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一一般认为,封建制度是在奴隶制度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基本地区,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曾分别属于奴隶制汉帝国、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的版图。在这三大奴隶制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已各具特点。在汉帝国统治下的中国,部分奴隶来自外族战俘、奴隶市场和奴产子,但大多数奴隶直  相似文献   

2.
西欧法兰克封建社会形成与确立的过程,既是中世纪史上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也是一个众所周知但又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就是日尔曼“蛮族”解体的氏族制度与瓦解了的罗马奴隶制社会中的封建因素的互相溶合。因此,要理解法兰克封建制度的产生,就必须首先明确是两个什么东西相溶合,以及它们是怎样溶合的? 我们也都知道:西欧法兰克封建制度的确立,主要有三个标志,即自由农民的农奴化;经济的庄园化与政治上的封建化,而这三个标志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凡是存在着两个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那么,法兰克封建化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
中古时代,大约在500~1500年间,在亚欧大陆和北非沿海地区兴起了许多大君主国,同时伴随着巨大宗教势力,磅礴于旧世界广大地区。东亚有以崇奉佛教为主的隋、唐、宋、元、明各朝统治下的中国;西亚北非有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东欧有信奉希腊正教的拜占廷帝国;西欧有皈依罗马公教的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瓦解后又形成了法、德、  相似文献   

4.
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到了八世纪中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州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逐步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在阿拉伯帝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着奴隶制,虽然它不占主导地位,为什么在帝国能长期存在奴隶制,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帝国产生过什么影响,本文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以其内在的物质条件和政治影响,与法兰克王权结成同盟,它为法兰克国家的创建、扩张和巩固竭尽全力,并促进了法兰克封建化的进程;而教会也在王权的扶持下,政治、经济势力日益膨胀,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加洛林王朝时期政教联盟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洛林王朝时期政教联盟的建立是以各自需要、互为利用为前提,同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原因。法兰克教会的封建化以及私有教会制的产生为这一联盟打下了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大封建主阶级要以封建王权取代氏族血缘王权的政治需要是其政治原因。另一方面,与法兰克有着类似经济基础和相同政治利益的罗马教会,要摆脱拜占廷皇权的控制,消除伦巴德人的威胁,需要世俗君主给予军事上的援助,从而建立了西欧政权与教权的最初联盟。  相似文献   

7.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来的众多日耳曼人国家,唯独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最长,封建化过程完成得最早,对西欧的影响也最大。法兰克王国胜其它日耳曼国家一筹的原因就是法兰克人皈依了天主教会,利用它为创建和巩固法兰克封建国家服务。那么,天主教在法兰克封建化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9.
论查理大帝的教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洛林王朝是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起点,封建关系发展尚不成熟,继承王位后的查理大帝通过战争和实施基督教化发展封建关系,推行采邑制。基督教化加强了封建王权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以采邑制为基础的封建关系。另一方面教会的政治职能促进了教会的封建化,教士成为王室的官员,王权对教会的控制也由此加强。在此基础上在法兰克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世俗的和教会的两个并存的封建贵族阶层。这种统治格局对西欧封建统治政权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拜占庭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史学界经过多年的论争,迄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由于奴隶制经济危机以及科洛尼佃农制的流行,从公元四世纪起,拜占庭帝国奴隶占有制剥削形式便让位给早期封建剥削形式。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四至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奴隶制关系还占优势,只有到了七世纪,在斯拉夫人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隶农革命运动打击之下,拜占庭帝国奴隶社会才告崩溃,他们认为无论是被赋予彼库里的奴隶或科洛尼佃农都还不是封建社会的直接生产者。那么,拜占庭帝国奴隶制度崩溃和封建社会产生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彼库里奴隶制和科洛尼佃农制到底能否视为已经形成的封建生产关系形式?拜占庭帝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略论军区制在拜占廷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廷军区制产生于7世纪,是在外族入侵和骚扰的压迫下形成的.它存在的基础是小农经济。军区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拜占廷帝国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而且深化了拜占廷社会的封建化程度。军事贵族加入了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兼并活动,加剧了小自由农和“农兵”的破产程度和速度。自由农的破产使军区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从而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拜占廷国防力量削弱,在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进攻面前软弱无力,坐以待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伊斯兰教发祥地的阿拉伯国家,从一个十分松散、野蛮的落后游牧部落,在一个世纪内,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是中世纪的一件大事。西方史学界把这个“奇迹”归结为两方面主要原因:阿拉伯人的宗教狂热驱使他们奋不顾身地为真主而战;拜占廷和伊朗的内在矛盾,为阿拉伯人的入侵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波澜壮阔、史无前例。阿拉伯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影响深远,在公元八至十二世纪居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地位,大规模的翻译事业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对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发展概况及其原因,翻译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作用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王国是欧洲中世纪所有蛮族王国中最强大和最重要的力量,主宰西欧三个多世纪,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有着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政教联盟体制的确立,文化形态的发展等角度论述法兰克王国对欧洲中世纪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发生的两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两次运动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它们表现的形式不同,前者出现于文化领域,后者出现于宗教领域,但是,它们都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反映,斗争的矛头都是对准腐朽的封建制度,给予西欧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罗马封建教会以沉重的打击,动摇和瓦解了封建教会在西欧的精神统治,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一世纪末,罗马帝国的边界扩展到了高加索、叙利亚和阿拉伯一线,在此后的数个世纪内,帝国的东方边界基本一直维持在这一地域,为应对帝国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敌对国家的需要,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制定了不同的东方军事政策,针对帕提亚帝国主要采取攻势,而针对对萨珊波斯帝国则坚持纵深防御,这些军事政策基本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倭玛亚王朝时期是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初始,也是哈里发国家的形成阶段。伊斯兰国家步入封建国家阶段后,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权力原则逐渐排斥氏族部落支配土地的制度,构成了阿拉伯半岛从土地公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过渡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有几个朝代曾经象汉帝国那样威声赫赫。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亡秦之后第一个真正实现了封建大一统的专制帝国。这个大一统的局面,是经过自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进步与落后、分裂与兼并的血与火的洗礼才产生的。汉代封建地主专制社会的建立,改变了封建领主制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此,中国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两汉诗歌的产生,与两汉王朝的建立是同步开始的。自高祖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封建社全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与作用问题,目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一派意见认为:(一)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反封建的,但只反对封建徭役、兵役、赋税和人身依附,不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二)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对封建制度起了完善和巩固的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既承认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反封建的又认定它不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反还完善和巩固了封建制度的看法,是自相矛盾的,说不通的,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在具体探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否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及此时期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否完善巩固了封建制度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认为首先使争论双方明确以下两个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