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玄同在清末的白话文运动中,办过白话报,信奉吴稚晖等无政府主义者"废除汉字"的激进主张。留学日本后又受章太炎复古思想的影响,反对王照、劳乃宣等提倡的切音字运动,创办《教育今语杂志》,用白话普及国学。受章太炎研究方言时"古今一体,言文一致"思想的影响,开始重视白话文,并由此参加民国初年的国语运动进而成为文学革命的主将。 相似文献
2.
文化研究的学者率先建构了本雅明和阿多诺在大众文化上二元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二者在三个方面有较大分歧:其一,本雅明看到了大众文化中所蕴含的公众反抗的积极潜能,但阿多诺则完全无视这一点.其二,本雅明看到了媒介技术积极的向面而阿多诺则不承认这一点,后者是典型的技术决定论者和悲观论者.其三,本雅明的政治立场更接近布莱希特而非阿多诺,前者倡导艺术的政治化来反对法西斯的政治美学化,而后者则认为必须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否则艺术将无法摆脱政治宣传的下场.然而,回到历史的语境,这三个论点都站不住脚.相反,多个证据表明,本雅明是文化工业理论的开创者,阿多诺等学者只是在不断地顺着本雅明的思路拓展这一理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阴暗基调,只是因为对纳粹和反犹的过度敏感,导致其夸大了进步主义时代之后美国的大众社会与文化的极权特征. 相似文献
3.
稿本《南旋日记》与胡雪岩籍贯之争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忠先生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明清社会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兼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徽学》学术集刊编委、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是日本创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员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4.
新体诗自诞生起就广受争议,在龙朔前后更是达到高潮。但上官仪、"四杰"或者陈子昂等人,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常陷入新的困境。最终带领新体诗走出发展之障碍重围的,却是景龙之际理论呼声并不高的宫廷诗人。他们的现存作品体现了积极的复古实践和具体、细致的诗体革新,包括:真正挥别新体诗律的"嬖积细微",完成了诗律的定型和普及;廓清了上官体过大的语量,利用从生活、文本习语中获取双音节词、双音复合词入诗,去除辞藻的壅塞;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诗歌主题与审美趣味上作了有益探索,发展出盛唐"雅体"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沈德潜诗歌复古论与明七子诗歌复古论一脉相承.然而,世移时迁,沈德潜对七子诗歌复古论又加以修正和完善.首先,在作诗宗旨方面,重提儒家诗学传统,强调"善"与"真"的统一.其次,在学诗对象方面,提倡唐音,又不废宋调,树立了远比七子宽广的师学方向.最后,在具体作诗方面,把"才"的因素提到新的高度,强调"才"与"学"、"法"的统一.沈德潜继承七子复古理论,同时又对其进行修正与完善,是明末清初以来诗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 北宋中叶,一场文学改革运动在散文、诗、词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在散文方面,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六大家共同努力,扫除了绮靡晦涩的文风,开创了散文创作健康发展的大好局面。在诗歌领域,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人高举反西昆体的旗帜,为宋诗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词的创作也有了令人一新耳目的变化,特别是柳永、苏轼对词风的两次大胆革新,使词作为 相似文献
7.
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前后的李大钊思想 ——对争论性质的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 ,国内学界对所谓“问题主义”之争的叙述和评价一直受到某种既定认识的误导 ,以至混淆了这场论争的性质。本文通过对争论当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五四”前后思想的细致论述认为 :“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前后的李大钊与胡适二人无论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个人关系方面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分歧 ;李大钊的质疑辩难与胡适的积极回应实际并非针锋相对 ,而是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建构 ;至少到 1 92 3年初为止 ,李大钊的思想中依然不乏可以与胡适思想共鸣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李安增刘煜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关系的论争,是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理论探讨,史学界曾给予长期关注与评说。一般教科书和多数论者认为,在论争中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了“猖狂进攻”,是“恶毒的挑战”,这场论争是“两种敌... 相似文献
9.
