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蒙古族是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以马上得天下,建立了盛极一时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集权国家;为使元朝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蒙元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保护动物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法律层面制定了诸多规范性的条款,以便民众有规可循;经分析,宗教信仰、游猎生产以及军事征战等主客观因素,是助推元代法律不断补充完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述秦汉时期河湟羌人经济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与青海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河湟羌人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是对当时青海草原资源环境的一种精巧利用与主动适应,对维持草原人地关系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开发经营青海草原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辽市位于我国北方生态环境脆弱的农牧交错区.12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沙地治理的措施,使这里出现了绿进白退的可喜现象.但是,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两难选择问题.通辽市沙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牧业人口众多,耕地、草原资源短缺,绿色产业滞后,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利益冲突等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4.
草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之一。我国政府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分别于2011—2016年、2016—2020年在全国主要草原省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向维护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牧民予以生态补助奖励金。新形势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如何在现有实施成效基础上达到保护草原生态与维护牧民生产生活相平衡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以达茂旗草原为例,总结前两轮政策的实施成效,深度挖掘前两轮政策实施背后政府层面和牧民层面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第三轮政策的实施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生态畜牧业进行了理论探讨 ,论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含义、界定范围及其生态学思想 ,指出生态畜牧业是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草畜矛盾而提出的 ,因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认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必须注重草场生态系统的平衡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蒙古族传统环保习俗与生态意识是从其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是蒙古游牧文明的重要内容 ,对调适北方草原牧区人与自然关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对今天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蒙古赤峰市N嘎查的实证研究,在"舍饲禁牧"的社区实践过程之中,一方面,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从而能够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舍饲禁牧所带来的牧业成本的上升,牧民的生计风险增加,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偷牧,加之地方政府治理策略与方式的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政策的实践效果。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地凸显社区在禁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牧民参与草原保护的能力与发挥牧民的本土生态知识,将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原丝绸之路(下称"草原丝路")于先秦时期开通,是丝绸之路中开通最早的一条,其在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商贸、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辽时,草原丝路已成为沿线西域诸国与辽地音乐文化交流往来的主要道路,大量西域音乐文化沿此路进入辽地,充实辽代乐舞文化的种类与形式.使草原丝路音乐文化在我国得以融合发展.其中辽代驯狮舞集西...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族地区位于西北大江大河的上游和源头,是西北森林、草原、冰川的主要分布地带。这一特点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西北和全国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安全。所以,甘肃民族地区不仅仅是江河之源,同时还是“生态之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源区的主要流经地。黄河的重要支流洮河、大夏河均发源于此。仅玛曲县  相似文献   

12.
郭景福  药劲松 《民族学刊》2022,13(6):37-45, 142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部草原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边疆牧区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我国草原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关于草原建设和牧区经济,我们在建国初期就制定了“以牧为主”的发展方针和“保护草原”的政策,但一直没有一部完备的草原法规。长期以来,由于“以粮为纲”、“向草原要粮”等“左”的思想影响以及十年动乱,人们不重视草原建设,没有法制观念,对草原恣意乱垦滥牧,只利用不建设,造成生态失调,风沙肆虐,虫鼠横行,退化、碱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牧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制定出一整套法律,以法制手段保护草原,加强草原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部草原法,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阿克塞县实现城镇化模式的调查资料为背景 ,探讨了草原牧区城镇化的必要性、城镇化的模式、城镇化的意义以及实施城镇化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认为 ,牧业自然村的“解体” ,是草原牧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草原牧区必须实现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草原牧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退牧育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推动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实施退牧育草工程,无疑是一项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牵扯退牧地区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曙光,在祖国北疆的大草原上闪耀;伴之而来的,一种属于新世纪的文明──信息文明,也被草原独有的广阔胸怀拥抱着。从空间位移到数字位移 回顾蒙古民族发展的历史,人们对这个“马背民族”感慨万千。 人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马还是汽车、飞机,都给草原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它们都以空间位移为特征。但是在今天,以数字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悄然走进了草原。数字网络的位移扩大正使由以汽车、飞机为代表的空间位移的比重减少。 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有一位名叫闵建军的农民,需要脱毒马铃薯“克星一号”,…  相似文献   

17.
心系草原     
阳春三月,枯木复荣、万象更新,时光又开始了一个不平凡的轮回。初春,居住在草原的朋友不约而同地写信、打电话来,说春日的草原如何如何地美,约我去走走,住上几日,好好领略一番大草原的风光。朋友们的好意令我感动不已。一提起草原,我的心儿就像插上了翅膀,飞得很远很远。几年前的一个春天,由于生活失意、前途无望,我一度陷入苦闷。这时,我想起了北国的草原。就这样,我孑然一身,行装简朴,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开始了人生的流浪生活。进入草原,心灵的孤寂、流浪的劳顿,使我的感情十分脆弱。看到这如此壮美的草原,心里不免生出一份苦涩与幻灭感。在草原,我晓行夜宿,漫无目的地云游,只是固执地往前走,走向了草原的深处。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是一位来自草原的诗人,他热爱草原,歌唱草原,在他的诗歌里,使我们能历历在目地看见了他所挚爱的草原。虽然他也迫不及待地加入过赞颂祖国工农业建设的大合唱,讴歌过机器轰鸣的矿山和新楼林立的城镇,但都不那么成功。他的心弦只有在想起草原的时候,才会拨出温柔得令人心悸的音响。  相似文献   

19.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地为主要载体的家畜生产体系,是草原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主体产业。大力发展苹地畜牧业对促进草原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实现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草原景区旅游业迅猛发展,尤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自治区内分布数片草场保存较好的草原,成为草原旅游的热点。乌兰布统坝上草原景区位于"红山文化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的赤峰市,草原景观独特、民俗文化浓郁,成为我国草原旅游的后起之秀。然而,起步较晚的乌兰布统景区相对于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存在着知名度不高、旅游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景区及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