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广义》是反映王船山语言文字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学术界对《说文广义》的介绍和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迄今已有50余年,但其成果却无法与船山研究之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相提并论.据统计,共发表论文10篇,硕士论文2篇.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字观、注音说、词义训释、虚字说、哲学思想、版本等多个角度全面综述了《说文广义》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关于一字多音的见解对我们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王船山在《说文广义》中对一字多音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列举例证,分析了产生一字多音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处理一字多音问题的一些原则,对我们现在的汉语规范化工作很有启发。本文试图从王船山处理一字多音问题的原则出发,结合现代汉语实际,探讨一下简化多义字的多音问题。  相似文献   

3.
梅季 《船山学刊》1984,(2):102-109
船山《说文广义》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该书所释之字以《说文》所收为范围,论述之旨按许氏六书为准则,广释文字各种含义.广窥字、词之间及一字数义间之内在联系,广求文字,音韵、训诂及语法之某些规律,同时全面匡正时俗字弊,故名《说文广义》。当前,我国研究语言学史的论著日益丰富,但在众多的书,篇中却很少提及王氏此书;“船山学”的研究讨论亦很活跃,但却很少有人把此书摆到应有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正> 《说文广义》是王船山唯一的谈“小学”的专书。同时也可以说这只是先生的“绪余”。因为从原书前面的《发例》来看,先生作此书的目的似是为了匡谬正俗,针砭当时村塾蒙师的鄙陋不学和晓喻初学而写的。因此书中所论列的字义深浅不一,细大不捐。但尽管如此,而书中的精理名言,随在皆是。因为王船山已经意识  相似文献   

5.
类聚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广泛运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但这一分析法早在《说文广义》中有所体现。类聚分析《说文》,以及如何类聚分析《说文》,这是《说文广义》馈赠给《说文》研究的又一方法论上的启示。基于《说文广义》这一启发,文章以《说文》中“词与意义说解”为切入点。从“训释种类”、“训释方式”、“补充和引用”、“联绵词训释”四个方面。对《说文》进行了类聚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运用这一分析法研究《说文》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就船山《说文广义》之特色、成就及地位,抽作《试论〈说文广义〉》(载1984年第二期《船山学报》)曾有所评论,至于其局限不足,因限于篇幅,只得留作今日小议。就书论书,《说文广义》之缺陷与不足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片面性卷二释“莱,”“本义为荒草,与蓬并生于芜秽之地,唐人乃以名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船山(王夫之)遗著,名之曰《船山全书》,共16册,计46种,每种之末,均有编者写的编校后记一篇。然而文中编者误解船山原著文意和字义者竟不乏其例,试析如下。一、“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究系何义?岳麓本《船山全书》第九册为船山研究文字学的专著《说文广义》,该书于1989年7月初版,1996年10月重印。该书之首,船山撰有《发例》一篇,该文第一段说:“兹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诸不见《说文》者不及之。许氏始制,始于一,终于亥。今旧本部次无所从考。一以《集韵》为序,…  相似文献   

8.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9.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次序 清·王筠在《说文释例·六书总说》中说:“六书次第,自唐以来,易其先后者,凡数十家,要以班书为是。 “象形指事,皆独体也,而有物然后有事,故宜以象形居首。会意形声,皆合体也,而会意两体皆义,形声则声中大半无义,且俗书多形声,其会意者,千百之一二耳,即此足知其先后矣。转注假借在四者之中,而先后亦不可淆者。转注合数字为一义,假借分一字为数义也。故以六书为三耦论之:象形实,指事虚;物有形,事  相似文献   

