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兔致富     
(一)海狸王兔学名獭兔,又称卡司它、力克斯、原产地法国,近年被引入我国饲养。该兔集皮、肉、药用于一身的特点,皮毛短平、密厚,被称为“裘皮之王”;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美国试验,在婴儿食品中加入兔肉,智商提高30%),被称为“健美、益智肉”;兔胆可提炼药用元素。(二)该兔饲养简单,适应性强。繁殖快,产仔多,血配方法年可繁殖8—10胎。  相似文献   

2.
1984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祖国大地时,曾拾过破烂,当过乞丐,做过生意的王世清不甘被命运抛弃,他见村里的一个小厂倒闭了,便大胆承包了这个倒闭的小厂。当全国城市改造需要大批铝合金卷闸门时,他抓住这一机会到处奔波,多方请教,开始生产卷闸门产品。几年过去了,小厂由茅草棚变成了高楼大厦。王世清出了名并成了富翁。  相似文献   

3.
“水果大王”王洪元,是湖南芷江县艾头坪乡唐家桥村村民,今年37岁。1996年开始发展优质水果,先后在自家的责任山上建起了优特水果苗基地40余亩,年收入达10万余元,先后被市县评为科技示范户。他在创业致富路上留下了感人的故事。王洪元17岁初中毕业后,回到家,家徒四壁,债务累  相似文献   

4.
荣城县乐土区吕望乡苗桥村青年团员苗光复,落榜不落志,靠搜集科拉信息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5.
已过不惑之年的马代金,现在成了宜宾市一个远近闻名的食用菌菌种生产销售专业户。一年能销售菌种好几万瓶,能给宜宾市市场提供一两佰万斤鲜菇上市,靠菌种生产致了富。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苏集乡彭庄,退休干部韩润德,4百多平方米的家庭植物园内有名贵花木品种600多个,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真是绿了天涯,香了海角。他于花木有缘是1979年他在合肥治病时,医生告诉他养花种草能治病强身,舒心怡神。他把主治医师送的两株自己叫不上名儿的花抱回来精心养  相似文献   

7.
张裕坤 《山西老年》2008,(12):47-48
退休前,我是厂里的工会主席。那时,哪位职工家里亲人去世,我都要代表厂里前去吊唁,洒几滴同情的泪水;哪位小青年失恋要寻短见,我也要亲赴现场,苦口婆心地把对方劝得回心转意了才行。时间一长,我就养成了爱管闲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庐江县新渡乡星夜村农民李光梅,8年来潜心钻研苗圃花卉栽培技术,探索出一套栽培技巧和经营经验,她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村农户,使周边300多农户脱贫致富。在今年1—3季度,李光梅所在的星夜村,325户农民共出售水杉、雪松、柏科类风景树苗140多万株,各种名贵花卉25万株(盆),经营产值15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7日,笔者来到随州市新城镇华山苹果园,参观了花甲老人王贵章夫妇的3亩40棵苹果树,只见硕果挂满枝头,一派生机盎然。人们夸道,王老汉不靠儿子靠果子,自食其力老来福。 1977年王贵章到华山不畏严寒酷暑,劈山挖槽种苹果而后承包8亩100棵苹果树,并签订了期限30年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记者采访了书《专业户》发家的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俄三山东头村"菊萄大户"王希进.他今年37岁.7年蔺身无分文,初中毕业后仅书一只母绪卖得的五百多元.订阅了《专业户》等十几仲报刊.从报刊中猫取信息,凭白身的培育菊萄技术,娜  相似文献   

11.
杨爱华的丈夫家是西河镇的,西河煎饼小有名气。99年10月,她与丈夫商量要回西河经销煎饼。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杨爱华,一下子回到农村,可能不习惯,但她暗下决心:别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托人焊了一间仅有一平方米的小铁皮房。杨爱华就找东邻西舍有摊煎饼基础的家庭妇女签订供煎饼合同。当时,正当冬季,小小的铁皮房风也挡不住,寒也避不过,冻得浑身发凉。但生意并不好。为了能吸引顾客,对来店里的客人,每次都让他们免费品尝;对消费者意见和建  相似文献   