文言与白话之争的当代反思——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为中心探讨语言革新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出现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汉语的反思热潮。在反思过程中,既有中肯、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有许多激烈的否定之声。本文旨在摒弃偏见,避免妄下论断,从五四白话文运动发生的前因出发,在展现正反两个阵营发出多重声音的同时,探讨种种影响及决定五四白话文运动成败的因素,展示语言革新过程的非直线性特征,进而呈现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是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任何革命都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环境。以向西方学习、追求社会现代化为目标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的具体社会条件下发生的 ,传统文化的影响当然在所难免。本文从社会主体的传统性 ,革命党人本身的传统性 ,包括反满民族主义的社会动员 ,党人自身的帮会与江湖习气以及内部非原则性的权力与利益冲突 ,革命目标与手段的背离 ,革命行动的狂热、盲动与极端化等方面 ,论述了社会传统对辛亥革命的制约作用 ,从而说明传统因素对这场革命的局限性影响 ,使这次革命只能够完成它实际上能够实现的直接的近期目标———反满共和 ,而不可能也不能够要求通过一次革命来完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进入人力资本型经济发展阶段之后,人才、信息和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而知识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性获得精准轮廓,机器之眼透视人文脚本,机械复制的浪潮刷新了艺术生产和接受的方式及其功能本身,围绕着这一场域下自律艺术的生存转向,本雅明敏锐地捕捉到技术的启蒙特质并深刻挖掘其背后蕴藏的革命潜力,意图通过艺术政治化实现对法西斯战争美学的批判及资本主义制度的颠覆;阿多诺从文化工业意识形态理论出发,指出机械复制技术完全为资本和交换逻辑所操控。虚假性满足、物化和拜物教的泛滥实现了资本主义自上而下对大众的欺骗与整合。本雅明与阿多诺的理论交锋奠定了其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视域和基点,并揭示出其革命与解放理论深度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及挑战。 相似文献
14.
15.
严羽《沧浪诗话》对明代复古诗学深远,其诗学建构和诗学演进动力都与《沧浪诗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包括,他们对《沧浪诗话》的评价呈现出由众口一词的称赞到有选择性的批评,对《沧浪诗话》的诗学理论由外到内、由局部到全面、由客观部分到主观部分有选择性的接受,对《沧浪诗话》中的关键性理论进行重新阐释和建构,最终确立明代复古诗学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将知性逻辑改造为思辨逻辑,以此为运思平台能够承载“实体即主体”的本体的辩证运动,从而真理的实现就成为“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自我澄明的过程。黑格尔就此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真理与形而上学境界、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论争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有关"新世纪文学"命名的论争中,"新世纪文学"建构者阵营中存在着较大的学术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倡的原因、概念的界定以及文学特征的概括。学术界对"新世纪文学"命名进行批判的时候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错位"现象,基本上没有意识到"新世纪文学"建构者阵营中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19.
票证祭:对中国票证制度的一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反思的对象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票证”现象。文章首先分析了票证存在的依据、根源及其本质。指出之所以实行票证制度,一方面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计划经济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即短缺经济运行模式使然。其本质是一种权力性的符号霸权,所反映出的是人们对国家的一种依赖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与意识形态的要求。文章接着分析了在票证制度下的各种反对或违背票证制度规定的做法或行为。文中主要分析了三种反制度性的行为:开后门、黑市票证交易与自由市场的存在。反思为的是历史经验教训的记取。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慕史观念,是一种无奈的追寻,它既是小说作茧自缚的文学理念,又是其冲出围城的希望。尴尬的社会身份和错位的批评心态,长期滞阻了小说理论的正常发展。异域文化的移植,给近代小说指明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回归于对普通人生的体察。小说立足于世俗人情的维度,突破慕史的既定途辙,把捉寻常家庭的生活场景,获就文体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