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的。在当前,国营企业除了普遍进行经营方式的改革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对企业的劳动、工资、保险这“三大制度”进行改革。本文拟就深化“三大制度”的配套改革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对当前“三大制度”改革形势的估计近些年来,国营企业普遍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承包经营者为实现承包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选择了企业内部的劳动用工、工资、保险制度的改革,作为经营方式转轨的突破口,从而向社会提出了改革“三大制度”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一、总体思路关于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总体思路是要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挤的要求,以“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为指导思想,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奋斗目标。近期目标重点是要抓好“五三一”工程。即五大商品:粮、油、肉、菜、糖;三大改革:商业企业发展注销经营,物资流通企业重点发展代理制,粮食实行“两线运行”,把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一大建设:建设和管理好商品批发市场。建立起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粮食商品、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出发点的。而在当前,国营企业围绕企业活力问题,除了普遍进行经营方式的改革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对企业的劳动、工资、保险这“三大制度”进行改革。“三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本身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形势及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周立群,刘书祥一、对当前企业改革形势的基本估价1995年被称为“企业改革年”,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扎实推进的新时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透过1995年改革,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梳理出当前企...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企业产权改革一股份化”课题组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涉及面很广,从产权制度到科学管理,从宏观环境到微观机制,都有许多复杂的难题需要求解。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改革,探索这些企业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广西区党委作出了“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重大决策。“三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开放带动和重点突破战略。“六大突破”──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体制转换、对外开放、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新突破。“三大战略、六大突破”构成了广西跨世纪发展的新思路和大框架。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六大突破”,其直接的运作过程和结果就是:再造广西。如何真正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六大突破”,再造广西关键的问题是协同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全党、干部、人民的协同问题,即使有了…  相似文献   

7.
要解决“三农”问题,单靠农业部门自身的调整和改革不行,必须从统筹城乡的高度来思考。成都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大重点工程”,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个由企业、市场和宏观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挤体制,必须进行包括这三大环节的配套改革。三者配套改革的中心内容应是以企业机制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机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配套改革。只有通过这三大机制的配套改革,才能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要搞好这三大机制的配套改革,必须深入认识和掌握三大机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有小型企业社会保险行为探析□胡树生张彤“抓大放小”是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据此,国家对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的重点仍然放在转换经营机制上,期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资金重组等方式,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机制,从而扭转其效益低下的现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宁夏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在这种新形势下,按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今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改革包括计划体制的改革将逐步全面展开。这个改革,中心是简政放权,增强企业的活力。各级管理部门,包括计委在内,都要多当一点,“红娘”,少当一点“婆婆”。放权要名副其实,要真正放给企业,不要搞“婆婆”换班,走了一个“刘姥姥”,来了一个“王熙凤”。计划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核心,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已经结合宁夏实际,批准了贯彻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为了更好地开创宁夏经济要先翻身的新局面,今年计划体制的改革,将要迈出较大的一步。我个人认为,改进计划工作的立足点应该放在“三大转变”上,即计划决策从经验决策转变为科学决策;计划工作从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局面;计划方法从传统方法转变为现代方法。具体说,主要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债务问题,亏损问题和社会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改革过程的三大“拦路虎”.高负债使企业背上了沉重包袱,许多企业因此步履维艰,有的甚至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因此下决心解决高负债问题,对搞好国有企业不但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2.
卢诚 《南方论刊》2009,(5):95-96,94
本文首先客观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大困惑”:教材内容的“三大重复”,徒增授课难度;受教育者的疏离与偏见,影响教育效果的实现;教学时数少与内容繁杂的困惑。其次重点回答了破解“三大困惑”路径:处理好与中学历史课、《概论》课等衔接与提升;讲清学习《纲要》的重要性,破解受教育者的疏离与偏见;开展研究性专题教学,破解教学内容多与授课时数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实践选择研究热点,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移向城市。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措施相继出台,虽有不少起色,但企业搞活问题特别是大中企业搞活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践向理论呼唤,改革向“新思想”寻求。于是从国外、国内两个方向上提出的“企业文化”研究,必然地在我国企业改革的大潮中交汇。“企业文化”成了管理理论研究、文化理论研究同社会实际改革运动相结合的“接合部”。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着经济管理和精神管理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中的党员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党在企业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引领广大职工群众,积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重任。本文从把好“党员入口关”、“党员教育关”、“党员管理关”、“党员出口关”入手,对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历经25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达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市场取向的改革还是“半拉子工程”。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三农”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三农”问题还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如何落实好“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改革中的物业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个物业管理工作者和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服务、创新与求发展的重要性  1物业管理企业的改革需要增强服务与创新的意识。  按照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步伐”的要求,油田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伴随着全国大中型企业改革形势的进一步深化,石油行业的改革重组,成为国家进行产业调整,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步伐的重大举措。在这种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改革与革命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但我国学术界普遍盛行“重革命、轻改革”的非此即彼二维逻辑推断。该文通过对“促进型改革”、“过渡型改革”、“自救型改革”、“完善型改革”的分析,说明改革确与近代文明肯綮相连,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型”的日本现代化模式、“革命型”的法国现代化模式和“以革命开始,以改革完成型”的英美现代化模式、“以改革开始,以革命完成型”的俄德现代化模式的分析,说明现代化的动力是一个网络系统,包含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依次作用。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才能澄清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才会对改革的现实社会功用作出客观的估价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入世”之利益将是长期的,压力将是短期的。至多是中期的;对于“入世”之利益或“收益”应该从中国经济总体上去把握,而对于它的弊端或“成本”,则应该从具体的产业、行业乃至企业去把握。 加入“世贸”之日开始,一场发端于基层、企业的竞争性改革浪潮将分不可挡、哪个地区哪个单位改革滞后,就将受到较大的损失,而那些改革走在前面的地区、企业,将得到较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八年来,南宁市工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使我市工业腾飞,仍要抓按照十三大提出的“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这一中心环节,深化企业改革,其重点是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怎么去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我认为,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结合我市工业企业的情况去进  相似文献   

20.
八年多来的企业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改革不存在可以照搬的成功经验,使得改革必须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摸索。现在已经确定改革的重点是转变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但对具体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步骤仍须进—步明确。在当前,企业改革至少面临三大难题,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使改革深化。难题之一:难以建立企业内部制约机制,企业难以充分企业化这些年主要是按照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企业改革。但当放权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能否搞活并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人能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