12.
李文忠,四十岁,家住阜阳市程集镇郭寨村大沙庄。经过十多年的坎坷曲折,终于靠种莱圆了致富梦,成为当地的“辣椒大王”。九四年八月中旬,出席了全市致富群英报告会。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自从参加县农业局举办的“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班后,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食用菌种植实践相结合,在胡塘村建立了民兵绿园食用菌新技术开发中心。五年引进试验示范白灵菇、双孢菇、金针菇、香菇、平菇等菌种20多种,有15个菌种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仅白灵菇种植达60万袋,为菇农增加收入300万元。当地农民都称他是“食用菌大王”。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挺“特别”的家。大门上不客气地贴着“室内请勿吸烟”的标牌;开门迎接客人的是一位绝对中国相貌却一副“老外”口音的女士,她笑容可掬地说:“您好,我是臧太太。”这就是著名社会活动家、美籍华人臧英年先生和夫人苗丽华女士的中国之家。第一眼看到臧先生,会猜不准他的实际年龄。这位身材高挑的花甲之人,仍然有著挺拔潇洒的身姿和利落灵敏的风度,只有花白的头发透露出岁月的“秘密”。等到与他交谈,就更会感到惊讶,因为连我这个年轻人也得费点劲儿,才能赶上与他流利的话语同样畅通的思路。祖籍还宁,落下一口*渎东北腹的…  相似文献   

15.
袁志欣 《金陵瞭望》2006,(12):49-49
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有一家声名显赫的民营企业.由1000元原始积累起步.历经20年的艰辛创业.终于发展成为跨行业、跨省区,集科技、经贸、生产为一体,拥有资产83亿元的中国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美国《福布斯》杂志在2001年将该民营企业——希望集团法人代表刘永好兄弟评定为“中国大陆首富”。  相似文献   

16.
父亲被人打伤,母亲两次改嫁,童年生活的不幸,既带给他苦难,也带给他生存的能力庄永竞1949年冬出生於广东省揭西县上砂乡,在陆河县长大。20世纪50年代,庄寨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姜家糊曰,庄父做些小买卖。有时运气好,可赚些钱,让家人改善一点生活;有时天不遂人愿,庄父便用手风琴拉几段优美动听的乐曲,让孩子们暂时忘记饥饿的烦扰。ap~.Ngr但悲伤的日子终於降院了,庄父被人打伤,不幸去世。家庭的柱梁断了。笃信天主教的庄母为了把幼小的孩子抚养成人,两次改家後,来到了陆河县河由城。庄永竞的第二个继父为人老实本份,庄…  相似文献   

17.
蒋薇 《今日南国》2008,(17):56-57
他生在计划经济年代,长在经商气氛活跃的温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创业,又去国外念了MBA,从卖饮料、牛肉干开始,几经沉浮,最终成为互联网行业新贵。  相似文献   

18.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苏集乡毛庄村青年农民李九林,多年来坚持订阅《专业户》等科技报刊,认真学习农业科技新技术,大力发展立体种植,靠科学养殖,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路,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康户”和“科技示范户”。他8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县重点高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迫缀学。从83  相似文献   

19.
今年48岁的陈乃奥,原在滨海县二罾养殖场从事“鱼技员”工作,92年他主动下岗后,凭借自己的养鱼技术和胆识,来到射阳县一片滩涂上搞起了“淡水鱼”养殖,经过九年的艰苦创业,从一个普通的鱼技员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大王。目前,  相似文献   

20.
胡羽 《华人时刊》2007,(11):32-34
凭一张单程船票漂洋过海的小伙,经过22年拼搏,脱胎换骨成为企业大腕,其秘诀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