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宗安  王显晖  汪洋 《东岳论丛》2015,36(1):116-121
由于新型城镇化倡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因而为了能够全面地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并探寻影响其发展的潜在因素,文章在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首先选取相关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寻反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潜在因素,并利用因子得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综合的评价;其次以因子得分为因变量,选取相关金融变量为自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实证研究;通过模型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信贷资源的规模发展、金融效率改善以及保险保障都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强力的支持作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的特性,运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考察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期绩效;利用DEA方法从投入—产出视角分析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期绩效,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利用2007~2012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长期视角来看,山东省财政支持对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短期视角来看,山东省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明显,财政资金普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投入冗余.引导绩效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较低的设区市,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根据各领域财政资金投入冗余度,减少或增加财政资金在各领域的投入数量等措施,对于提升山东省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绩效水平是较为可行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将新城镇居民的城市融入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新城镇居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主要包括知识与信息支持、职业技能支持、科技产品支持、科技设施支持等。同时,科技作用于新城镇居民的城市融入经历了一个"物化""社会化"和"身份化"的过程。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新城镇居民在科技利用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技能培训、电脑网络使用以及科技设施利用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因此,要重视和发挥科技对人的城镇化的支持与引领作用,将新城镇居民的科技需求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而加速人的城镇化和新城镇居民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4.
有必要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介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吉林省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现状,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对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决定金融业必须把握机遇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常态下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市民化和产业发展催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但面临着金融参与动力不足、金融服务结构不平衡和金融风险大等难题。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构建普惠性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创新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论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至2012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分析"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高、中部低、西部最低"的逆地势阶梯分布状态,优质协调发展地区仍未出现。依据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以及"两化"协调度,将"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类型划分为协调区、磨合区、拮抗区和失调区,从"十五"末到"十二五"初期间,拮抗区的分布范围大幅缩小,磨合区已经取代拮抗区成为分布最广的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学者认为,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应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支撑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全面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性金融、财政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资本调节和资源配置。针对城镇化建设中的民生金融研究及其资本投入非常薄弱,导致金融资本的流动没有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真正需要进行最优化配置,民生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创新缺乏,不利于在民生领域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资本市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着重进行民生金融支持体系的调整和创新,以应对民生金融资源供给失衡和低效率配置等问题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阻力。  相似文献   

8.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导向对"记住乡愁"的重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记住乡愁"的创作实践应注重主体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三方面的要素,即:关怀主体的情感和真实生活,遵循环境变迁的时间规律,重视应答人与社会的空间关联语境。构筑文化共同体,留住文化"在场的有效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落实"记住乡愁"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的现实选择。当前,大庆市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大庆市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如何支持城镇化建设,如何通过市场的力量合理配置资源,这是大庆市金融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这些定位给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就是要努力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真正为全国同类地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针对辖内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支持情况展开专题调查。调查显示:在规划引领下,多方努力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支持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城镇化过程,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海南"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谐调发展、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人文海南、生态海南、风情海南,是美丽海南的具体形态。海南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巨大投资。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和模式,建立粤琼金融合作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是海南省新型城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特色文化资源为支点,在规划和建设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镇化建设与其地域特色、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的关联度,用特色文化资源促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借助都市经济文化圈的网络经济效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区域内部要素市场,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成本,促使区域内企业聚集提升到产业集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以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避免"千镇一面"、"千城一景"局面;注重并发挥都市经济文化圈的引领带动作用;注重挖掘城镇特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新型城镇未来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之后,对新型城镇化进行的具体部署与详细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六项任务,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结合中央精神,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力求从深层次解读新型城镇化之"新"。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专题中,魏后凯教授等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重点》一文,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丰富科学内涵,这个内涵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规模、速度、节奏,走渐进式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今后20年是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是:实施大城市主体带动战略,推进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建立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城市,积累和总结大城市克服"城市病"的经验,控制与转移大城市资源支持小城镇发展,创新与完善大城市建设中的市场机制,发挥大城市反哺农村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城镇化,在诸多矛盾中,资金问题仍是主要矛盾之一。结合大庆市实际,就金融如何支持城镇化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是南疆三地州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转型加剧、中央及自治区各项支持政策纵深推进的时期,调整、变革和支持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和就业空间。因此,这一时期是南疆三地州就业发展的机遇期。促进南疆三地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加速南疆三地州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展就业空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河南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情况,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说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农村的影响。发现新型城镇化在微观层面通过产业带动,促使农民工返乡临近就业,显著地缓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中观层面上通过拉近、扩展、强化邻里关系,增强了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信任、互惠和规范作用;宏观层面上通过空间集聚,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公共领域及其利益交叉,进而增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这是结合社会热点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全新运用,丰富深刻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作用,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乡村社会的重构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帮助政府发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完善制度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福建当代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历史任务。福建省高水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推进福建省高水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体化"发展既是福建省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考虑,文章重塑福建省高水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体化"互动机理和耦合度协调模型,并运用耦合度协调模型测度福建省九个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体化"水平,得出福建省九个地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基本未达到协调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弊端与困境既是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的重要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道路致力于解决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则为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与保障。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应是将生态文明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建设生态化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