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新闻语篇的图式机构分析显示,中美英语新闻语篇在评价的使用上既有差别又有相似之处。我们进一步以批评语篇分析为工具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均善于通过消息来源的预期评价,对事件的政治涵义和赋值做出隐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VanDijk对新闻语篇中的种族主义研究为理论依据,总结了西班牙新闻媒体对待移民的立场和反语言种族主义的尝试。通过对西班牙主流新闻报纸中移民主题语篇的语言特征分析和主题数据统计,阐明新闻语篇中移民主题报道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对《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语篇的基调和角色转换进行分析,发现报纸气象新闻语篇的“编、作者一读者”之间在身份、接触和情感三个方面表现出不平等的关系,存在人际关系协商.这种现象出于多种因素考虑,符合新闻报道和信息披露的特点和要求.用语言学理论探讨气象新闻中的角色转换和人际关系协商,为研究报纸新闻语篇提供了语言学视角.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一些著名的英文报纸和广播新闻中各选取20篇语篇为语料,对其利用衔接与连贯理论中的指称衔接手段、逻辑联系语和词汇衔接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数据表明,广播新闻语篇中衔接纽带的总数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广播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和词汇衔接手段的衔接纽带的总数和直接衔接纽带的数量也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而报纸新闻语篇中的逻辑联系语的数量要多于广播新闻语篇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是两份在大学校园中阅读率较高的英文报纸,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利用这两份报纸,尤其是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对两者的差异没有较全面的把握。就两份报纸在新闻价值、新闻报道方式、国内新闻报道选题、政治倾向、新闻标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日报》具有注重严肃话题、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重视国内新闻报道、政治倾向明显、标题语言和文体比较正式等特点,而《21世纪报》则注重提供学习资源,很少涉及政治话题,一般不对政事发表明确的态度,标题新颖诙谐。分析的目的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指导其更好地利用这两份报纸。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篇的语境重构与翻译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西方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受到其他国家读者的广泛质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无不渗透着报纸强烈的话语倾向,因此为了揭示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对话语的介入以及颠覆新闻语篇话语权,语境重构成为必然选择。概述了西方学者对语境重构的理论阐释,以2010-2011年《纽约时报》13篇对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报道作为语料,基于语境重构这一视角,应用目的论和顺应论探析英语新闻语篇的翻译策略,提出变译、编译和顺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引语是批评性语篇分析向来重视的内容之一,而针对新闻结构中最重要的标题和导语部分的转述引语分析却因语料难得而较少见到。文中选取了数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7篇报道,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转述动词、转述话语的来源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其标题和导语中出现的转述引语进行分析,以揭示转述引语背后隐藏的报道者对于事件的立...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分支,为人们分析语篇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批评性语篇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特点以及对语言环境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语言形式中的意识形态的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转换和词汇分类等三方面对关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报道进行剖析,揭示出这些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E急藏在新闻背后的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采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对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朝鲜《平壤时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中国日报》和韩国《韩国时报》新闻网站上有关美朝首脑2018年新加坡峰会的报道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上述新闻网站的语篇引述新闻参与者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网络新闻语篇表征社会行为者时所采取的策略。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和《平壤时报》的网络新闻在引述新闻参与者时呈现出双极化的倾向,而《海峡时报》《中国日报》以及《韩国时报》的网络新闻对新闻参与者的引述显示出多极化的倾向。另外,研究还发现在表征关键社会行为者时,《纽约时报》《海峡时报》《中国日报》和《韩国时报》对特朗普使用包含策略的频率较高,而《平壤时报》对金正恩使用包含策略的频率较高。此外,还观察到所有的五个新闻网站在使用排斥策略表征特朗普和金正恩时呈现出非激进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从批评语言学的视角,以韩礼德功能语法中概念元功能下的及物性系统理论为指导,分别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关于中共十八大的新闻报道各8篇,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中美新闻语篇进行了对比分析,挖掘出其异同点,并由表及里,透过新闻语篇的表层,透视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系统功能语法对英语报纸中的新闻语篇进行分析。从《纽约时报》官方网站下载语料并建立语料库。从中选出12篇新闻作为样本进行手动分析。围绕三大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对体现其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与语态、语气与情态、主位结构以及字系结构系统进行详细分析,进而解释情景语境的3个变量(语域、语旨和语式)如何在语义层面决定功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钓鱼岛事件。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为文本,从报道议题、报道体裁、报道倾向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其在关乎领土主权问题这一重大政治报道中对外报道的倾向和策略,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望进一步改进我国的对外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3.
袁殊主编的《文艺新闻》是在中国现代新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份小型报纸。袁殊有意识地将《文艺新闻》作为一种新型新闻理论的尝试,该报广泛报道左翼文化界的活动,积极反映进步文化思想。该报形式上栏目众多,编排紧凑,版面活泼。在通联方面注重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常常通过二次传播的方式,扩大和延伸报纸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以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期间《金融时报》和《中国日报》英文版的财经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财经新闻报道文体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并验证了将语域理论应用于新闻语篇分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语篇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揭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运用及物性和情态等语篇分析工具,对《中国日报》、《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棱镜门"事件中斯诺登赴俄罗斯避难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其中蕴含的不同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意义,有助于读者阅读新闻报道时进行批判性分析,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敏感性及对语篇的反控制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代表学者——克瑞斯和赖文借鉴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提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此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以视觉语法为基本分析工具,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家媒体中对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相关报道进行解读和对比,从而揭示图像在新闻语篇中如何产生意义,进而验证视觉语法在中外新闻语篇对比分析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都选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作为分析的文本,却极少采用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自然灾难新闻等来作为研究对象.文章选取灾难性新闻语篇为分析对象,以期对现有的批评性新闻语篇分析做个补充.文章旨在通过研究美国媒体对汶川地震事件的报道,来论证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并揭示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2003年非典之后有了长足发展,对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和公开报道津津乐道。然而,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报道的架构问题。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结合新闻框架理论,从新闻主题、新闻材料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三个层面对该报纸的汶川地震报道进行了考察,并由此总结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呈现出的新闻框架特色。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由来     
我国唐代的“开元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邸报是一种政府的公报,用于传达朝政的文字抄本和政治情报。近代出现的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1609年,德国《报道与新闻报》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份铅印的报纸。1631年,法国的《报纸》创刊,由于发行广泛,深入人心,所以“报纸”就成为现代通用的词汇了。报纸的由来@肖杰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语言在构建人类的经验世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记者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解读,本文选取香港南华早报(SCMP)的一则新闻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新闻语篇包括多种可控的过程(process),其中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语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为主要过程。物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闻事件提供客观信息。然而,对言语过程的深入分析发现,该过程.中的言谈者(sayer)和两种投射(projection),包括直接引用(quoting)和间接转述(reporcing)显示新闻记者在如何选取和如何报道事件时具有决定权,因此该新闻报道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