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而守护昆曲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则是守护昆曲遗产的核心任务。昆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民族最古雅久远、积淀深厚、且包含有大量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艺术境界,是昆曲自身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从昆曲本身所具备的深厚艺术与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满怀这样的文化自信。昆曲的发展与创新必须以自我为中心,以充分彰显昆曲的文化自信。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彰显自己的文化自信,昆曲未来的任何创新与发展都不会失去其本真,昆曲才有大好的希望和前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戏曲古老剧种———昆曲发展的兴衰历史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介绍,阐述了昆曲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厚渊源,并通过对古典文学名著和经典剧目中有关昆曲与园林内容的描述,论述了园林文化与昆曲文化共生共荣、相辅相承的关系。提出了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体现着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昆曲已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昆曲是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那婉转细腻的音乐风格在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昆曲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和当地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因素有关,还和它的伴奏乐器有关。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曲笛,其音色醇厚优雅,和昆曲的音乐风格十分贴近。曲笛为昆曲伴奏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势。它们之间相得益彰的融合,使得各自都加强了自身的艺术生命力。在着重梳理传统曲笛在昆曲音乐中的表现后,分析了曲笛的调式音阶、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从而进一步总结了曲笛在昆曲中的运用,说明昆曲音乐与曲笛的密切合作是长期艺术实践的双向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昆曲观众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如何,与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有关系,本文就其中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昆曲今天无疑是"小众艺术",但在历史上并非始终如此,至少在晚明至清初,昆曲兼有"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双重身份。它当时之所以是"大众艺术",是因为有很多职业戏班,有很多广场演出,有广大的观众群,还有很多唱曲活动。昆曲从清中叶以后逐步变成"小众艺术",与家班演出的封闭性有关,与清曲、剧曲"至严不相犯"有关,与花雅之争的形势也有关。昆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经过多方面努力,观众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这是可喜的现象,应当因势利导,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合理运用价格杠杆,确保"小众",有条件时争取部分"大众",使昆曲在活态传承中保持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5.
昆曲的品格     
由其本身富含的多种文化素质决定,当代昆曲演出应具有娱乐审美与绍续历史及文化的双重价值。昆曲的源起兴衰与历代文人的心血灌注密不可分。新文人的昆曲创作对题材的恰当把握,为昆曲在新的时代拓展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种文化的本质存在于与不同文化比较的差异之中,保存一种文化的差异就是保有其自身文化的特色;而改变文化之间的差异,便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变异或消亡。昆曲及其存在的意义即在于它与其它艺术文化有着诸多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昆曲的生命和灵魂;昆曲的传承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本色,保有自身的生命和灵魂,让中华民族古典艺术的记忆永远留存,这是在多元文化竞相绽放的当代社会,昆曲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格局性意义与世界性影响的复杂系统工程。历史依据论、理论依据论、实践依据论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依据体系,揭示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从基础上回答了其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怎样推进,有助于看清楚过去何以成功以及未来以何进一步成功。就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运行框架而言,战略目标子系统侧重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问题,民心根基子系统侧重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担当”问题,主体架构子系统侧重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问题,动力依托子系统侧重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力”问题,协同保障子系统侧重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条件”问题。藉此,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时代进路,要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学科体系建构、实践策略谋划等方面推进发力。  相似文献   

