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是指以旅游产业链或价值链为纽带,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各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以及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应的旅游区的动态过程.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其集聚过程的顺利实现需要有动力驱动和完善的动力机制.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空间集聚驱动力要素,包括自然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驱动力要转化为动力机制,然后才能发挥长效优势.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两种动力机制为政府推动型机制和市场引导型机制.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经阶段,为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熵值法、ESDA方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不仅能显著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改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碳排放强度则显著抑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交通改善呈现出显著的负溢出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 (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 (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位熵方法在区域经济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用于测算并反映某个特定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文章根据旅游产业自身特点,选择旅游景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人次和收入作为观测对象,通过统计年鉴抽取了2000年、2005年、2010年沈阳市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依据区位熵方法对沈阳市旅游产业集中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反映了沈阳市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集群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所呈现的差异:相对于旅游景区景点和星级酒店的“高集聚”,旅行社企业和入境旅游者的空间集聚程度表现为“低集聚”.该结论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在城市空间维度上的均衡发展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引入城镇化这一重要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中国旅游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城镇化从总体上抑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减效应;(2)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则显著推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007-2016年的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显著强于1997-2006年;(3)城镇化对旅游产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同样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8.
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测量湖北省2005—2012年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对比高铁开通前后其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发展变化,分析高铁对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高铁开通以后,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显著提高;高铁对湖北省各旅游行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湖北省内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均衡,武汉、宜昌等交通枢纽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不断增强。针对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沿海地区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地带,认清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交互的耦合关系,对培育并形成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产业结构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以及灰色GM(1,1)模型,从时空演化角度揭示了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联和耦合协调的特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和空间合理布局的新契机。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协调促进的作用关系,并表现为波动增长、稳定下滑和良性发展三个动态发展阶段,经历了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与不断增强的耦合作用过程,而有效改变二者之间的协同模式和发展路径是推动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灵活、专业化生产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所在。通过对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空间聚集分析,发现其旅游产业集群的实力较弱,空间发展不平衡。论文探讨了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根据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状况,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EG指数的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聚状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表征,对于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G指数法,从区域和部门两个层面分别对2000-2008年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阐释了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变化的趋势及原因。研究显示:集聚程度随旅游产业发展阶段不同发生变化;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不能将集聚程度的提升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应该处理好阶段性集聚和扩散的关系;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会集聚程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来衡量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区位基尼系数的数值越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越分散,数值越大则反映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越集中.收集了2004-2008年间广东省的数据资料,对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的关系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本文系统地得到了广东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这将对我国各地区产业集聚与扩散转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集聚分形维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这四种集聚特征模型,对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在空间上表现出内密外疏的状态,都市核心区是人文景点的集聚区,自然景点则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以森林公园、温泉等为主.提出了“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空间竞争模型考察了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当贸易成本较高时,地方化的市场需求导致厂商区位选择分散;当贸易成本降低时,有利于厂商集聚,但集聚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区域,则取决于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受旅游市场及环境影响,入境旅游对新疆旅游经济及社会发展影响巨大.本文选取2003-2012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新疆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水平;进一步用区位熵测算时空差异程度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仍处于不平衡发展阶段,但发展态势趋好;(2)空间差异呈南北疆两极分化格局,且差异逐渐扩大,南北疆差异由0.997上升到6.788,分化速度加快;(3)空间格局经历了分散-集聚-再集聚的过程,集聚度由2004年22.2%上升到2012年40%,主要因入境旅游经济发达区向乌市经济圈集中,而落后区由南北疆向南疆集聚;(4)地州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空间差异梯度由3.716上升为4.951.  相似文献   

16.
以2016年广东省104个县区为研究单元,选取反映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9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出各个单元镇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广东省镇域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广东省镇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3个子系统得分值不高;产业发展子系统的区域差异最大,城镇化子系统的区域差异较小,四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是形成广东省镇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综合发展水平和3个子系统的空间关联性均较高;人口集聚呈现出南高北低,产业发展呈现出中间高外围低,城镇化呈现出多集中、少分散集聚和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等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国主要旅游城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以客运成本为纽带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集聚的计量经济模型,以此来检验空间经济学中运输成本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变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集聚变动及空间溢出效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在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质量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更加明显。基于此,建议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加强高速铁路建设,进一步降低我国综合运输成本,减少产业集聚阻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加快我国交通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宿逐渐受到消费者喜爱,民宿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民宿研究多集中于乡村民宿产品、经营管理,忽略了民宿空间分布形成机制,探索其时空演变规律影响因素,易于民宿规划选址,也推动着民宿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以获取的武夷山乡村民宿POI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ArcGIS10.5,从微尺度分析民宿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民宿空间集聚形成及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民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区域性集聚,不同档次的民宿集聚呈现特征不同,形成了独特集聚风格;民宿时空演变受自然条件、旅游景区、交通区位、市场发展需求、政府政策因素影响。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乡村民宿选址、空间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根据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因素,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研究了长三角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空间演化路径和集聚绩效.文章认为,产业的集聚动力在于地区的竞争优势,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则加深和放大了地区的产业集聚过程;长三角的历史沿革、区位优势和中国转轨经济的体制改革特征决定了长三角省区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是产业同构;这种以产业同构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产业集聚并没有表现为省区经济之间的"重复建设"或者是"恶性竞争",基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廉价劳动力比较分工优势的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引起的外部性、市场扩大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成为区域产业同构具有正面绩效的支撑因素,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对相关产业的绩效存在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视角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外商投资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区位选择。基于2002年和2007年的工业普查数据,选择七个代表性产业,运用基尼系数、Moran’s I系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七个代表性产业外资企业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这七个产业空间格局显著差异。总体上,外资企业高度集聚,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分布较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散且具有明显扩散趋势。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制造业外资企业的集聚属于地方化经济,是同产业集聚;外资企业之间的集聚更为明显,受内资企业影响较弱。传统因素如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和政策制度对制造业外资企业的区位分布仍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