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市场发育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市场在外延和内含上的扩展,二是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的形成。古代世界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而形成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文明,一个是中国的东方文明。两个文明中心各有其自然的、民族的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等方面的背景特点,使中国和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过程,走过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由于英国和中国各自在东西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典型性,我们把西欧国家所经历的市场发育道路称之为“英国式道路”,把中国的市场发育过程称之为“中国式道路”,本文将在对这两条市场发育道路的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中国现代历史时期三大文化派别对中国现代化的探讨集中于现代化的文化取向,解答了文化范式的现代转型问题①,那么,这一历史时期关于“现代化”问题和工业化道路的讨论,则把对中国现代化的探讨从文化取向拓展到经济取向,从而促进了现代化观念的确立和工业化道路的认定。一、“现代化”的讨论:促进了现代化观念的确立在中国,“现代化”一词是在二十年代出现的。柳克述所著《新土耳其)一书就把“现代化”与“西方化”并提,其指义亦较显明。胡适在为1929年(中国基督教年鉴)(英文版)所写(文化的冲突)一文中提出“接受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深入,社会网络、制度和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学最主要的三个研究视角.网络分析学派揭示了社会网络在市场中的作用机制;制度学派则关注组织领域内合法性机制的作用和制度在历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社会后果;对经济现象的文化解释强调经济观念的社会和文化的"嵌入"属性.不同视角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对新古典经济学以理性选择和供求理论为基础的解释经济行为的学术范式发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嵌入性与根植性——产业集群研究中两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嵌入性”、“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本文认为,“嵌入性”是分析经济行为如何受到历史、文化、制度、关系和社会结构影响的一个概念工具,而“根植性”是反映企业与本地生产体系的融合程度,帮助产业集群中企业扎根于本地的实践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何运用这两个概念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何以能影响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文化何以能影响经济的内在机制,学界讨论不多.本文从经济行为的社会文化本质、经济人假设与人的社会性这两个视角分析了文化何以能影响经济的内在原因,指出,经济行为不纯粹是经济的行为、经济主体不纯粹是经济人构成了文化影响经济的两个根据.最后,从历史或动态角度考察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认为文化影响经济的程度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的,即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和迁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风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风土文化论”。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土文化论”的形成原因,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和迁哲郎的个人生平与学术兴趣在“风土文化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和乡村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影响;他对日本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其中“日本人意识”是他展开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探讨和追寻的起点;时局变化和“国策”需要对“风土文化论”写作的影响,“战时”的写作背景是他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传承。其中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他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7.
一、广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战略目标社会历史发展现在正处在什么时代?将会过渡到什么时代?这些时代有些什么特征?对广东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什么挑战?这是我们制订文化建设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时代的划分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一是“前工业时代”,二是“工业时代”,三是“后工业时代”。在文化学领域,则有人把这三个时代分别表述为“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文化时代”。也有人把“文化时代”叫做“信息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任何历史活动都以个人为本体展开。历史活动中的任何个人 ,都是自我主观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都根据既有信息和其他条件采取自以为是的博弈策略 ,以便尽可能充分实现自我主观价值。因此 ,一切历史都是博弈史。本文从国家本质、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取向及个人的利益驱动探索了人类的经济行为 ,得出了任何个人的行为 ,都必定符合表示“自我均衡”“行为方程” ,即两个或多个“自我均衡”的交点 ;即为“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文化力”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是三种根本力量。“文化力”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智力因素,包括教育和科技在内;二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道德、信仰、价值观、精神等;三是文化网络;四是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鼓舞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识或观念形态。依其对社会历史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中庸文化。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任何“先进文化”都是跟其“前进方向”联系在一起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个动态关系范畴,而不是经验实体范畴,它并不执着当下的认识结果和运行状态,而要为进一步的发展寻找方向和开辟道路。先进文化本质上所体现的就是关于现实社会“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灵魂所在。由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能否顺应先进丈化的发展潮流,能否主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成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能否逃脱被历史淘汰的命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郑大华 《齐鲁学刊》2006,4(2):24-29
抗战时期钱穆的文化复兴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反对清末以来一些“革新派”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以西方文化为评价标准,不加分析地把中西历史文化传统与性格的不同,看成是先进(西方)与落后(中国)的区别,把自秦以来二千年的中国历史都说成是“中古时代”或“封建时代”的历史,否认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甚至自我菲薄,把中国历史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而主张对中国历史文化要有“温情与敬意”;二是对中国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在考察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独特环境的基础上,就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在政治、经济、人生观念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文化演进过程的四期说;三是对文化复兴之道路的探索,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来接纳或吸取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思潮传播呈现出诱导性、极端性和错误的政治性指向,并且“泛多元化”“泛娱乐化”“泛民主化”“泛自由化”趋势严重,消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应对网络思潮乱象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分别从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有效化解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对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历史上存在的五种典型工业化道路的反思 ,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五个要求”,“一个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五个要求”是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和绿色化 ,要通过妥善处理工业化与“五个要求”的关系 ,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现。重庆是一座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如何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使之在提高重庆综合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似应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重视。为此,从问题的提出、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 的文化内涵、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思考与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反文化”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创造出的“正价值”与“负价值”同步积累,人类的历史是“正历史”与“负历史”同步演进的。反文化是以反取向思维和行为揭示匡正“负价值”“负历史”为主体职能的一种文化类别。中国古代具有反文化品格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们以特殊的语言揭示了人从“无”中走出,而在“有”中消亡的“负历史”轨迹,他们均从精神上保持了对物质的“反骨”,抵制物欲对人心的渗透。中国近现代历史运动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高品位反文化含量的运动。鲁迅、毛泽东均具有反文化的品格。在商品大潮涌动的今天,尤其需要有为的高品位的反文化的参与和匡正,呼唤真正的“精神贵族”!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力大的特点,被喻为城市建设的“金名片”、城乡居民的“摇钱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自然资源是区域开发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与之相应,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观念等也存在“老化”现象。在此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摆在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产物。“第一个结合”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第二个结合”推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优势和文化优势。“两个结合”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证伪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总结出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宝贵经验,推进实现中华文明的自新,创造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研讨活动征文选题说明1.南京市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C,是跨省际的区域经济中。C和综合性的区域交通枢纽,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充分发挥南京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和中心城市的作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不仅仅是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文化的产物;企业的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个现存的经营机构,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哲学,我们把他们归纳为“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直接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企业既定战略的落实,为贯彻某一项行动方案起推进或阻碍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文化”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反映了职工群体意志和利益,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疑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反之,企业就会丧失活力,导致危机。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民法是文化的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和方式,是“人”化、“文”化、“伦理”化、“本质”化的人类历史运动,是以人的生存价值体系为核心,包括心理意识、行为方式、知识、艺术、制度、习俗等要素构成的文明建树,是“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或意义之网。”(吉尔兹语)因此,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要以人的现实的生命存在及其对生存意义的追求作为文化本质,同时把人在交往关系中的普遍心理态势与行为模式,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把人及其世界的优化,作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