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开始向伦理面转向,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明确的批评方法在学术界全面复兴.从文学批评的本质、后现代语境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内动力三方面因素来论述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必然性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是文学批评理论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些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著述,只注重梁实秋以新人文主义或古典主义批评五四文学或“普罗文学”,忽视了梁实秋在建构文学批评学科上的贡献,而梁实秋在这方面的努力才是他作为现代重要的批评家的主要方面。梁实秋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哲学、美学、伦理学、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严格的界说,并且对西方批评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反省,这是现代其他批评家所没有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平 《人文杂志》2005,(2):101-106
网络媒体为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了新的存在领域 ,给文学观念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网络时代文学批评的实践已经打破了传统文学秩序 ,提出了诸多的理论问题亟待人们探求。就文学批评来说 ,批评对象、批评主体的身份、批评方式、批评标准、批评自身的规定性 ,以及文学观念等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都需要重新审视与建构。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研究是文学批评的新领域,科际整合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所创立的进化论即达尔文主义被视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而且对于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达尔文主义与文学的契合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阈,形成了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文学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是随着20世纪初文学观念的净化、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批评意识的觉醒而展开的。1.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纯文学观念在对传统“载道”观念进行反驳提倡文学艺术性的同时,载负了国民启蒙的历史使命。2.纯文学对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改造起了直接作用,从情感、想像和思想等因素入手并从体裁上加以界定,现代阐释之文学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3.文学观念的净化、批评意识的觉醒、进化思想的渗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得以展开的关键原因,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独立的中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文学批评由于受到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的影响,出现了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双重偏移和失落现象,其理论价值的偏移与失落主要表现为理论的异化与理论的漂泊,前者表现为学科属性的失纯,后者表现为本土特色的欠缺;其实践价值的偏移与失落主要表现为失去了对当下文学实践的规导功能。要对21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进行价值重建,一方面,要通过纯化学科属性、回归本土文学现象来建设科学化、本土化的批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地规导当下的本土文学创作来实现文学批评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剑秋 《兰州学刊》2005,(3):284-286
当今中国文化潮是汇聚了多元社会潮元素,带有鲜明后现代特征的大众流行文化潮.大众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影响文学创作和存在形态.因此,文学在文化潮中嬗变.文学的价值观、审美标准、文学模式、文学创作群体以及文学表现手段都顺应文化的变迁而发生重大变化.对应这些变化,应重构文学批评体系,立足大众化开放性立场,建构新的文学价值观、审美观,拓展批评视阈,调整批评姿态,重建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8.
“唱反调”的批评即西方文学批评中的“求疵的批评”,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批评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流派、社团之间的相互批评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的方面,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相互之间存在着争论和批评,小的方面,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内部又有分歧和争论。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众多,社团林立,文学理念、风格各异,因而批评和论战比比皆是。这些批评和论战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则完全相反。文学批评对很多文学批评者来说,不是出于对文学的责任,不是出于对于文学本身的热爱,不是出于追求真理的信念,而是谋生的手段。既然文学批评是“谋生的手段”,那么,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学批评这种职业来谋取利益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从这种人际关系和物质利益出发,“作揖主义”、“好好主义”便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普遍现象。其结果是,既害了文学创作,也害了文学批评本身。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英美生态批评是西方环境危机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首先将环境关注与生态思考溶入到文学研究,并以"生态批评"命名这种文学批评方法。随后由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加上美国生态批评的启发,英国学者也开始在文学研究领域探索生态批评。他们都意识到生态思考对文学研究乃至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共同探索一种蕴含生态关注的文学批评方法。而英美各自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特性又使两国的生态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研究倾向,二者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态批评总旨下,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态批评理论探索与研究,形成各具特点的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生相伴、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但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却陷入了一种失调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批评对文学的疏离以及文学对批评的漠视.导致这一失调状态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界已论及的"跟西"情结、市场经济的影响、体制问题等因素之外,新时期初期文学批评构建策略的失误、学界对文学批评学理化倾向的片面强调也是其重要原因.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 构建应该遵循这样三种理念和策略:把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在文学实践之上;把文学批评的终极价值建立在推动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尽快由理论呼吁进入实践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