8.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9.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传统雅文化在戏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世世代代传承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雅文化悠久与深厚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是昆曲产生、成长以至于繁荣昌盛的基础和根源.今天振兴昆曲,发扬国粹,光大中华民族高雅文化时,也必须从重建民族雅文化的大环境,关注和修补民族雅文化大氛围的重要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昆曲真正地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大学教育应将昆曲传播纳入其中,这不仅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复兴昆曲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大学昆曲传播的实际开展,总体上宜于以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为主要方式,条件具备的学校,也可以开设面向部分大学生(如中文系、音乐系学生)的较为专业的必修性特色课程;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课外的曲会活动、观剧活动、听取学术讲座等,也应成为昆曲传播的重要内容。而苏州科技学院进行的大学昆曲教学实践,不但能够说明昆曲课堂传播方法构想的现实可行性,还为将来大学校园的昆曲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声能录音时期昆曲录音的数字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能录音时期"是录音技术发展史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录音技术相对落后,录音制品音质差、噪音高,但我国这一时期录音制品,却不乏文化艺术上的瑰宝,其中包括大量"百戏之母"——昆曲的珍贵录音片段。本文描述了对声能录音时期的昆曲录音进行修复的方法。在描述了声能录音技术特点,笔者陈述了这一项目制作的指导思想,即:尊重昆曲的音响特点、修复过程不仅仅是降噪、尊重历史录音爱好者对历史录音的音响欣赏习惯。接下来,笔者分三个步骤讲述了修复操作的流程,并加以分析。首先是对本底噪声模型的修复,这其中还对本底噪声细分为"交流电噪声"和"摩擦噪声",通过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消除办法。第二是对爆裂噪声的修复,笔者在对此类噪声修复的方法中,强调要使用手动方法,而不建议使用自动消除功能,因为声能录音中昆曲的板鼓十分微弱,如果使用消除,软件很容易把板鼓误判断成爆裂噪声。最后,是使用均衡器和激励器对音色进行修复的方法。通过对声能录音时期昆曲录音的修复操作,笔者总结出几条经验,企盼能对其他戏曲种类老录音的修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丘园,字屿雪,常熟人,是昆曲苏州派的重要成员,生平作全本传世传奇3种,即《党人碑》、《幻缘箱》和《御袍恩》。《党人碑》以北宋徽宗年间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与权奸蔡京不屈不挠斗争的孤忠形象刘逵;《幻缘箱》叙演茂苑诸生方瑞生与刘婉云、陈月娥的婚爱故事;《御袍恩》剧演宋真宗时河西节度使高琼在抗击西夏犯境过程中与卖国求荣的权奸作殊死斗争的故事。三剧一个相似的模式是:大致以历史影射现实,借以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这也是昆曲苏州派的一个普遍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以与杨慎、许潮乃至徐渭、汪道昆等人的作品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工程硕士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学位,它与现行的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单独设置这一专业学位是工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本文在研究分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设置这一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就如何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与管理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蓝夹缬是我国古老的雕版印染活化石,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它们与温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张琴撰写的《蓝花布上的昆曲》一书。此书捕捉到了蓝夹缬和昆曲碰撞的精彩之处,不仅让人充分领略了这两大古老文化形式融合的风采,而且深度解读了这两大活化石遗留背后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16.
昆曲曲词的意境美是创作主体借助意象组合的修辞手段体现的。昆曲曲词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助于源语受众体验曲词意境之美,而曲词译文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助于译语受众体验曲词意境之美。通过自译的版本来检验交际性对等与经验主义审美的融合在曲词意象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原则使原文的意境美与译文的意境美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昆曲的曲调有南北之分,其组合的形式有不同的特征。南曲有引子、过曲、尾声之分,按曲调的性质、结合版本同脚色与具体剧情来组合;北曲沿袭了元杂剧的曲调组合形式,但因昆曲上场脚色皆唱,其套式的稳固性受到削弱。昆曲南北曲合套的组合形式,实是受杂剧一人主唱的影响,北主南从。  相似文献   

18.
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调查苏州在校大学生对昆曲的接受情况,对今后昆曲的传播极为有益。以苏州大学等四所院校为中心,采取问卷形式,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接受状况、传播途径、对创新的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在校大学生往往是从理性接受角度认识昆曲,对昆曲的艺术本质一般都不了解;大学校园里的戏曲艺术环境还不成熟;对戏曲创新的态度也各自不同;但大学生在昆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已经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是昆曲复兴的希望。调查结果也促使我们对昆曲的校园环境建设、专业院所与高校联合、增加高校的艺术投入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落实。  相似文献   

19.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认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之一。这一确认是从人类现代化历史比较维度上概括的。这一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传统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为国际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了理论与实践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新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了国际和平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用阳春白雪来形容一门戏曲艺术,昆曲显然当之无愧。自从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红遍国内外以来,昆曲作为一种古典而时尚的艺术在我们周围悄然兴起。这其中虽不乏附庸风雅之辈——"昆曲中睡觉,做梦也觉高雅"——看懂昆曲在其次,"我也是看昆曲的"才重要的人们,但是作为一门诞生600多年的戏曲本身,这未尝不是好事。然而,白先勇再有名,青春版《牡丹亭》也只能流行一时。昆曲的美妙、动人、赏心悦目,毕竟不能单靠一个人、一部戏就被大众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