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的核心问题。政党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必须履行的一项根本功能就是利益整合。在有着多元利益主体的社会转型期,正确、有效的利益代表和整合,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围绕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能,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略,把握新阶段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执政党掌握的公共权力的运用入手,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准则,体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主义、与政党、与执政党的政治关系。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化。群众路线规定了党的根本宗旨、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意到执政党在坚持党的性质、党与社会、党与国家及党与人民群众四个主要层次面临着的挑战和困难,按照党的十八大改革攻坚的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区别于其他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不仅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党群关系方面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和维护群众的利益,才能发扬党内民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政党执政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深化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历史与现实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执政党必须提高执政绩效,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扩大其社会基础;执政党必须善于把握执政方式,处理好党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处理好同其它党派的关系;执政党必须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民主国家,任何执政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党目标,都必须把合法性作为政治运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其执政合法地位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相似文献   

6.
党群治理与群众路线的实现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群治理是一种新型的党群关系处理模式,它既是群众路线实现的内在逻辑发展,同时也让群众路线的实现获得了意义。因此,群众路线需要在党群治理中实现,而它实现的根本机理是政党的社会属性与能动性政治成分,一般机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群众型政党的社会工作的内在要求,直接机理是转型社会的基层治理需要引介群众力量,特殊机理是党群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政党信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其必须永葆长期执政的地位,但是长期执政的地位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前,党长期执政面临着执政意识淡薄的考验、党群关系紧张的考验、干部队伍变质的考验与政党权威巩固的考验。党长期执政角色的保持离不开党的自我革命与依宪执政,需要重视党群关系、党的作风与党内监督。新时代,夯实党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能力,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基层根基。  相似文献   

8.
在布尔什维克执政后,列宁根据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历史任务,强调要相信和依靠群众,把密切联系群众看做是布尔什维克取得胜利的源泉,并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看成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目的。而密切联系群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无论所处的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能变,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决不能丢。我们只有按照马列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自觉地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才能使我们党成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9.
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在执政条件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站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而提出的几个“不能”,十分深刻。认真学习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肩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具有重要意义。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绝对不能同人民群众相对立。“党的组织、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则不…  相似文献   

10.
党的群众路线是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经过革命战争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洗礼,群众路线日趋成熟和完善,做到了既不改变根本,又与时俱进.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从思想教育和制度层面入手,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何旭 《理论界》2014,(3):22-25
微时代下,党群关系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情况,而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给党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党必须正确对待微博和合理运用微博,改进党群关系发展思想,遵循微博发展规律。结合微博给党群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依托微博平台研究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路径,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微博党建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建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全党不断加强学习,获取知识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党,要求全党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创新型政党,要求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发展理论,丰富实践,完善制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组织法治化为虚拟空间法治化提供导航明灯,顺应了虚拟空间治理诉求。虚拟空间法治化为党组织的法治转型和形象塑造提供了时代契机,顺合了党组织的现代化角色需要。这种进化逻辑为党组织消解网络"新疆域"的各种挑战、推进虚拟空间协同治理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求。科学化是指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用在党的建设上,就是指符合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全面认识和自觉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诠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要义: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党执政是在社会-政党-国家的政治架构中进行的。任何政党要能有效、合法地执政,必须选择合理、科学的执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在我国迅速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一方面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局面,为党的科学定位创造了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挑战。适应公民社会的兴起,执政党需创新其执政方式。新时期,创新党的执政方式,要合理规范党政关系、践行民主执政、实行依法执政、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党群关系的理论,而且积累了处理党群关系的丰富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广泛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建设新时期的党群关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于培娟 《理论界》2014,(1):12-15
本文认为,应该从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维度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唯物史观和共产党的宗旨是理解群众路线的理论维度。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是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维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工作机制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就绝不能削弱。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继承与发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积累的群众工作机制宝贵经验下,勇于突破,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徐蕾 《理论界》2014,(4):18-21
执政党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决策过程中,会充分吸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民营资本政治诉求则会试图通过各种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途径向执政党施加影响,对执政党执政路线、组织制度和执政理念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民营资本的发展与执政党之间关系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