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当代国外"沃尔夫-萨丕尔假说"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沃尔夫等人在继承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深入讨论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这个假说具有广泛的意义,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不同解读。当代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新的研究,试图对这个假说进行证实或者证伪。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中对于文化互动关系有三个假说:多元文化主义假说、整合假说以及接触假说。多元文化主义假说是指当个体或社群在一个更大的社会中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到自信和安全时,结果会产生更为积极的相互态度;相反,当这些认同受到威胁时,结果会产生彼此之间的敌意。整合假说是指当有关支持文化整合的策略和政策得以贯彻时,就会产生更为成功的对个体与社会更有利的心理和社会结果。接触假说是指在大多数的接触情境下,文化群体间的接触越多,他们彼此的尊重和态度就会越积极。将对加拿大以及国际上有关这三种假说的研究进行回顾,同时还将包括一些在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所实施的支持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和项目,以改善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产生之初,文化的诞生之时,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历史实则是一个语言、文化的历史。羊作为一个动物很早就进入人类的视野,从古自今和人为相依为命,大量的"羊"之语言在这个过程产生,记载了丰富的"羊"之文化。  相似文献   

4.
韩洁 《民族论坛》2006,(10):53-53
随着中国和国际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任之一。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剥离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使语言学习成为脱离社会文化环境的单纯语言技能训练,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语言能力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应包括社会交际能力,也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研究或从事外语教学,不能忽略该语言主流文化的影响,应加强文化教学。"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社会学家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在论述语言与文化关系时说,“一个社会的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有关土著语言分布的研究是为克努特·弗拉德马克假说提供依据的,这一假说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太平洋沿岸海路进入美洲大陆的,而不是从内陆的不冻走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西北沿岸、墨西哥湾北部海岸、中美洲以及南美洲,都可以发现土著语言的高度多样化(diversification)。有若干是孤立语,而较多的是几个语组(phylum)的再分  相似文献   

6.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语言学界对此研究也较为薄弱,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口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处于承上启下阶段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症结,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对中级口语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能引领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尽快走出语言学习的"高原区",更好的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应重视文化教学,注重语言与非语言中的文化现象.由于在蒙古族英语教学中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教学研究现状,提出"母语文化"在蒙古族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缺失现象,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蒙古族学生"母语文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特级教授、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亚语言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徐丹的《唐汪话研究》一书,作为"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的一部著作,于2014年7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此前,她曾三次赴唐汪作过调查,并于2011年、2013年先后在《中国语文》《方言》上发表了《唐汪话的格标记》《甘肃唐汪话的语序》两篇论文,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特别是语言教育者,我们希望了解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在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学习者身上发生了什么。语言的学习是整体"人"之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具有了全人的视角,才有可能促进包括语言进步在内的学习者的成长。男女教师的心理结构不同,心理认知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会被引入语言教学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角色认同程度从而分析其与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想要完善的掌握这门艺术,最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体态语言的恰当使用,能使有声语言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不仅有效的激励了学生的兴趣,还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更为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王铭铭 《民族学刊》2013,4(3):42-43,106-107
山与水,是民族志时空坐落的内在构成元素,但它在民族志中尚未得到合适定位。 我们的研究缘何存在这一问题?原因大抵可以在"人类科学"割裂自然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十分重要。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如何选择、传统文化被忽视、传统文化难以理解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适度、尊重和语言第一的原则,运用文化差异比较、字词句导入、文化体验等多种方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进一步深化,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助于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德语这一小语种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在探究"一带一路"对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法、交际法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波斯语教学及经典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斯语是伊斯兰文化东传中国进程中最主要的语言之一。元明以来,波斯语的教学及经典学习,在官方机构和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中广泛使用,政府并设有专门教学、翻译机构。经堂教育的主要经典中,波斯语典籍占有很大比重,对中国穆斯林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影响深远。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韦荣慧 《中国民族》2010,(12):18-21
极富民族特色和情感的中国各民族音乐背景、美丽精致的苗族银装、华丽高贵的蒙古族长袍、美若仙境的朝鲜族服饰、典雅端庄威武豪放的藏族服饰……这就是"多彩中华"!它演绎了中华各民族的服饰艺术,没有语言、没有讲解,只有音乐、只有色彩……2010年,"多彩中华"首次走近美国民众,被称为"真正的文化使者"。至此,"多彩中华"走过了11年。11年里,"多彩中华"成为一个用激情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11年里,"多彩中华"奉献出了一场场用爱心传递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彩演出;11年里,世界因此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11年里,"多彩中华"也记录了一个个辉煌和难忘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进一步深化,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助于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德语这一小语种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论述,在探究"一带一路"对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翻译法、交际法在高校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语言、文化、习俗也各不相同,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英语语言的传授者,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告诉学生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及其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理论重视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采借,文章探讨了人类学研究中的语言属性与文化概念表述,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和人类学视域下的语言、文化比较,对人类学文化建构的时间性问题进行了阐释,认为在人类学背景下语言、社会与文化建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从语言角度出发能对社会-文化形貌进行较好的把握,助益跨学科交流角度对人类学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张迅 《民族论坛》2010,(3):53-55
预制语块的文化因素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间、全方位、多视角的对比研究,语块的形成与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语言交际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因素上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对英语预制语言的习得有着正负二方面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3日,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理论与实践"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承办,旨在给从事民族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