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思想、言论、行为的一种物化形态。《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在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克己奉公的价值取向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学与思想     
雷戈 《天府新论》1999,(1):90-95
在中国当代,一流的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大都集中在史学界,在研究历史(主要是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陈寅恪、顾准、李泽厚、李敖等。当然,作为思想家,他们每个人的身份并不是单一的,比如,陈寅恪还是文学史家,顾准还是经济学家,李泽厚还是美学家,李敖是作家和政论家。他们之所以成为思想家,关键在于他们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批判性理解,故而,他们便成为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和思考能力的历史学家。这不能不是中国当代史学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发人深省的文化现象。第一,它证明了历史与思想之间的因缘性;第二,它证明…  相似文献   

3.
<正>陆侃如、冯沉君先生是学林仰重的文学史家。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初合作出版的《中国诗史》是中国第一部诗学专著,奠定了两位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受到过鲁迅先生的称赞。他们学贯中西,博学多才,是新中国为数有限的两位高校一级教授。他们在山东大学任教二三十年,桃李芬劳,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邓演达、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是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最热门课题。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的路径上跋涉探索,孙中山、邓演达、毛泽东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对社会主义主题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毛泽东同孙、邓的认识差异更大。现作一比较研究。刚刚跨入20世纪门槛的中国人.以从未有过的迷乱目光,审视着中国的社会政治走向,应接不暇的西方社会思潮将他们的心理变成了“杂色的大染缸”。社会主义就在这时如一座突兀的山峰凸现在探索者面前,几乎来不及思考,他们便将社会主义当作新思维的坐标,甚至连正在醉心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孙中山也…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之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当我们仔细考察,即可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那就是,当时那些叱咤风云、活跃于政治舞台和思想前沿的英雄,几乎全是知识分子。他们催动了两千年来停滞、僵化的社会,把鸦片战争以未饱受屈辱的中国历史变成蓬勃向上的、充满希望的历史。知识分子积极引进外国新文化,以文化、学术救国。他们在将传统文化改造、转化为现代文化的同时,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先进的爱国知识分子给中国社会带来无限生机。他们像灿烂的群星,照亮了中国的光明前景。在众多英雄中,有一位极为独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诞生于19、20世纪之交,其发生首先是基于非常迫切的启蒙救亡要求,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王国维、陈寅恪,以及胡适、陈独秀等等,尽管他们的研究领域和方式是多么的不一致,尽管他们的见解和体系是多么的冲突,但在试图重建现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认为,梁启超、张东荪等所提出的中国应当发展资本主义实业、而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基本上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只有谋取到国家的独立主权,中国的资本主义才可能得到发展。他们又极为惧怕民主革命的爆发,所以他们消极企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主张,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取得任何实效。至于年轻的共产主义者,认定在当时的中国就应当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则是不合当时中国国情实际的、无法实行的主张。不过,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校正了早年的误识,找到了新民主主义这条切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杨绍军 《社会科学论坛》2014,(4):195-205,214
抗战时期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以朱自清、闻一多、李广田、陈铨、王佐良等为代表的“学院派”批评家,他们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始终关注战时中国文学的发展,用敏锐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促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确立和发展,为新文学的理论阐释和学科体系建构进行了尝试与努力,也奠定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陈凯歌、周晓文、李少红、吴子牛等,都是中国影坛最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在他们相继进入中国电影大制作的时候,人们完全有理由对之寄予强烈的期待。这除了是基于对他们的艺术功力的赞赏和信任之外,更是因为他们这代人既有着强劲的现代观念,又有着同样十分强劲的艺术精神和人格理想。但是,在依次看了他们每人的最新作品《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红粉》、《南京大屠杀人《风月》、《秦颂》以后,却发现这些影片几乎无一例外地同时失落了,并且问题几乎也是共同的。与他们的以往作品相比,这是一种精神格局的萎缩倒退,是一种人…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精神障碍及其矫正张舒哲中国是青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决定着中国今后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活力;他们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热衷于探索人生的真谛。但是,青年正处于发展中,无论是生理上或心理上都...  相似文献   

