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前后发端的“寻根”话语,提出了以民族文化重建民族主体性的要求,并通过对乡土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构表达了对现代化浪潮的审慎态度.作为一种民族认同话语和反思的现代性话语,寻根话语表现出对全球化文化霸权和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启蒙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其敏感性和先锋性在今天仍然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尝试从文化多元论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交叉视景中 ,省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视景中 ,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均被看做一种“现代性”事件 ,其间所集中表现的“一”与“多”、现代化与文化乡愁的矛盾 ,构成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紧张关系的基本内涵 ,它们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运动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文化限度 ,而且也是作为“现代性”事件的全球化本身所必须接受理性反省和文化批判的基本原因。通过这一反省或批判 ,我们可以对全球化中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形成某种必要的预备性理解。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转向及其重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的重新审察 ,构成了全球化语境下当代社会理论的前沿话题。无论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哈贝马斯的“重建现代性” ,还是利奥塔的“重写现代性” ,都凸显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的重大转向 :从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转向全球多元一体的现代性 ;从工业化社会单向度的现代性转向复调的现代性 ;从简单素朴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自省的现代性 ;从现代性的“独白”转向现代性的“对话” ;从现代性的批判转向现代性的重写。全球化引发了现代化的路径转向 ,全球性启示着现代性的当代重写  相似文献   

4.
王宁  韦清琦 《河北学刊》2003,23(4):183-188
随着全球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多维取向 ,随着最近突然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的冲击以及伴随而来的全球治理的日渐雏形 ,笔者经过周密的考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由于大批移民在世界各地定居 ,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也伴随着他们的流动而流动 ,作为其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疾病的广为流传。“非典”就是这多种疾病中最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之一。可以说 ,“非典”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敌人。对付这一共同的敌人 ,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全球性的防御和治理。将“非典”写作及其批判纳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反思 ,使我们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它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运作过程 ,与自然迥然对立 ,但它也可以对一些人类难以克服的自然灾害实行全球性的围剿和治理。因此 ,研究全球化与生态的平衡应是全方位研究全球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 ,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结构 ,以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晚年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批判的现代社会理论 ,也是一种对儒学传统的“礼”、“仁”和“内圣外王”的反思与批判 ,主张重建以“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精神”为核心的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关“后现代”、“全球化”的讨论是对“现代性”诞生以来人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总结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展望。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参照点都是“现代性” ,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现代社会 ,只是 ,后现代更多地是站在质疑与批判的立场来反思现代性的 ,而全球化则更多地是站在维护与提升的建设性立场来推动现代性发展的。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后现代思潮 ,都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 ,从而实现社会理论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悦笛  佑素珍 《学术论坛》2002,46(1):142-145
全球化是个多层次的发展性概念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是其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从文化结构上看 ,全球化使各民族的实用性文化日益趋成一种普遍的全球性文化 ,但它们的理想性文化却有可能保留下来而呈现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从全球化构成上看 ,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四个层面 ,文化全球化问题在个体层面上特别凸显。世界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 ,是全球文化建设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它包括“全球价值的地域化”与“本土经验的全球化”两个互动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艺术审美是一种发现性的思维;艺术发现促成了审美对现实的反思;艺术反思总是包含了对现实的针吸,因此是一种需要勇气的文化批判;艺术发现增强了审美的效果,突出反映了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进程中,传统成为个体、民族、社会与国家重要的文化认同工具,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两种认同取向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在反思经典现代化模式及现代性基础上,全球弥散着“寻求原教旨”的社会思潮与社会实践,传统在全球出现复兴的现象。然而,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认同、传统复兴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反映出它们在全球化进程主导权、利益分配、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只有充分发挥传统的社会建构作用,对现代化、现代性进行全球性反思.立足于本土性的文化认同与存在,走向普遍主义的全球对话与理解,才是最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道德场是立体化形态的客观存在。道德场为经济文化社会提供精神基础,也为境界反思与批判设计理想模态;道德场是生命场的庄严阐释,表现为“人往高处”与“人情心性”的境界追求,前者是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规律,后者是中国人道德境界的演进逻辑;道德场形态存在“五立”圆锥体形态。反思与批判道德场形态,能使人们认识并营造属人的道德境界,走向善德与完满。对道德场境界的批判,要以本真意义为第一原则、以历史根基为重要条件、以正心诚意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金民卿 《学术探索》2011,(2):106-112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在关于全球文化体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单一同质性”与“多元并存性”两种观点的对立;这种对立实际上反映了文化全球化的根本矛盾,即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的矛盾,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问题已经构成全球文化的基本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特别注意通过正确处理全球文化互动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推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坚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互动,正确处理地方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必须反对所谓“民族整合神话”。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对少数民族主义持批判态度的观点颇为流行 ,认为全球化否定少数民族主义 ,正在使“世界文化”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论断存在若干弱点。首先 ,少数民族主义与全球经济时代更具相关性 ,因为它为较小的民族开辟了更多的政治空间 ,而且 ,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他们对变化具有调适性 ;第二 ,即使全球化确实导致文化同质性增加 ,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少数民族主义将会消退 ;第三 ,全球文化的规范性理想并非真正意义上全球的和中立的 ,而是非现实主义的。少数民族主义应该被视为与启蒙的世界主义和有指导的经济全球化相容。  相似文献   

13.
