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单性原则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本文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过程、认识成果的表达诸方面探讨了这一原则。作者认为自然系统的秩序性、有规律性和简单性原则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和精确性是自然界的固有属性,又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反映。一般说来,模糊性在客观上是指客体在性态和类属方面的亦此亦彼性、不确定性或者说中介过渡性;在主观上是指对客体认识的不清晰、不明了、不和谐、不完善以及简略、近似、渐进。精确性在客观上是指客体在性态和类属方面的非此即彼性、确定性或者说两极对立性;在主观上是指对客体认识的清晰、明了、和谐、完善以及繁细、确定、突变。二者是对立的。但是,在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二者又是互相依赖、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精确是在模糊基础之上的一定限度内的精确,超出这个限度,精确就可能转化为模糊;模糊则是对应一定精确程度上的模糊,而对应另外的情况,模糊又可能成为精确。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正是模糊和精确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简单性和复杂性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首先肯定了简单性原则在认识复杂事物方面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指出并不是任何事物都是简单要素的机械组合,我们还必须确立"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的新思维,并主张用简单性和复杂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客观、外在自然的反映,是对蕴含在自然现象中的自然本质的系统化、理论化认识。自然界运动和发展导致出对其自身的否定,即形成了自然科学理论。从这个角度上说,自然科学理论是自然界自我运动的结果,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理论又是认识主体对自然界的反映,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所以,“科学作为一个存在的事物和完整  相似文献   

5.
一客观世界是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无一例外地处于运动过程并只能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因此,“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人们的认识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必然受到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所支配。这决定了人类的思维过程按其本质来说,就是辩证思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直观的反映,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因而在人类的思维去再现事物运动的历史过程中,便产生和始终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  相似文献   

6.
科学审美创造的简单性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单性首先反映了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个基本的内在特性;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形态及其运动图像所具有的广泛的简单性的反映,科学审美创造主体便相应形成了以简单性法则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简单性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如简单性科学分析与综合、简单性科学审美直觉等;在上述主客观简单性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理论建构的简单性法则,主要有逻辑简单性法则和数学简单性法则,它们在科学审美创造的求真构造中发挥着非凡的作用:以最经济的途径逼近真理,以最简单的形式描述真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言原型—模型理论和象似性原则以及“创新客观世界是原型、语言是象似于客观世界模型”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原型—模型象似学术观点。汉英作为客观世界原型的两个象似模型,其演进史表明,语音文字均是对客观现实中具体声音或自然界中山河日月和飞沙走石等品性形貌的摹拟,但又不是其简单的翻版。通过对汉英文字生成母体进行溯源后发现,相对于客观世界原型,语言模型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和修辞等6个子系统均存在着象似性,尤其在语音文字层面,象似性更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原型—模型象似理论注重语言内部机制与外部因素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多视角、多维度考察和解释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与认知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是各种教育资源的简单分配,而是配置主体基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按照教育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系统目标为取向的一种社会行为。目的性原则、匹配性原则、齐全性原则、人本性原则、效用性原则等是配置主体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必须遵守的基本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对评价目的认识不足、评价过程不够规范、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等问题,依据客观性与指导性、多元性与发展性、整体性与独立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重的原则,提出了以"双师型"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以简单方法所揭示的机械论的世界到以复杂性方法揭示的不断演化的世界,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们生存的世界的探索。系统方法、自组织方法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不断演化着的客观“存在”,复杂性正是让我们在演化中把握存在,让我们以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去接受正在进行的在思想上的进化。复杂性方法在今天对我们探索世界正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简单性思维范式的超越,而且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的疆域。  相似文献   

11.
17 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从其理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建立了以自然界的客观必然性为最终原则的伦理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善恶观。斯宾诺莎善恶观的形而上学基础决定了其善恶观的机械论性质,同时表达了人类必须遵从自然界的客观必然性的可贵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刑法中的信赖原则概念理解,论证信赖原则适用客观要件是其主观要件适用的前提。对于信赖之存在性以及相当性的判断,必须结合具体的客观事实进行具体的认定,即只有在一定社会中具有社会相当性的场合,才能肯定信赖原则的成立。并通过分析信赖原则与客观归责理论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客观归责理论对信赖原则限定适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史上,列宁第一次用明晰的语言提出了人类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梯级性问题。他在《哲学笔记》中郑重地指出,“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1 本文试就人类对自然界本质认识的梯级性问题作初步探讨。自然界这本奇妙的大书,不仅现象是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而且它的本质也是具有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了简单性原则。这一原则不同于规律,是对规律本质特性的反映,因而是唯物的,科学综合是简单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其任务在于寻求物理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因而是辩证的。简单性原则与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又有根本差别,即它们分别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历史要素和逻辑要素,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基本范畴,二者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正确认识和分析历史要素和逻辑要素及其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1 历史要素和逻辑要素这两个范畸的内容是丰富和复杂的。历史要素指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它表示的是属于事物和现象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同时也指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如社会发展史、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等。所以,历史要素首先是客观现实,不管是自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揭示自然界生成为人以及自然界的历史性质,马克思形成了以"感性自然界"为关键词的自然观,达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切理解,由此必定与当代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有着本质性的联系。"感性自然界"的自然观,有助于纠正"抽象自然界"观念的虚妄性,克服资本原则抽象统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性使用,为认识当代生态问题之成因开启合理的理解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代认知理论认为转喻是概念上的相关现象,体现的是一种邻近关系,人类的认知思维具有转喻性特点。客观世界的符号化离不开转喻机制,转喻的替代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语言符号音义的结合、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和命名过程中转体与喻体的选择等都是认知规律作用下基于客观的主观认识结果,反映了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体现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8.
简单性原则是科学美学的准则,也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原则。简单性原则的基本思想来源于古希腊,后来在中世纪由奥卡姆作为美学的原则明确提出,17世纪又由牛顿作为方法论的原则再次提出并具体运用。此后,简单性原则的内容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得到充实,到了20世纪,简单性原则已为广大科学家所接受,其作用亦被广泛认识。作为美学准则,简单性的追求能够诱发直觉思维启迪人们的新的思路。同时作为方法论的原则,它成为科学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并且是科学理论或假说的可接受性标准、评价标准与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9.
神话作为人类艺术的宝库和土壤,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从对自然界荒诞的认识到个体意识觉醒到能动地反映人类自身的关系,神话以揭示原始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为路径,逐步催生了人类理性思维的萌芽。其自身发展的过程恰恰是孕育人类理性形成的过程。同时,理性在神话中的发展与进步也导致了人类理性最终摆脱孕育自身的神话的束缚而走向自由和独立。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始终都是在自在的状态中运行,只有相对于主体的人,客观世界的运动才有了价值属性,才显示出发展的意义。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可使客观世界符合人的目的发展。发展其实是人的解放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