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刘艳萍所著《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与新中国雕塑教育》一书,已由九州出版社2016年出版,该书具有如下特点。一、内容丰富,论述完整,具有实践意义该书充分介绍了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中国雕塑教育的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因为历史和战争原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百废待兴,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雕塑教学模式也开始积极向苏联学习。该书主要介绍苏联雕塑学教育家理  相似文献   

2.
唐代佛教雕塑与罗马式、哥特式雕塑的美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永强 《天府新论》2008,(4):152-154
作为宗教造像学和中西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雕塑和基督教雕塑不仅分别反映了中西宗教文化的特点,也综合性地提供了中西文化及中西传统审美心理的象征.本文从宗教性与世俗性、象征性与写实性、阳刚美与阴柔美等不同层面,以历史的观点,运用艺术比较学方法,论述了唐代佛教雕塑与基督教罗马式、哥特式雕塑在美学上的异同及其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荣长海 《理论与现代化》2014,(6):F0003-F0003
<正>前不久,读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王鹤博士撰写的《纪念性雕塑的主题选择、表现手段及寿命问题》(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使我获益良多。该书字?行间既有对于思潮的敏锐感知,如"纪念性雕塑的寿命问题"就牵涉到艺术伦理和城市建设中的难题;又有沉重的历史思考,因为纪念性雕塑毕竟是从古走到今。该书内容非常丰富,体现出当今青年学者的热情澎湃与冷静思索。该书选取了一个很少有人系统研究的领域——纪念性雕塑。通过对人类历史上的著名纪念性雕塑案例、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丝绸之路”的要冲,曾是东、西方文化的汇萃之地,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曾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上通过吸收和借鉴东、西方文化,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古代西域文化,留下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解放后,新疆的考古工作者长期进行了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工作,收集到大量的出土文物,其中有很多各类雕塑艺术品,这里介绍的仅是其中的几件。从这些雕塑中不难看出,它们是受到中原、印度、希腊等地文化艺术的影响并形成了西域文化艺术的特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新疆的古代雕塑品较为完整的为数不多,数量上远不及龙门、云岗、莫高窟  相似文献   

5.
姜涛 《学术探索》2012,(5):102-105
本文通过首先对企业文化与公共雕塑艺术之间的相关概念及功能的探讨,进而分析企业公共雕塑艺术的主要文化特征,最后阐述企业公共雕塑艺术是企业文化的物化,企业公共雕塑作为一项设计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写实造型水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雕塑艺术宝库。秦俑雕塑数量多、体量大、形象写实、神态各异,从造型角度看可以概括为“真”和“异”。秦俑雕塑造型风格形成的原因在于:一是秦朝的丧葬习俗,二是统一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强权政治,三是尚武、尚实的文化理念。秦俑雕塑承前启后,在思想性、艺术性和造型风格上都开创了新的境界,对后世雕塑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段禹农 《天府新论》2008,(5):108-112
从城市景观雕塑艺术的角度,对成都近年来主要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这两大文化符号的成功运用,是构成成都城市雕塑艺术特色的主要因素.雕塑要把城市的文明和历史的记忆留存下来,需要雕塑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和不懈的创新精神:挖掘并记录成都历史,用雕塑记录重大事件;提炼"成都精神"并用雕塑语言表达出来;用雕塑代言成都文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符号,创造出既有地域文化背景,又具鲜明时代特色的景观雕塑,载入公民的视角记忆,这是未来成都雕塑展现出来的新方向,也许是新世纪中国雕塑家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文德 《南方论刊》2012,(12):87-8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上涨,具有中国特色的瓷器自然成为了受热捧的对象。当前,我国陶瓷雕塑的出口占到了整体出口的一定比例,对待陶瓷雕塑的价值要理性判断,除了陶瓷雕塑自身的艺术价值外还要了解陶瓷雕塑的商品价值。本文中针对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与商品性价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详细解释了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与商品性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黄河蒲津渡开元铁牛雕塑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开元年间重修黄河蒲津渡浮桥时建造的铁牛群雕的出土,使我们必须思考它的如下意义它的艺术构想中融注着异常强悍的国家意志和壮盛的时代精神;它不仅具有创造性的实用价值,而且展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别一种审美境界它有庞大而别致的布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极具创造性的形体铸塑,并表现出对气势雄浑的审美风格的自觉追求。从唐代乃至整个古代美术史的视野来看,这个群雕既与盛唐艺术同气相应,又在宗教雕塑与陵墓仪卫雕塑两类题材之外,别立一种艺术范型它是风格、内涵独具的实用建筑艺术雕塑。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应该给这一艺术创造以客观的估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雕塑作品的创作欲望、动机、作品所用元素与象征性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所表达的直接艺术意义、社会意义和目的,来阐述雕塑象征性与象征性作品的社会和历史精神以及人生哲理与审美理想.基于"白马不是王子"系列雕塑作品,笔者给出了如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11.
兰川阳 《理论界》2010,(7):167-168
艺术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一项艺术创造。我国的雕塑历史源远流长,在汉唐时期雕塑的特点鲜明,形态栩栩如生,堪称传世经典。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学习、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地区原始雕塑艺术初探连吉林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经常发现一些以人物、动物形象为主的原始文化时期的雕塑艺术品。这些雕塑品涉及的内容广泛,使用的材料有陶器、石器、玉器等,以赤峰地区发现最多。现依其所处年代的大致顺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绘画和雕塑艺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旧石器时代。史前先民运用绘画和雕塑等造塑艺术形式描绘了自己的形象,这可以从大量的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中得到印证,虽然这些绘画和雕塑艺术品从技法上看都比较简单、写实、笨拙,但其外形不失人类本身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一些出土的远古艺术品及史料,来审视一下史前先民的真实形象。一、服饰俱全大约从二万年前左右的山顶洞人所居住的遗迹中,发现了一枚3.3厘米带孔的骨针开始,1至少说明史前先民已有了缝制衣服的工具,主要起着缝绑或缝合皮张的连接作用,直接将剥落的动物皮原始利用…  相似文献   