郭伟和 《中州学刊》2007,16(5):95-100
全球化是一种中性的关于世界不同体系的日益增长的相互联系和依赖过程的描述。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和剥夺导致了一种二元的社会后果:一方面是社会结构的分裂、地方文化的破坏、社会大众生计的艰难,另一方面也为"第三世界"提供了反对资本国际霸权主义的全球合作基础。当前存在着"反全球化"、"规制全球化"和"反思全球化"三种策略。反全球化策略其实是误识了资本全球霸权主义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关系,总体策略过于笼统;规制全球化策略是早期"福利国家"治理策略的延续,期望通过新的全球合作来规制资本的全球流动和残酷剥夺;反思全球化策略期望在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基础上,通过全球治理结构的多元化来重建全球人道主义的治理秩序。我们认为,反思和规制的互补和有机结合,才是应对全球资本霸权主义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驰 《社会科学》2001,3(9):63-66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人们对它的阐释、理解的角度不同 ,价值取向不同 ,形成了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全球化理论。有的学者从市场经济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 ;有的学者从信息通讯角度提出全球化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 ;有的学者从政治经济制度的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面扩张 ,或谓“全球化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另一名称” ;有的学者从文化的视角提出全球化就是消解文化的本土化 (民族化 ) ,实现全球文化一体化等等 ,不一而足。不管各家观点如何歧异 ,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文学民间意识的自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便是对全球化的文化反应,它在很多方面都与全球化之间构成了抵抗性的文化关系;另一方面,以民间文化立场对于现代中国主要包括“革命”与“改革”的历史经验的批判性书写,也使民间意识对本土内部的主流文化构成了批判。“民间写作”对于民间资源的吸纳应该警惕“民间的形而上学”,以避免思想艺术上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抵抗与批判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与反思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风险社会成为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以反思现代性作为基本理论支撑和理论目标 ,其实质是改良主义 ,因而弱化了对当代社会批判的力度。从马克思主义视野批判审视当代风险社会及其理论反映 ,一方面要立足于实践存在论的基础之上 ,形成对风险社会深层理论的把握 ;另一方面反思的基本理路之一应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张炜的知识分子批判是一种社会批判,也是一种思想批判.张炜以“业余者”与“流亡者”的知识分子身份,对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进行了批判;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土野蛮”与“洋野蛮”,他清醒地洞察到封建专制思想与商业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阻碍力量;张炜以知识分子的道德良心,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批评,这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民请命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现时代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京味”老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源 《东岳论丛》2002,23(4):84-87
老舍的重要价值 ,突出地体现在他对文化批判及国民性问题的执着关注。而老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其切入点和出发点正是“京味”浓厚的老北京文化。浓染平民色彩的“京味” ,通过幽默对市态的生动而完整的展示 ,作品中特有的“京味”语言 ,以及用传神之笔勾勒出众多北京市民阶层中富有典型性的人物 ,构成了老舍作品的鲜明特色 ,折射出“京味”文化对其文学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及他主动从其中汲取创作养分的创作意图。“京味”文化与老舍之间存在着一种值得深入探究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和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浪潮相伴而生的。在一些人看来 ,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本土化是一对对立范畴。如斯图亚特·霍尔就认为“本土和全球之间始终有一种对立 ,一种延续不断的对立。”① 这些人认为 ,文化全球化会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界限趋于消亡 ,而文化本土化则会造成对文化全球化的阻碍。然而 ,这是对两者关系的一种误解。将两者对立起来的谬误根源于对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两者内涵的认识不清。也就是说 ,这种看法一方面认为文化的全球化必然会结出某种先进的普世文明之善果 ;另一方面 ,它将文化的本土化视为狭…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后果——基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资本和高新科技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为特征的全球化,已经或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包括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沟通模式,一个带有全球化性质的公共领域逐渐成形.本文讨论了金融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跨国企业在全球运作以及后现代传媒的普及使得文化全球化时代已见雏形,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促使地方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改变,同时也让人反思身份认同和不同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