22
<正>王明珂先生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曾将边缘族群的汉化过程比喻成一根木杆的燃烧过程。他说:"过去我们对于汉化的讨论,常常都只注意到‘未汉化’和‘汉化的’二者间的区别。我则强调亲近人群间的汉化微观过程,就像是我们燃烧一根木杆,烧过一半碳化了(比喻已汉化),另一半还是木杆,我关注的是中间燃烧的过程。"在我看来,他新近在浙  相似文献   

15.
活跃在老北京人口头上的北京土语,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趣味盎然。以吃而论,文学作品比喻贪吃者常用"饕餮"一  相似文献   

16.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及其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列举近一、两年英文杂志上的广告实例,归纳了英语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六大类修辞手法并对其翻译作了一番初步的探讨。笔者认为英语广告中的修辞翻译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則,即当英汉两种修辞格在表达习惯和文化概念上相近时尽量采取直译;反之,应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弥补翻译,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最热门的话题,其发展经历了"古典理论"和"新理论"两个阶段.新理论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语用学领域里,而且将会渗透到跨文化交际、人工智能研究、语言教学法等方面.全面深入研究这一新理论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王明珂先生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曾将边缘族群的汉化过程比喻成一根木杆的燃烧过程。他说:"过去我们对于汉化的讨论,常常都只注意到‘未汉化’和‘汉化的’二者间的区别。我则强调亲近人群间的汉化微观过程,就像是我们燃烧一根木杆,烧过一半碳化了(比喻已汉化),另一半还是木杆,我关注的是中间燃烧的过程。"在我看来,他新近在浙  相似文献   

19.
王娜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109-110
《西洲曲》自问世以来,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了历代欣赏者的喜爱.这首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抒情诗,通过抒写一位江南女子从春到秋对恋人一往情深的执著、缠绵相思,大胆地展示出少男少女最内在最真挚的感情.《西洲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清新典雅的语言、声情摇曳的音韵、巧妙精当的修辞,构成了《西洲曲》独特的语言风格,使读者获得"杏花春雨江南"般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西洲曲》自问世以来,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了历代欣赏者的喜爱。这首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抒情诗,通过抒写一位江南女子从春到秋对恋人一往情深的执著、缠绵相思,大胆地展示出少男少女最内在最真挚的感情。《西洲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清新典雅的语言、声情摇曳的音韵、巧妙精当的修辞,构成了《西洲曲》独特的语言风格,使读者获得"杏花春雨江南"般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