10.
从严格的汉字学理论的定义考察,许慎《说文》六书理论体系对汉字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因为《说文》第一次给六书以明确定义,首次将六书理论贯彻全书进行字例分析;宋元明对《说文》六书理论进行了别样的发展;有清《说文》六书理论达于巅峰;六书理论亦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之奠基;《说文》六书理论亦有因未有详论或未及详备而产生的问题,譬如六书相兼问题,然亦可见其借鉴作用。总之,《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1.
<正>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本人对船山思想体系的理解,故有《王船山沉思录》之续作。所以在《王船山沉思录》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12.
<正> 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必须了解和正确对待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正是在这重要认识问题上,王船山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一在论述认识问题时,王船山指出:“圣人之知,智足以周物而非不虑也:圣人之能,才足以从矩而非不学也”。(《尚书引义》1962年版,第1页。以下凡引是书只注明页数)他认为,这才是“学之大原”。(第1页)为什么呢?王船山论述说:  相似文献   

13.
<正>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李国钧撰写的《王船山教育思想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的论文,已发表了一些,而全面地系统地进行研究的专著,《初探》则为第一本。《初探》共分六部分:(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三)培育理想人格的“成性”说:(四)教学思想;(五)论“浆童”教育;(六)王船山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王船山在后半生近四十年屏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字形义关系的字书,作者许镇是东汉一位很有名望的经学家、小学家。他根据“六书”的原则,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深入精辟地阐述了汉字的本义和古吉,把构成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较科学地建立了汉语文字学体系,使《说文》成为了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除此而外,《说文》有机的整体性、严密的系统性,也使后人所折服。《说文》成书的时代,正是传统思维方式趋于成熟的时期,《说文》这部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文字学著作,无处不体现着传统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六书略》是将六书理论与汉字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文字学的著作,虽然从理论到归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为全面以六书统属汉字的著作,其开创之功是必须承认的。可以这样说,郑樵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第一个撇开《说文》系统以六书条分所收汉字的文字学家,其理论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 我读王船山的著作,是从一九二六年在北京求学时开始的。当时病在以间接读书去代替直接读书,崇拜“权威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的评价王船山,而不免上了一些当。稍后,对王船山的《四书训义》等大部头著作,仍然望而生畏。直到一九八一年,对王船山的遗书,虽然断断续续地读,总无法抽出一个较长的时间把它一次读完。因此,凡要求撰写有关王船山论文的,我都不敢接受。次年动手术出院后回家休  相似文献   

17.
某个部件既表义又标音的合体字叫亦声字.许慎的“亦声说”是对“六书”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它为“右文说”的提出和“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确立以及现代同源词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解释了222个亦声字,但还有更多的亦声字并没有明确解释.分析这些未明释的亦声字对于促进“六书”理论和同源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文》亦声字而未明释的原因或是许氏故意省称,或因徐铉对原本《说文》的误改,或因许慎囿于字形而产生的对字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郑樵,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氏读书论学,涉猎极广,著述颇丰,博学多识。本文拟对他的文字学的研究略作评述.郑樵研究文字的主要著作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等.前三种主要研究“六书”,但《象类书》及《六书证篇》二书早已亡佚,其主要观点及成果保留在《六书略》中①;《六书略》一书见其所撰的《通志》。后二种主要研究金石文字,《金石略》一书亦存《通志》中,《石鼓文考》也已散佚,其主要观点已见他书所引(详下)。另据《献皇帝书》,郑樵的字学著作尚有《续汗简…  相似文献   

19.
目前,王船山学术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过去虽然有一些学者曾从宏观方面进行过综合归纳,但毕竟已跟不上王船山学术研究的发展,现在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一、王船山本人的学术研究王船山本人的著述是其学术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他的著述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王船山的学术研究范围。王船山的著述共一百余种,四百余卷,最早据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王敔的《姜斋公行述》、《湘西草堂记》,蒙之鸿《蕉畦先生传略》等文献载,王夫之次子王敔先后整理刊刻《楚辞通释》、《庄子解》、《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  相似文献   

20.
<正> 古今中外,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学者、作家在某方面的卓越成就,常常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光辉。王船山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他的《龙舟会》之所以不为文学史、戏剧史家们所注意,恐怕就是这个缘故。本文拟就王船山唯一的一出杂剧《龙舟会》作些剖析和研究,以就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一、从《谢小娥传》到《龙舟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笠翁说:“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可见,历代文人学士对于填词制曲是非常轻视、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