11.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2):192-194
晓清小说转折时期的背后是一个帝国衰落、民族自大心理崩溃、民族危机感深重的时代。甲午战败彻底击垮了中国士大夫的“天朝”心理,导致了他们心理从自傲到自卑的严重失衡;也使中国的士人完全失去了原本的从容和自信,促使他们在强烈的民族危机感的驱使下产生了急躁的功利主义情绪。这种复杂的心理背景,再加上他们自身传统的知识结构和审美眼光共同形成了他们接受外国小说时的“期待视野”。这使得他们极力鼓吹政治小说救国,对政治小说产生误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朱静 《云梦学刊》2009,30(1):157-159
20世纪下半叶程抱一、赵无极、熊秉明、朱德群等一代具有相似经历的法籍华人作家、艺术家在法国纷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个群体出生、成长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放又苦难的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到了西方文化中心和前沿的法国巴黎,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六七十年代开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纷纷有所建树。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并不是以所谓的“异国情调”取胜,他们都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又熟谙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热爱祖国和热爱民族是一致的。自从有外族染指中国,即从明朝倭寇侵扰沿海疆域起,随后又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掠,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抵抗外族侵略,争取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上,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历史人物的所有表演,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凡是维护民族团结、争取民族独立,抗击外族侵略的,就应当肯定。相反地,如果他们的行为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独立,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都是不可取的。中国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在形…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中国的三巨人,当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世纪巨人,以独有的实践哲学影响了华夏九州,改造了当代中国,并且还将为新世纪中国的腾飞和昌盛予以重大的影响,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得到发杨光大!一、王巨人的实践哲学惊人相似世纪巨人的哲学思想,既是对前人哲学思想的继承,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本世纪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的带头人,是人民的领袖、民族的英雄!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政治信仰不同,对中国的设计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人鬼情二题许祥麟我们不认为有鬼魂的存在,中国鬼戏的作家们也并不一定都是有鬼论者,对一部分作者来说,他们或许仅借助鬼戏的创作折射人生、抒发胸臆、娱乐观众……但无论如何,既然他们选择了“鬼戏”这一形式,也就势必要在假定有鬼魂存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大批中国文艺工作者先后来到桂林和重庆,他们在这里组建文艺社团,举办文艺研讨会,出版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作品,构筑起抗战文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文艺活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坛,因他们具有的侨寓性、本土化、民族解放意识、开放性等特点和他们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成为大后方文坛的双璧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中国民族学界开会讨论何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等问题,笔者对此颇感兴趣,也想参与。笔者认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中国的国家形成理论问题。17年前,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就指出:“我们要求青年人爱国,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国是怎么回事,让他们爱什么国、又怎么去爱呢?”①意即青年人只有弄清楚今天的统一多民族中国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树立正确的祖国观,自觉地去爱国。可是直到今天,我国的民族学家还没能说清这个问题。我国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现在流行的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传统哲学刘奉光一、什么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有的哲学史著作几乎都是哲人史的迭加。哲人的思想果真能代表人民大众的思想吗?哲人的语录果真能左右社会思潮吗?不能。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两位影响最大的哲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却相当有限。他们活着吃不开不说,在...  相似文献   

19.
论晚明狂人──一种新型士人精神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人追求成圣,晚明文坛上却活跃着一批不再温柔敦厚的狂者。他们的狂不仅是外在形迹的佯狂,而是狂入他们的本能、深层自我以至本体文化性格。他们以阳明心学为原动力,以崭新的伦理观、价值观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狂人。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型士人精神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鸳鸯蝴蝶派用小说化的艺术修辞手法书写电影人的寻常家事,通过制造心理共鸣和情感共振,为市民最终接受电影这一新的“媒介物种”铺平了道路。他们以电影人的悲欢离合为素材创作了不少小说,使公众熟悉了电影人物与各种电影空间,加深了观众和电影的情感联系。他们的电影评论从传统戏剧和文学艺术中吸取养分,是早期中国影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起到了启蒙教育观众的作用,也为中国电影本土化架构了理论基石。他们以报刊为载体,以评论、杂记为渠道,用合乎中国人审美心理的方式将电影引入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将电影这一冷冰冰的技术物件与公众可感知、可理解的身边事物、生活经历、社会交往融合起来,推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