14.
试析西方雕塑艺术的动感美□唐建雕塑是静态艺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以静态的艺术造型立于现实的空间,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雕塑的生命亦复如此。静态的雕塑可以而且应该蕴含和显示动态的美,并引起人们动态的意觉或联想。一现实世界展现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艰难悖反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议题:1.重审中国传统的雕塑精神:天人和谐的圆舞与柔韧不息的智慧.2.重审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之憾:主体人之缺失.3.重看西方雕塑中注重人本体之光荣传统.4.近观东方雕塑(重点谈印度雕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汇集了世界顶级雕塑大师三百多座优秀雕塑作品,然而,部分雕塑名称英译存在文化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作品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艺术价值。在此旨在探讨雕塑作品汉语名称四字词组的互文性特征,并根据杂合理论,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纠正其存在的误译、错译现象,为中西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雕塑与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雕塑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是环境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环境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美化周围环境,同时,它又以周围环境和氛围作为背景,力求与环境融合为一体,从而产生和谐美。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雅典而后向外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帝国的建立对希腊古典艺术却起了很大影响。希腊古典雕塑改变了原来的审美观念,萌发了新的艺术思潮。这是社会背景对艺术影响的结果。 西方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的文化为希腊化时期(公元前三至一世纪)。美术史通常指希腊化艺术的范围则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叙里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细亚的珀加摩斯,  相似文献   

19.
亨利·摩尔(1898—1986)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雕塑艺术家.有人评论说,在所有现代雕塑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摩尔所获得的国际声誉.摩尔一生追求爱,他爱人类,爱自然,爱生命.他就是把他对人类、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凝注在他的雕塑之中,创造了属于摩尔自己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20.
雕塑具有自己的多种语言,其中语言就是一种分类,每一件雕塑作品都包含有这两种语言,只是分量不同.当人们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时,就依据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所占的比重来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地域,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有不同的抽象雕塑,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可能偏重具象语言,也可能偏重抽象语言.具象是第一位的,抽象是第二位的,先有具象的认识,再有抽象的认识,具象是基础,抽象是升华.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抽象和具象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抽象融合具象,抽象和具象相互包容、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