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高超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主题。小说呈现的多方面的双重性。包括时代背景、叙述视角、主题、人物等方面呈现的双重性,深刻体现了主人公们“美国梦”寻的幻灭。 相似文献
2.
张翠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64-6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反映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时代性强,往往表现出真实的两面性的特征。这些两面性的特征其实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仝月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7-139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和景物意象都非常丰富,而成功的意象或意象群在内涵上会引人深思,因此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如何在翻译转换中保留意象的审美功能和阅读美感,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和景物意象大都带有多重审美意蕴。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其中的人物意象与景物意象的翻译加以研究,利于深入探讨小说中意象翻译的审美再现问题,为意象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曾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
美国作家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运用了两种 不同的戏剧化的叙述:一种是叙述者有明确的称谓,另一种叙述者没有明确 的称谓,称之为“非人格化的叙述者。”本文阐述了戏剧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 ──情节的叙述获得了非常真实的效果;戏剧性叙述视角的可变性以及这种 叙述方式给作者提供了充分抒发情感的机会。另外,作者通过运用象征主义 的手法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历史,深刻地再现了“爵士时代”美国的社会风 貌。 相似文献
5.
韩永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3):73-77
文章着重探寻美国著名作家菲茨吉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蕴含的骑士遗风。介绍了骑士及其特点,阐述了作家籍以塑造小说人物的相关思想,分析了小说文本和时代文学文化背景,从而证明骑士遗风在该小说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赵永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59-61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怀揣着美国梦,试图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事业和爱情上的成功,但他的梦想最终经历了由变异到破灭的过程。作者通过盖茨比的经历表征了无数怀有美国梦的青年的共同命运,揭示了美国梦背后所蕴藏的深刻问题。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其所创造的物之间的异化,以及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造成了盖茨比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郭云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71-172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休闲带来享受、幸福和怡乐,是目的向善、个人自愿、理性自觉的美德,是“成为人”的过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拥有闲暇,却迷失自我,纵身金钱,享受荣华、物欲,精神空虚、无聊,麻木不仁;盖茨比以宴会营造休闲,幻想以此与黛西旧梦重温,就其爱情理想而言,具有执著、忠诚、富于责任感的精神向度,然而呈现更多的是外在的、物化的欲望性游乐,与个体成就自身的美德存在距离。 相似文献
8.
刘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4)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运用Lokaff的隐喻理论分析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有色的听觉世界和视觉世界映射时代背景,从有声的视觉世界映射人物性格,从视听觉匹配映射主题匹配,从无声时刻映射盖茨比的命运,从而体现小说中蕴含的隐喻意义,同时,感受爵士时代的人文气息和菲茨杰拉德高超的文学创作功底。 相似文献
9.
何大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92-94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两个主要女性黛西与乔丹只关注“人生姿态”。她们感情冷漠,只关心自己的魅力,然而忽略了人生的品质。对黛西与乔丹“人生姿态”的分析中可以探究菲茨·杰拉德对美国女性的矛盾态度:他对女人既有极其浪漫的“崇拜”,同时又怀有极深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0.
张丽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405-406
现在,无论是日常会话还是在文本中,会话含义理论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著名小说,以准确生动的对话和精准的人物描写闻名于世。对该小说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心理学和消费社会学的角度,鲜少涉及语言学领域。本文试图从会话含义理论出发,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谈话,以期从语言学视角获得对小说的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帆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5-5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名著,通过对盖茨比的悲剧的描写再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迷惘的一代”的美国梦的必然破灭。 相似文献
12.
万连增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从文化视角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几个主要人物在对人生梦想追求历程中的漂泊与回归,从而解读了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及人性的追问与思考,也加深了读者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男主人公盖茨比梦想的幻灭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即爵士时代。在某种意义上,盖茨比的梦想与传统的美国梦在本质上迥异,并非真正的美国梦。他的梦想脱离现实,甚至与现实相矛盾,缺乏传统美国梦实现的主客观条件,最终导致梦想破灭这一必然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4.
谢柳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144-147
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菲氏也因之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为作者对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叙事时间倒错,叙事聚焦独具一格,"同故事叙述"运用巧妙。这些使本来并无多少罗曼蒂克色彩的故事被点化成了一个独特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理想破灭、灵魂受难的悲剧。菲茨杰拉德对现代叙事技巧的大胆尝试和成功运用,使《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弗莱文学循环理论,分析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独特的循环叙事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小说情节发展主线与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诞生、成长、败落、死亡人生主要阶段相一致;小说中人物追梦和幻灭的循环叙事。指出循环叙事结构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呼应,深化了作品的悲情氛围,赋予作品更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夏霖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
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历了复杂而又曲折的接受过程.这部作品在问世之初读者反映冷淡,而后在二战后奇迹般地重新流行起来.这部作品的读者接受命运和不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域息息相关.读者的期待视域即他们的价值现、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情趣在战后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重新喜爱上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7.
变质的“美国梦”——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程度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并非真正的“美国梦”,而是歪曲变质了的“美国梦”。他的梦想缺乏传统美国梦实现的客观条件,这也就决定了他梦幻必然破灭的最终结局。他的梦脱离了现实,甚至与现实相悖,这是他的梦想与美国梦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解读的视角,结合西方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个重要女性人物梅特尔·威尔逊的名字的内涵及其隐含的该角色的性格本质、角色本质及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双重视角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作了准确的刻画:既有一战后国内经济的繁荣,又有年轻一代道德的缺失,该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赞誉,作者也因此声名鹊起。作品中作者以较多的笔墨贬低、丑化女性的同时,有意褒扬、美化男性,体现了父权制下"厌女倾向"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及作者创作态度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崔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7-278
美国小说家靠茨杰拉德(FraIlcis Scott Fitzgerald)的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以"美国梦"为主题的著作.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描写,展现了美国梦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当代的世界,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