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析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女性映像,可以探究当时美国女性悲剧生活的根源。女主人公格雷姆斯凄凉、孤独的死亡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一种无言的抨击,也是一幕美国时代的悲剧,一曲妇女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 Death in the Woods《林中死亡》描述了一位农村的老妇人生活。小说向读者刻画了生活的艰苦和迷惑 ,以及人类死亡的美丽、恐怖和永恒 ,并以此表明作者对待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中国的美国两位现实主义作家鲁迅和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祝福》和《林中之死》的文化社会背景、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揭示了这两篇悲剧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弃妇》采用典型的放射性意识流结构和线形意识流结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常用手法,形象而准确地描述一位多次被遗弃,饱经沧桑、频临死亡的老妇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对女性的生存高度关注,有不计其数的作品写到了女性的死亡,在各个时期导致女性死亡的因素都有所不同,本文对萧红的《王阿嫂的死》与方方的《出门寻死》中的女性死亡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祥林嫂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子鲁迅所创著名优秀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角。而格兰姆斯,也可能不为读者所熟知,她是美国著名现代派作家舍伍德、安德森所创著名优秀短篇小说《林中之死》的女主角。史料证实,鲁迅和安德森之间从未有过丝毫联系,他们的作品也无直接影响和事实联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作文学比较。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和《庄子》用较大篇幅书写"死亡",贾宝玉惊心动魄的死亡言说是对《庄子》中死亡意识的接受。贾宝玉和庄子的生命哲学逻辑都是死亡焦虑下的应对机制,他们的死亡观都体现出对"崇高死"和"伦理死"的消解。贾宝玉在生存应对和意义追溯上与庄子存在差异,这凸显了该人物形象的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描述了各种类型的女性的死亡。本文着重阐释主子、奴才的自杀与自相残杀,并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的晚年作品《又来了,爱情》,描述了殖民地庄园主私生女朱莉和老年女编剧萨拉各自的爱情纠葛。小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揭露了父权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压抑与掠夺,并希望建立一种男性、女性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死亡主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作家的青睐,尤多拉.韦尔蒂也钟情于死亡主题,她通过对各种死亡的描述,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流动推销员之死》和《绿色的帷幕》为例来分析韦尔蒂作品中人物死亡的原因,以及死亡给人造成的影响,并探讨死亡主题背后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西方文学中最为常见也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除了直接的死亡场景描述以外,西方文学还常常借助于各种死亡象征的运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正是由于在其诗作《雪夜停在林边》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树林这一死亡象征,从而使他的这首短诗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除了树林以外,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死亡象征还有水、火、各种动物以及陌生的他人之死等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特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宣告了作者的死亡;此后,米歇尔·福柯在《什么是作者》中,尖锐地抛出了"谁在说话真的重要吗?"这一著名议题。但是,在这两篇引发西方学思想革命的著作中,巴特与福柯均未能区分考虑"女性"这一特殊的性别因素,也没有给出任何单独有关女作者问题的阐发。回顾英关学界关于女性作家及女性写作的探索历程,重点关注其中女性作家的作者身份建构,探讨关于她们的"生死问题"。女性作家的作者身份研究应该成,也必将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及作家理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从阿瑟·密勒对《推销员之死》中女主人公琳达这个角色的文化身份的处理入手,分别对男权语境中的女性叙述,强权语境下的弱势者叙述和生存困境中的底层生存叙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琳达在《推销员之死》中的生存困境,以及其命运悲剧的社会内涵。进而,充分理解剧作家对琳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的类似“不作为”的处理正是琳达这一人物叙事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对鲁迅《生死场》序言的再认识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写的序言中谈及到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时,作过以下的表述: “……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相似文献   

17.
《天黑前的夏天》描述了中产阶级中年女性凯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在梦中遇见一只受伤的海豹,实质上这只海豹是凯特自身的映射,通过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来描绘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共情关系。小说作者多丽丝·莱辛,正是以关注女性和自然的视角,来彰显现代社会文明。从三个维度解读父权制控制下的女性与自然、共情关系与未来发展,不仅能让读者了解主人公凯特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明确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一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通过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描述,批判了男性对自然的征服和对女性的统治,揭示了父权制不仅是妇女问题的根源,也是生态问题的根源。小说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反映了阿特伍德对女性和自然问题的密切关注和深人思考,对当今的女性主义和生态政治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无论在美国文学史上还是在黑人文学史上都堪称一部力作。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的痛苦生活,同时表达了对遭受同样迫害的犬自然的关爱和怜悯。沃克把人类与自然放在同一道德水平线上进行描写,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0.
爱的缺失与死的救赎——解读安德森《林中之死》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中之死>(1933)是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 - 1941)被公认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说.本文拟从小说的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并非以往有些人所认定的"孤独"或"隔离")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